汪早花(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學)
高中生物課堂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問題及策略
汪早花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學)
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多媒體技術與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密切的聯系。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普遍應用,多媒體走入高中生物課程提供了契機。通過對多媒體技術與高中生物課程結合的研究,對目前高中生物課程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試圖為改善課程效果提供一定的建議。
高中生物;多媒體技術;教學研究
信息化教學的一個重點內容即是實現教學課堂的技術化,在此基礎上,多媒體技術走進高中生物課堂是值得關注的事件。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既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豐富課程的內容,又有利于轉變傳統課堂枯燥無味的狀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優化學習效果。
多媒體技術是指教學過程中應用幻燈片、投影儀等現代技術,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特點和學習需求的基礎上,細化教學任務,豐富課程形式,突出學習重點,以期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的輔助教學手段。
傳統課堂在長期的發展中暴露出諸多弊端,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減少此種弊病,但多媒體技術并非萬能的,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生物教學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1.教師的培訓少
多媒體技術是現代網絡技術的產物之一,而作為一門技術,其必然涉及技術培訓問題。在對廣泛的教育教學活動展開細致調研的基礎上,筆者發現接受過系統、全面培訓的教師十分稀少,教師的能力呈現出參差不齊的現象。
2.教學內容碎片化、抽象化
生物課程不僅是高中理科生的必修課程,也是最為古老的一種自然科學;它對生命的起源和本質展開研究,有自己獨特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自然科學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并在現階段實現與其他科學技術的結合與碰撞。例如,新課標下人教版教材涉及細胞、基因、生態系統等內容。在制作教學課件時,以必修一的課程為例,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將教學內容分解成若干個知識點和考點,忽視了課程固有的生動性。學生在學習了一學期之后,僅僅記住碎片化的知識點,對整個細胞的構造理解不到位。
3.過度重視技術,忽視學生感受
部分教師將課件制作得過于花哨,在授課過程中,嚴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對于知識點的關注不夠。無論是傳統的板書課堂還是新型的多媒體課堂,其共同目的均是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因此,教師應該平衡好手段與目的的關系。
4.學生學習效果差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不適應的現象。教師制作的課件內容過多,而且教學重點不突出,對教學難點的講解不夠,因此造成學生在理解上有難度,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和節奏。
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歷史相對于教育教學的歷史而言,尚屬于新鮮事物。多媒體技術在應用于教學過程中,產生了一定的問題,但這并不意味著現代的多媒體技術不能與傳統的教學活動相結合。為解決上述問題,筆者試圖從以下角度提出可行性建議:
1.學校需要重視對教師的培訓工作
學校需要制定系統而全面的培訓計劃,定期開展培訓工作,為不斷提升教師的能力提供一定的機會。培訓工作需要增強教師在應用多媒體技術的環境下,把握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的能力。教師對于教學任務的理解應該直接反映在教學課件上。
2.教學內容系統化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從宏觀的角度將章節與章節之間的關系予以說明;另一方面,不可將課程內容變成考點的簡單相加。例如,教師在講授必修一的課程時,需要將走進細胞、組成細胞的分子、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物質的輸入與輸出、細胞能量的供應和利用以及細胞的生命歷程之間的遞進關系講述清楚,體現出生物科學原本的系統性和生動性。
3.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觀念
多媒體技術只是實現教學目的的一種手段,對于多媒體技術的關注力度切不可超過對于教學任務的關注力度。具體而言,在制作《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這一章節的幻燈片時,只需要突出兩個教學重點,其一是細胞生活的環境,其二是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因此,幻燈片中不需要有大量的圖片、聲音、動作,這些事物的頻繁出現往往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4.鼓勵學生充分利用教學課件
教師可將教學課件上傳至網絡供學生下載,如此一來,既可以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也可以延長學生的學習時間,便于學生把握教學重點,跟上教師的節奏。而且,在現階段傳統的板書課堂與新型的多媒體課堂的結合更為符合實際。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兩種模式的優勢,以實現最優的授課效果。
多媒體技術走進高中生物課堂,有利于豐富課堂形式,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把握。目前,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還存在諸多問題,但這并非是對多媒體技術的否定,相反,這為我們完善多媒體技術提供了契機。學校開展培訓工作、教師平衡手段與目的的關系、學生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均有利于克服現有的弊病,實現更好的發展。
代長軍.高中生物課堂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華人時刊:下旬刊,2015(5):125.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