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杰(河南省伊川縣實驗高中 河南伊川471300)
?
論普通高中學生發展之指導
張漢杰
(河南省伊川縣實驗高中河南伊川471300)
摘要:指導與教學、管理是當代學校教育的三種基本職能,也是學校教育的三種實踐形態,在教學和管理依然強勢的今天,指導以不同于管理的特點和功用,在素質教育大行其道的高中教育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指導與管理有嚴格的區別,并有著自身獨特的價值。教學、管理和指導各有功用,互相不能替代,指導經常在彌補教學和管理的缺陷。本文結合我校普通高中學生發展指導的實踐分析了指導與管理的不同,闡述了我國開展普通高中學生發展指導工作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關鍵詞:高中學生發展指導原則
指導與教學、管理是當代學校教育的三種基本職能,也是學校教育的三種實踐形態,在應試教育體制下,許多時候,管住學生的錯誤行為,確保學生平安無事,比指導學生的正確行為來得緊迫,以至于這種方法推而廣之,大有放之四海而皆準之勢。但是隨著教學和管理的局限性日益暴露,指導迅速上位、迅猛發展,逐漸演變成學校的一項與教學、管理相并立的教育職能。[1]
管原意為細長而中空之物,其四周被堵塞,中央可通達。使之閉塞為堵;使之通行為疏。管,就表示有堵有疏、疏堵結合。所以,管既包含疏通、引導、促進、肯定、打開之意;又包含限制、規避、約束、否定、閉合之意。理,本義為順玉之紋而剖析;代表事物的道理、發展的規律,包含合理、順理的意思。管理猶如治水,疏堵結合、順應規律而已。所以,管理就是合理地疏與堵的思維與行為。[2]
指導亦作“指道”,指示教導;指點引導。在心理學中指心理咨詢的影響性技術。發展到今天,兩者各有側重,管理強調通過外部的掌控、駕馭、管制、束縛達成目標,是一種剛性的抑制,意在管制不當行為。指導是一種積極的建構,運用疏導、啟發、開導的方式從正面給人指引努力的方向、目標及實現目標的方法。一棵樹,去杈打枝,是為管理,利用趨光性,換個位置角度塑之以型,稱作指導。管理,以統一的規范和要求達成目標,指導更多的有幫助、顧問、參謀或咨商之意,也就是說,既有直接的指導,也有輔助性和咨商性的指導。[3]
管理重在制止學生的不當行為,指導指引學生正確的方向;管理適用于遲到、作弊和打架斗毆之類的行為問題,指導不僅可以解決這類行為問題,還可以解決學生的早戀、網癮、考試緊張等內部思想問題。
指導常以曉以學生正確的應對方式來避免過錯,具有預防的功能,發展性指導還可以針對學生的興趣、特長和發展潛質,引導和幫助學生自己了解社會、了解職業,發展多方面的特長,規劃自己的人生。
教學、管理和指導各有功用,教學和管理不能代替指導,到是指導經常在彌補教學和管理的缺陷。在教育實踐中,指導多表現為以學生為中心、服務學生、促進學生發展的行動,筆者認為應遵循以下指導原則:
1.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球化的今天,思想觀念不斷變化,多元文化相互滲透交融,教育培養出什么樣的人才,關乎國家發展和民族命運。為此,普通高中實施學生發展指導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接班人。
2.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指導的對象,也是指導的中心。真正的指導一定是從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發展潛質出發的,是針對并圍繞學生的問題需要而展開的。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必不可少。因此,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所“做的工作”更多地表現為“對學生的幫助和指導”。具體包括以下內容:鼓勵——在學生進行的具體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針對“怕難、無奈”等畏難情緒,鼓起學生的自信。這種鼓勵,以個別化的言語交際為主。糾錯——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方式方法上的問題、錯誤,教師通過“指出問題,要求其再思考、組織討論、要求其再讀書或講解”的方式,糾正起出現的錯誤。引導——針對學生自學以后認識不全面、不深入的的問題,通過提問、提示、組織不同見解的交流等方式,使之認識全面、趨向深入。
3.尊重學生特點。正視新形勢、新環境中當代學生普通高中學生的特點,是開展高中學生發展指導的前提,也是有效指導的重要原則之一。普通高中學生的家庭特點、社會特點、個性特點,以及在教育學習上的目標定位都發生了或正在發生著較大的變化,并非每個家庭或者學生都將未來發展的希望寄托在高考這條路上,強調自我、張揚個性的特點在當前的中學生中已相當普遍……諸如此類的特點,需要我們正視,需要我們尊重,這是開展指導的基礎。
4.學會傾聽。傾聽是指導與輔導中最需要的技巧,教師認真、專注、耐心地聽取學生的自我介紹,不僅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也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這需要指導教師做到:多聽少說,察言觀色,將心比心,尊重保密。
5.平等對話。在傾聽的基礎上,教師要通過與學生平等的對話,幫助學生理清問題、解決問題。學生發展指導,以學生為中心,對話不應該是“教訓”或“命令”式的,應該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理解學生、幫助和指導學生,不僅要“說對話”,還要“說好話”,更多的從正面鼓勵學生、激勵學生;學會講故事,通過案例、故事,傳遞給學生一種感悟、啟示,通過故事誘導,潤物無聲,水到渠成。
指導學生重在引導學生認識自我、了解社會,其實,不管指導是思想、手段或者是專業,它都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參考文獻
[1]張俊偉.極簡管理:中國式管理操作系統[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1
[2]朱益明.普通高中學生發展指導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
[3]楊光富.國外中學生指導制度歷史演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