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臻(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河南鄭州 450000)
?
幼專行動導向英語教學模式初探
王臻
(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河南鄭州450000)
摘要:行動導向教學法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本文論述了行動導向的定義、內涵和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優勢,介紹了其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方法。行動導向是完整的職業教育模式和先進的教育理念,推行行動導向的幼專英語教學是教學改革的趨勢。
關鍵詞:幼專英語教學行動導向教學法
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課程一直以來都是以基礎英語為主,沒有兼顧專業特色和學生需求,難以適應幼教專業的教育發展,也得不到大多數學生的重視,因此,教學工作的開展比較緩慢。公共英語對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高,就業前景的擴展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應設法調動幼教學生對公共英語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滿足社會對英語幼教人才的需求。行動導向教學法作為先進的教育理念對職業英語教育的發展起動了導向和支持作用。
行動導向教育理論在20世紀80年代應用于德國的職業教育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先進的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其理論依據包括幾點:①基于認知學習理論觀點:人對外界事物的認識不是源于外部的直接刺激,而是由刺激和內心心理相互作用產生的;②基于構建主義思想: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得的,而是學習者借助別人的幫助,在一定的情境里,通過意義構建行為形成的;③基于以人為本理論,人在學習過程中是主動的,通過不斷優化和針對既定目標進行自我評判、自我反饋而實現;④基于人本主義觀點:強度自我感受、對他人以尊重和關心,營造和諧的人際等,采用以人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有創造性地、自主地、發揮學生的潛能,培養良好的個性;⑤勞動過程導向論,提出勞動過程導向教學有益于與工作過程相結合的學習方式。通過將上述幾種理論進行借鑒、發展和融合,并在實踐中加以總結和提高,形成了行動導向教學思想。[1]
行動導向理論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交流和探討行為,促成學生的學習動機,采取有目的地、有組織地學習活動,讓實踐者在模擬環境或實時環境中進行系統化的學習,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共同完成設計、實施、學習和評價整個職業活動,對學習、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困惑通過體驗和反思逐步解決,從而獲得相應的職業活動體驗,掌握需要的技能和知識。幼專英語教學中推行行動導向法對學生的經驗積累、知識儲備有實效作用,可以讓學生全程參與,發揮頭腦智慧和動手能力,將英語基礎知識和實踐需要技能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應用水平,確保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滿足社會對幼師的實際需求,實現高職英語教學的專業目標。[2]
行動導向法徹底改變了傳統教學的停滯局面,使英語教學充滿活力和生氣,營造出和諧、自由、寬松的教學氛圍,教師通過改變課堂活動設計、作業形式、和教學內容,有效地引導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有效地提高英語學習,掌握職業技能,開拓創新思維。教師應作為教學活動的協調組織者,以行為作導向,啟迪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可以在實際運用中熟悉自己未來職業的相關技能,通過英文故事的背誦、英文兒歌的表演以及游戲的互動組織等形式,形成自己的實踐經驗和職業技能。同時,教師應根據幼專學生的實際學業水平、從業趨勢和國家的政策標準創新設計教學活動,創建多維度的、優質的課堂教學,將學生的個體活動與社會導向聯系在一起,與社會的需求相吻合,為幼專學生將來的道路奠定基礎。
采取行動導向的教學理念在幼專英語教學中應從學生能力為出發點,用各種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以咨詢、計劃、決策和實施、檢查為體系活動,開展教學實踐中的多重互動,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構建學生的經驗、知識和行動體系。教學中結合專業課程特點采取的教學模式有:
1.模擬法。教學中可以模擬幼兒園的雙語教學,仿照幼兒園環境布置教室的學習環境,學生自己收集學習資料,將見習實踐時的觀察和學生自己的設想布置一個模擬的幼兒園教室。學生置于這樣的環境中開始模擬英語課堂活動的教學,如此身臨其境的方式進行英語的表達和學習,教學過程中學習者之間、師生之間和環境產生互動,接受了知識的學習也加強了技能訓練,能夠在環境中體會到職業的工作氣氛和工作感悟,有效地激發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因此會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
2.角色替換法。通過角色替換,學生能夠確認角色,了解工作內涵,體會到角色承擔的任務內容和性質,從而有助于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職業崗位加強認識和理解,更加適應未來的職業變更,以此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學生在虛擬幼兒園的模仿活動中與他人建立了合作交流,通過角色的互動,與學生、教師的互換,能夠深刻體驗出自己未來職業的特點和對英語教學的要求。
3.實施頭腦風暴。頭腦風暴方法是思維的強化聚集訓練。教師引導學生自由地展開認識,發表思想見解,不評價其意識的正確性,以此訓練學生的思維轉換速度和范圍。學前英語教學中采用此方法對幼兒教師進行訓練,交流一些教學課題和認識看法,使學生能夠開闊視野,集思廣益,形成有效思維,激發連鎖反應,引起大膽的構想和思維組合,創造性地改進現有思維態勢,深挖學生的學習潛質和創造力,從而達到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3]
4.案例教學。教師收集整理現實幼兒園中存在的工作案例,應用到教學課堂上,啟迪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方法培養學生的工作能力,很客觀真實,帶動學生的全員參與,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案例教學將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之間建立了生動的橋梁,有助于學生深入答辯、思考,其解答方式也是多元化的。幼兒園實際案例的應用對幼專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幫助,給學生提供了真實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誘發了學生的潛能和創新意識。
行動導向教學方法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具有顯著的優勢,能夠有效地提高幼專學生在英語學習各方面的應用能力,是以市場為導向的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給高職英語教學提供了一條發展之路。行動導向教學對我國的職業教育有一定的引導作用,需要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加強探索和研究,通過對相應能力的訓練和指導,使學生獲得進一步的綜合運用能力,實現教學改革的理想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曉霞.基于行動導向的幼專英語教學模式[J].中國校外教育, 2012,21:78.
[2]楊軍華,葉曉芳.行動導向法在英語教學中運用的可行性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4:56-57.
[3]岳洪.幼專公共英語教學專業化的探索與實踐[J].英語廣場, 2015,03: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