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福
(寶泉嶺高級中學 黑龍江鶴崗 154211)
青春夢想在熱情和理性中綻放
——備考中的一點細節
馬 福
(寶泉嶺高級中學 黑龍江鶴崗 154211)
高考不僅是對考生知識的考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對考生意志品質的考驗。所以,不僅要在知識廣度、深度上備戰高考,也要在考生的意志品質培養中面向高考。而把意志的四大品質(自覺性;果斷性;自制性;堅韌性)發揮到極致就需要激發學生的熱情,并使學生在理性中保持熱情,贏在高考應該指日可待。
意志品質 熱情 理性
懷著急切、忐忑的心查詢完2015年高考成績,我用心地教學、身體力行的付出終得回報。本班本科上線人數48人,是平時成績的跨越。透過學生的歡呼,靜下心來回味、體會這一跨越的升華得益于:用理性助燃劑去點燃學生挑戰的熱情。用優秀的意志品質迎戰高考,但也有少許遺憾。
人生當立志,無志則人難做,事難成。高考的時鐘從未因為我們是否立志而停下過,那么勵志教育在面對人生一大抉擇的高考洪流中也不能停歇。我每周至少以一個身邊的事(2-5分鐘絕不影響學生學習時間)作為切入點適時教育;不定期適時地給學生看勵志小短片,如《永不言敗》《你究竟有多想成功等,其中給學生感觸最為深切的是無四肢人尼克.胡哲(Nick Vujicic)的演講;每周后墻板報都換寫幾句自勉語言(原創為主)或勵志名言,如:一切皆有可能;態度決定一切等來激勵、鼓勵甚至刺激學生;班委也自發請每位科任教師寫下高考勉勵詞語以作激勵。這一做法,使學生對自己行動的動機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認識,易于形成意志品質的自覺性。
以每次月考成績作為基點,樹立典范,發揮榜樣的光輝作用;依據平時的表現,找出、甚至放大亮點加以鼓勵成績出現波動的學生,幫他們準確定位,樹立信心;每次家長會或是班會讓部分同學做經驗交流,分享成功的喜悅;上述做法能夠使學生以頑強的精神去戰勝挫折和困難,朝著自我目標的邁進。也即培養了考生意志品質的堅持性。
無處不在的勵志就有無處不在的熱情,憑借這種熱情的輻射、相互的感染,形成了自我認識的正能量氛圍,讓同學始終處在成功和喜悅的氛圍中去備戰高考;激起他們的挑戰,不服輸的斗志,正視人生的轉折,釋放他們自我潛在的巨大能量;讓每位同學蛻變成充滿熱情的人,一絲不茍、不急不躁、淡定地完成每件事;也由此使“相信有自信就年輕,畏懼就年老;失去了熱忱就損傷了靈魂”的夢想情感在血液中肆意的流動,讓激情點燃奮發的熱情,贏在高考。
高考如戰場,熱情的勇夫只能為兵,不能為將。每位同學都必須成為自己作戰高考的最高指揮官,所以需要理性的光芒,指引其獨立擇棄,理性復習,理性高考。而理性復習要求有各科復習的科學時間比,基礎與能力提升的合理階段規劃,重點與難點關系的優化,解題方法的正確運用,糾錯知識的效率及心態良好的調整等每一環節。但只完成步驟未必有最佳效果,所以落實就顯得非常重要。只有落實才能扎實,扎實才會有成效。為了成效,我研究《考綱》,觀察、總結學生的個性心理,遵循記憶規律去定計劃,抓基礎,重提高,并自任“督戰官”,每一環節我都檢查落實。以“教育應體現平等,教學應順應學生的個體發展”作為教學理念。從學習計劃入手,判斷是否符合個人“作戰”條件,并以計劃為依據抽查學生的踐行情況,打好每一知識內容的攻堅戰。如:基礎知識點的掌握是把課堂提問與默寫相結合,以題帶知識點鞏固基礎,大體符合備戰進度的前提下注重知識點的內化效果;重難點與類型試題讓學生摘剪到糾錯本上并定期檢查;利用早測試卷檢查以上學生的內化程度,采取較為嚴格的獎懲措施,防止學生出現松懈、拖沓現象。并不斷糾錯與演練,把課堂作為基本陣營,而把課后的積累、總結作為提高成績的大后方,打好高考這場陣地戰。
這種不斷的反復,不斷的糾正,督戰式檢查雖然有點軍事化、呆板化,但有時效,成為學生形成理性認識高考,理性備戰的推進器。促使學生丟掉了任性與怯懦,善于控制自我情緒,易于形成意志品質的自制性。進而促成熱情、意志在理智中升華,使熱情和理性化作學生高考戰車的內驅力;如果把熱情理解為態度,那么理性就是養成習慣,用理智磨練意志,意志在理智中形成習慣,習慣決定命運。理性習慣的形成,高考必贏,更是贏得充滿態度和嚴謹的人生。
在高考中,原班級前3名同學王**(其最好成績班級第一),因為語文作文沒有結題(語文實際119分),影響后邊的考試:數學錯涂卡,政治和歷史試題答顛倒。李**同學(最好成績班級第10名)高考前沒有調整好心態,減壓未果,兩位同學都遺憾于本科線下。這也是我的過失與遺憾。究其考生的心理因素就是意志品質的果斷性薄弱,患得患失,顧慮重重;不能在復雜的情境中冷靜而迅速地判斷發生的情況。所以,對學生意志的果斷性培養仍需探索,要講究方法地把主客觀條件落實到每個環節、細節。要與每個學生勤溝通與交流,切實了解每個階段、每個學生的學情,尤其是他們的心理脈搏,作到因人而異、有的放矢,如對意志品質的果斷性較弱的學生,適當增加“挫折教育”,結合他們的實際生活,創設某種受挫情境,指導他們采取適當的情緒行為,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提高他們的耐挫力,給這樣同學盡可能周圍安排一些意志品質優秀的同學,使熱情與理智的正能量不斷地積聚他們的周圍,形成一個學生群體氛圍,在師生互為理解、生生相互幫助的氛圍中收獲到奇效。
高三是寒窗苦讀十多載的最后沖鋒階段,是學生“戰略補給”的最后機會,是魚躍龍門的最后一搏。對學生來說既有機遇,也有挑戰。作為這場高考戰役的“參謀長”,既要勝,又要傷亡小,實在難,迎難而上是一種精神,相信通過教學實踐——反思——學習——實踐這一過程,不斷內化這種精神,扛起意志品質培養這桿大旗,提升自己的作戰指揮能力,向一名合格的“參謀長”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