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春杰
(南京政治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新媒體時代網絡語言的吸納與規范
戴春杰
(南京政治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各式各樣的網絡語言大量出現,傳播迅速、影響范圍廣,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網絡語言的影響。然而事物總是矛盾的,網絡語言也是,在人們大量而廣泛地使用網絡語言的同時應該考慮到它的利與弊,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思考如何逐步將網絡語言引向規范化。
網絡語言;優缺點;傳播影響;規范化
網絡語言是人們使用互聯網交流時頻繁使用的一種語言,它對原本的漢語或英語中廣為人知的詞匯進行改造,將漢字、數字、英文、標點等混合使用,也會用一些怪字,在網絡中深受網民喜愛。要想引導網絡語言更加規范,我們首先應該深入了解其優缺點,有所揚、有所棄。
(一)網絡語言的優點
網絡語言具有創新性。語言是人們交流的重要工具,主要服務于社會,隨著社會的變化,語言也會發生變化。比如中國的語言從文言文到半白話文,如今國家全面推廣普通話。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社會經濟發展,人們所接觸的事務越來越多,觀念推陳出新,人們對新事物、新觀念的接受程度也逐漸提高。
網絡語言具有簡明性。網絡語言與書面語相比,往往用字簡單,只要能簡單傳達語義即可。因此,網絡語言中大量使用縮略語,有漢語拼音的縮寫如GG表示哥哥,有英文的縮寫如BF表示boy friend,即男朋友,還有數字的表意如9494表示就是就是。現在網絡上比較流行的是“一字詞”,如人們看到“囧”,就知道是尷尬、無話可說等意思。
網絡語言具有形象性。除了對語言的精確選擇外,交流的對象、交流的環境、交流所要表達的意思等在交流中也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能夠影響人們交流的通暢性。而在網上交流,只看得見字看不到人,傳統語言受這種交流環境的影響,其表達的意思必定大打折扣。網絡語言用形象的表情和動作符號來傳達信息,不僅有新意,還能達到面對面交流的效果。
網絡語言具有趣味性。相對于傳統文字的一板一眼,要求語序正確,句子通暢,網絡語言追求的是有趣好玩、輕松幽默、俏皮可愛。例如,“藍瘦香菇”,當想要表達不開心、難過甚至想哭的心情,但又不想太直接、太嚴肅,或許“藍瘦香菇”就是很好的選擇。
網絡語言具有口語化的特征。網絡語言不要求你用詞多么高雅,它更簡單、直接、明了。更貼近生活的言語,能減少人們網上交流的距離感,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二)網絡語言的缺點
網絡語言在給我們帶來方便、樂趣的時候,其本身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點。
網絡語言具有粗俗性。網絡上很多人都是互不相識的,這就給素質低下的人開了方便之門,他們在網上使用污言穢語,認為反正沒人認識我,也不會給自己造成實際損失。有時候為了避免網絡對一些不文明語言的屏蔽,使用縮略詞被很多人接受,如“TMD”取“他媽的”三個字拼音的首位。如今,不論是微博底下的評論,還是貼吧里面跟帖,總能看到很多不文明的字詞,尤其是爭論雙方一言不合就會使用粗俗字眼。使用粗俗網絡語言的人越來越多,而且朝低齡化發展,這些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網絡語言具有隨意性。網絡是個自 由的平臺,用語隨意,網友對錯字、怪字等也具有很大的容忍度。網絡的隨意性表現在語言文字符號混用,各種語言混用,一詞多義、錯別字泛濫等方面,如用“木有”為“沒有”。其次網絡語言中的詞表達形式多樣,詞的構造不穩定,尤其是使用外來語時經常大小寫不分。
網絡用語省略音節。外來語或者地方方言轉化成普通化時由于讀音相近,就會對一些音素進行省略,如現在說“醬紫”大家都能明白是“這樣子”的意思,而“醬紫”是受臺灣口音的影響。
網絡語言有利有弊,其廣泛傳播給現實生活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一)對現代漢語的影響
網絡語言與現代漢語相交融。語言體系會逐步發展壯大,現在已經發現的商周時期的甲骨大概有15萬片,超過4500個單字,而現在的漢子約有27533個,擴大了好幾倍。字詞的意義發展變化,如古漢語中的“妻子”表示現在的老婆和孩子,現在的“妻子”僅僅表示老婆。語言體系總是會有選擇地吸收時代特色,并將其保存下去,也就會自然而然的淘汰一些。很多網絡用語紅極一時,就像我們小時候說的“愛漏油”音譯了“I love you”,但現在幾乎已經不被使用,屬于被淘汰的一類。“囧”一字自從被用來表達尷尬、無話可說以來就一直被使用,甚至被官方使用,雖然使用的頻率有所降低,但也算是網絡語言與現代漢語融合的一個很好的例證。
網絡語言對現代現代漢語的沖擊。網絡語言有時候過于混亂,難登大雅之堂。比如不重視語句語法,在一些縮略性的短語上表現明顯,如“十動然拒”,表示十分感動然后拒絕,還有一些中文外語混雜使用,牽強附會。網絡對現代漢語的沖突還體現在其格式化上面。一些人為了追求特殊和新鮮常常會使用一些偏離標準漢語的網絡語言,這種偏離會影響標準漢語的規范性,只追求好玩,無特點的創造,只會給人們在使用漢語時帶來不便。
網絡用語被廣泛的使用,一方面體現了現代漢語的不足,但在網絡語言發展還不完備、不能克服自身缺點重建一個更好的漢語體系時,我們在運用網絡語言時還需慎重、嚴謹。
(二)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網絡用語在人際交往中對禮儀的要求較低。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交往比較注重文明有禮,盡量表現得體,因為大家都想和一個舉止有禮的人做朋友,而不是一個滿嘴臟話的人。而在網絡中,參與人數巨大,素質參差不齊,關鍵是人們并不會相互提醒,造成網絡環境混亂。而且,素質低下的成本過低,不能引起自身注意,起不到約束規范作用,所以有關機構、平臺應該出臺規定,凈化網絡環境。
網絡語言具有排他性。網絡語言就是在一個圈子里人們都可以使用,都能懂這句話的意思,只是有時候這個圈子大到全國,但有時候也會很小。當一個動漫愛好者和非動漫愛好者在網上談及動漫,有時候為了表達自己對動漫的熱愛,會說一些“專業術語”,如BGM、OP、ED、素人、崩壞、僵尸王等,從而拉近彼此的距離。網絡語言的排外性還表現在年齡上。如今網絡上新詞的爆紅常常來源于年輕人,這些對于老人和小孩子來說是無法理解的,自然也就把他們排除在外。
(三)對道德的影響
現實生活中,人們總要遵守一些道德要求,先人所講的仁、義、禮、智、信、達、雅、忠、廉、孝、直等優良品質在現代生活中仍為人們所遵守,人們所追求的依舊是真、善、美。道德是調劑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準則,對人們的一舉一動有著調節和規范的作用。在網絡上,交流的深度和廣度是現實生活不可匹敵的,但網絡也是現實生活中的一部分,網絡行為映照著現實社會。有時候人們在網絡上的行為會延伸到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網絡上玩游戲,游戲里殺人、爆粗口是常有的事,這對大部分分得清現實和虛擬環境的成年人來說影響較小,但對于一些思想不成熟的孩子,他們人格尚不健全,不了解生命的珍貴,就會使用暴力去危害他人的生命,這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在網絡上,低俗的網絡謾罵也是網絡道德扭曲的表現。人們會在網絡上使用WBD(王八蛋)、TNND(他奶奶的)等臟話,還有一些人為了謀取自身利益制作和傳播一些不良信息,建立一些傳播惡俗內容的論壇。網絡的虛擬性,人的非實名制和身份可隱匿性,使得一些人不遵守的基本道德規范。近來十分火熱的《羅一笑,你給我站住》,這一感人的故事成功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大家紛紛轉發,但目前看來,這更是一場帶血的營銷。現在主持這次營銷的P2P公司遭到了廣大網友的抵制,但是什么讓他們有勇氣發出這樣一篇文章,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提高使用者素質
網絡使用門檻降低,網民素質參差不齊,導致網絡環境一片混亂,謾罵、臟話隨處可見。網絡語言的使用主體是人,要想更好的使用網絡語言首先應該提高使用者的素質,這與我們每個網絡使用者息息相關。曾經看過一個廣告,以一個女兒的角度來闡述,從自己出生備受父親寵愛,父親對她也很保護,對她所交的男朋友也嚴格把關,可是,后來她被父親的朋友的兒子侵犯了,為了照顧父親的感受不敢和他說,所有的起因只是因為父親在說粗言污語時被當時還是孩子的朋友的兒子聽到了,并記住了,還將言語轉化成了行動。這則廣告借機告訴我們要為自己說的話語負責。在現實生活中都已如此,在受眾廣泛的網絡空間更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尤其是對在校學生,教師不僅要教授課業,還要教他們怎么正確使用網絡。
(二)認同網絡語言的可能規范
可能規范,指的是語言在現實表達和交流過程中不同于現在公認的規范,也還沒有形成新的規范,但有一定活力和吸引力的一種形式。網絡語言被廣泛使用,是溝通交流的工具,它大量使用了表情符號等有趣的因素,使人們更好的互動交流。如今流行語層出不窮,但其形成過程中借助了以前諧音、形聲等手法,也算是對傳統文化的部分繼承,誰也說不定語言會怎么發展,因為當初從文言文轉為白話文也引起了廣泛的爭論。
在對網絡語言的規范中,應該根據網絡語言的使用環境來進行規定。例如,在聊天室或現下流行的直播間內,一些外來詞、中英文縮寫、數字和表情符號、諧音字句被大量使用,但必須加以規范,倡導人們在使用網絡語言時盡可能符合漢語語法和詞語的用法等。對于網絡文學來說,至少要保證大部分人能夠看得懂,能被絕大部分人接受,新詞的使用頻率應該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杜絕出現粗俗不堪的題材和字眼。
(三)借助法律的力量
網絡用語的規范對社會全體成員尤其是廣大青少年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世界上許多國家對這個問題也非常重視,日本、越南、韓國等國家制訂法律法規等來規范網絡用語。雖然說網絡是個開放的、自由的大環境,但必須遵守底線,當人們缺乏自我約束力時,用法律來守住這個底線也是不錯的方法。就像對于不實的網絡謠言,從2013年開始我國就逐漸利用法律力量進行約束,明確規定網絡誹謗信息瀏覽次數超過5000次或者轉發超過500次,就有可能構成誹謗罪。針對網絡上各式各樣的廣告,2016年國家對網上的廣告也作了明確的規定,能更好地傳播真實消息,凈化網絡環境。這些都是借助法律力量來規范網絡的實例,為了網絡用語能更好地為民眾服務,運用法律來為設定邊框也未嘗不可。
對于網絡語言這個新事物我們應該有正確的態度,不追捧、不貶低,取其長、避其短,讓它更好地為我們所用,讓網絡交流更潔凈、更暢通。
[1] 任靜,其其格,張洪霞,劉東.新媒體時代網絡語言的吸納與規范[J].中國廣播,2016(5):48-51.
[2] 周梅.新媒體背景下網絡語言規范問題[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2):116-120.
[3] 劉琳霞.自媒體時代下網絡語言的發展及其規范[J].名作欣賞,2015(8):151-152.
G206
A
1674-8883(2016)23-00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