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敏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第七小學 內蒙古鄂爾多斯 014300)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呂 敏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第七小學 內蒙古鄂爾多斯 014300)
小學語文屬于基礎必修的科目,小學生受教育程度的一項標準就是成績的好壞。閱讀能力作為學生發展的必備技能之一,指的是人們對書面語言的閱讀、理解能力。語文閱讀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著學生的語文水平。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堅持閱讀訓練,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本文通過介紹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現狀,分析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研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 教學 閱讀能力
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還不夠重視,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師不重視。部分教師一味強調對基礎性知識的抄寫和背誦,而忽略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第二,開展范圍窄。想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學生進行的閱讀訓練就不能僅僅局限于對課本的學習上,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各個方面獲取知識。受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只能圍繞課本開展教學,使學生在知識獲取方面受到限制,不能有效提高語文閱讀能力。換句話講,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情況不太樂觀,因此研究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十分關鍵。
1.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是培養閱讀能力的動力和基礎。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年齡和特點,以及教學方面的內容為學生創設新奇的、有趣的、適合學生的教學情境。用這樣的方式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而更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真正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方面的活動,由此觸發學生在情感方面的獨特的體驗。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地引導學生,使學生細心地進行觀察,以此促進學生對語文課文內容的了解。尤其是那種具有常識性內容的語文課文,創設的情境能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比如《剪桃枝》這篇課文,講到剪桃樹枝的學問,把旁枝、汲取營養但又無用的枝條剪掉。如果情況允許的話,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當地的果園親眼去看園工剪枝,這樣可以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營造寬松的閱讀環境
良好的閱讀環境可以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比如教師可以收集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報紙由學生集體閱讀,并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見解和認識。最重要的是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比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開展主題朗誦比賽,如“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眼睛都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方向”。教師要求學生飽含深情地對文中的感人片段進行大聲朗誦,使學生感受到那種總理離去的悲痛之情。拓展一些當時的故事,加深學生的理解。
3.培養良好習慣,培養閱讀能力
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小學生的閱讀行為,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不僅會讓小學生感受到閱讀學習的樂趣,還能減少教師的教學負擔。首先,教師要引導小學生養成一邊閱讀,一邊做筆記的習慣。在閱讀過程中,遇到新的詞匯要圈出來,遇到優美的句子,可以用波浪線畫出來,讓每一次閱讀都能夠留下些新的知識與收獲。其次,教師要培養小學生查字典的好習慣。遇到不會的字詞,積極去查字典解決問題,有利于小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提高,更能拓展小學生的詞匯量,為日后的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后,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建立正確的閱讀態度。閱讀,是積累語言知識的過程,更是陶冶情操的實踐。堅持每天閱讀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意識到閱讀對于個人成長的重要性,才能讓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快速提升。
4.促使學生掌握閱讀方式,引領學生領悟文章內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須先保證學生掌握相應的閱讀的方法,這樣才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因為大多數的小學生的思維理解能力和閱讀經歷都有限,所以教師們在進行對學生閱讀的指導的過程中,不要將一些比較抽象的閱讀的方式直接硬塞給學生,而應該進行滲透式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慢慢地掌握閱讀的方法、技巧和規律。教師們可以精心設置一些關于思維方面的情境,在情境中抓住有關閱讀訓練方面的有效的時機,促使學生積極地學習。
5.注重學生詞句方面的訓練
小學語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更加注重學生在詞句方面的訓練,由小到大,利用詞來組成句子,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表達自身的看法以及感情。教師在為學生布置閱讀任務時,教師可以結合課后練習題來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思考,讓學生能夠帶著問題思考課文,領悟課文實際含義,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書都需要精讀的,有的書可能只需要閱讀一部分,有的書需要理解大意,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書才需要反復性的閱讀。在語文教材設計過程中,也包含了精讀的文章和略讀的文章,精讀課文需要反省性的閱讀,對句子中的內容進行研究,了解文章實際含義以及更深層次的含義,略讀則只是需要快速的閱讀,了解文章的背景、梗概和主旨就可以了。
綜上所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項艱巨且重大的教學任務,需要教師不斷發展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多看一些文學性較強的文章,同時要把“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理念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地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使我國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得以保證。
[1]張海波.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4(7):156-158.
[2]程大妹.談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J].成功(教育),2013(20):63-65.
[3]王曉宇.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3(35):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