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非(重慶市開縣職業教育中心 重慶405400)
?
中職數學分層分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冉非
(重慶市開縣職業教育中心重慶405400)
摘要:所謂的分層分組合作教學模式,就是根據知識特點以及學生能力、性格特點等因素將學生分成合適的學習小組,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學習,將這種方式應用于中職數學教學中,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率。本文分析了中職數學分層分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構建方法,并提出了這種模式的具體實踐。
關鍵詞:中職數學分層分組合作教學模式探索
隨著教育改革的進行,中職學校的教學理念發生重大變化,在重視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越來越重視基礎學科的教育。多年教學經驗證明,只有基礎學科學好,專業技能才能得到提升,學生的應變能力才能滿足實際要求。數學是中職教學中的基礎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加深學生對專業技能的理解具有重要意義,如何探索全新的數學教學模式是所有中職數學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1.合理將學生分層、分組
分層分組合作教學模式構建的第一步就是將學生合理分層,分層過程中不僅要看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要考慮綜合因素。可以在分層前進行專門的問卷調查,從智力的角度來說,要判斷出學生的觀察能力、反應速度、記憶力自己想象力等,從情感的角度來說,要了解學生對是數學這門學科的興趣、家庭背景、性格特點等。將這些因素與學生的數學知識基礎、平時考試成績等因素結合起來,將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A層學生數學基礎較好,對數學這門學科也很感興趣;B層學生數學成績一般,對數學這門學科比較感興趣;C層學生成績不太好,對數學這門學科缺乏興趣。這樣合理分層以后,教師就可以對這幾個層次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培養。課堂上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要注意各個小組中要包含A、B、C三個層次的學生,小組內部成員的性格也要有所區別,做到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大家相互影響、共同進步[1]。
2.將所學知識分層
教師要對數學知識進行系統規劃,根據難易程度將知識分為幾個層次,教學過程中要將知識層次與學生層次一一對應,對于C層次的學生,主要培養其對數學的興趣,消除其對數學課堂的厭煩情緒,能夠掌握基礎知識;對于B層次的學生,要提升其學習數學知識的主動性,除了掌握基礎知識以外,還能夠做一些拔高題目,知識進行更深入的理解;對于A層次的學生來說,要注重培養其創造力,在腦海中形成數學思維,將課本中的知識點理解到位,并可以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這樣,每個層次的學生在每節課上都有所收獲,這就是將學生分層、將知識分層的價值[2]。
1.課堂教學中的分層分組
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中包含5至6人,對學生進行分層時我們會發現A層和C層的學生比較少,B層學生比較多,因此一個小組中一般包含3至4個B層學生,1個C層學生和1 個C層學生。分組完成以后每個小組要選出一個小組長,組長由內部組員自己決定,要求其具備較好的組織能力,可以不局限于學習成績。之后教師可以給每個小組布置一樣的學習任務,具體完成任務的方式由小組內部成員來決定。
例如,在學習空間幾何體這一章節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在課件中給出一個立體棱柱,各個點分別用ABCDEF和abcdef來表示,教師就可以讓來觀察這個棱柱,并且自己總結出棱柱的特征。小組長可以選出一名成員來記錄大家的討論結果,最終,C層學生觀察出各個側棱之間相互平行,B層學生觀察出側面都是平行四邊形,兩個底面是全等的,且相互平行,C層學生觀察出與底面平行的所有截面都和底面都全等。經過一些列討論以后,每個小組幾乎都能把棱柱的性質總結出來,且在這一過程中小組成員幾乎都參與到討論中,達到了理想的課堂氛圍和教學效果。
2.課后作業的分層
教師在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時也一定要注意分層,如果對所有學生都一視同仁,布置相同的作業,基礎較差的學生可能無法獨立完成,挫傷積極性,而基礎較好的學生又會覺得題目太簡單,沒有在作業練習中得到提高[3]。
例如,在學習完集合相關知識以后,教師就可以這樣布置習題作業:C層學生完成這類題目:寫出集合A={2,4}的子集和真子集;B層學生可以完成這類題目:寫出集合A={e,f,g}的所有子集和真子集;A層學生可以完成這類題目:設A={x|-2≤x≤8,x∈Z},B={x|-2<x<6,x∈Z},求A∩B和A∪B。當然在對這些作業題目進行分層時可以適當模糊界限,C層的學生可以嘗試去做B層學生的部分作業題,而B層學生可以嘗試去做A層學生的作業題,這樣能夠使不同層次的學生不斷提升,同時避免由于界限過于清晰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3.教學評價的分層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也要有針對性,因為要實現期末分層考試還有一定的難度,所有學生在參加考試時會使用一套試卷,因此在考試成績上各層學生之間還會有明顯的差距,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能將期末考試成績作為唯一標準。首先,要看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否發生改變,學習的積極性是否提高;其次,要看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尤其是對于C層學生而言,是否能夠改變以往不認真的態度,課后是否認真完成作業、正確率如何;最后,要將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縱向比較,即看學生與自己以往成績相比是否取得進步,而不是去與全班平均成績比較。另外,學生的層次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進步情況隨時對層次分布進行調整[4]。
總結:中職數學教學中應用分層分組合作教學方式,實際上遵循的是“因材施教”的理念,考慮到學生基礎情況、智力特征以及情感特征。事實證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丁恩安.科學進行分層分組教學提高中職數學學習效能[J].教育教學論壇,2015,10(12)03:244-245.
[2]張玉霞.合作式教學創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5,12(14)05:79-82.
[3]曾玉祥,劉玉瓊,黃永輝.APOS視野下分層合作學習應用研究——以高等數學教學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13(15)04:171-173.
[4]韋媛.分層教學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初探與嘗試[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1(13)S2: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