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雙
(寧波大紅鷹學院,浙江 寧波 315175)
現代科技對電視新聞傳播方式的影響探究
秦 雙
(寧波大紅鷹學院,浙江 寧波 315175)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創新,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科技已經逐漸滲透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現代科技對電視新聞傳播方式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帶給人們全新的新聞信息獲取感受。基于此,本文對現代科技對電視新聞傳播方式的影響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供參考。
科學技術;電視新聞;傳播方式;影響作用
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快捷化、便捷化。同時也因為科學技術的應用,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原有的傳播方式獲得了相應的發展和創新,帶給觀眾更加全新的新聞信息獲取感受。探究現代科技對電視新聞傳播方式的影響,并促進電視新聞傳播更好地應用科學技術,顯得非常重要。
(一)現代科技推動了新聞采集方式的改變
傳統的電視新聞由于沒有資源傳輸技術的支撐,不能像報紙等媒介一樣傳輸新聞信息,也無法保證新聞的時效性。近幾年,隨著網絡技術和無線傳輸技術的發展,配合視頻和圖像壓縮技術,電視新聞的傳播有了新的方式、方法,當電視新聞需要跨區域進行傳輸時,網絡技術等發揮了關鍵的作用,使電視新聞的時效性得到了保證,無論在任何地方,電視新聞都可以進行實時直播。
(二)現代科技對以往新聞制作方式進行了完善
先進的聲音、圖像和視頻處理技術是電視新聞獲得表現力的基礎。現階段,計算機技術和多媒體技術不斷完善,豐富了電視新聞的表現手法、加大了創新力度,并提高了電視新聞的后期制作水平。現代化科學技術的應用對傳統電視新聞傳播方式是一種完善和補充,讓傳統傳播方式得到了更好的應用的同時,更加促進了電視新聞表現手法的創新,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電視新聞的后期制作水平。
(三)現代科技改變了以往觀眾的收視習慣
傳統的新聞傳播中,電視新聞是不可重復的,一旦錯過,很少能再重新觀看。但是,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技術的利用實現了新聞的重復觀看,甚至,觀眾可以在網絡上找到完整的節目。現階段,電視臺本身就在做新聞資源的上傳和共享工作,還有一些網絡網站和網絡自媒體進行了電視資源的保存,這種方式豐富了網絡中的新聞資源,讓觀眾觀看電視新聞不再受時間、地點等多種因素的制約。正是現代科技的完善和進步,使觀眾收看電視新聞像閱讀報紙一樣便捷和靈活,不僅可以跳躍觀看,還能進行有效的挑選。
(一)注意成本問題
隨著科技的進步,更多的高科技被引入電視新聞工作中,尤其是近幾年衛星、數字微波技術的興起,對電視新聞的影響非常大。現代科技的運用會帶來較高的投入,這對地方電視臺來說是有一定困難的,因為地方電視臺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而且收視群體以當地觀眾為主,因此成本問題是其最主要的問題所在。如一次外地的采訪會調動高昂的衛星車,或者采用互聯網“電視傳真”技術傳輸,這兩種工作方式的新聞質量不相上下,但是在成本上,衛星車卻高出互聯網傳輸技術很多倍;因此,選擇低成本、高質量的傳輸手段是地方電視臺控制經濟成本的主要方法。如果在特別重要的新聞采訪過程中,需要調動衛星車進行采訪、現場直播時,也要將衛星車的效果最大化,充分利用衛星車的功能,做到充分利用其功能,減少浪費。同時在設計節目時,也要考慮直播對象、題材是否重大、如何設計興奮點、是否有足夠引人入勝的懸念、觀眾是否有興趣關注事件的進展等許多因素。
(二)注意消極影響
新聞報道要注意消極影響,電視新聞內容一旦錯誤報道,就會直接對觀眾造成困擾,甚至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且這種影響在很多時候沒有挽回的余地。如在新聞現場直播報道中,電視臺為了向觀眾呈現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的情況而選擇直播,如果現場人員或者新聞報道記者出現不合適的言語和行為,那么觀眾就會通過屏幕看到,最終直接影響觀眾對相關行業、相關人員以及新聞事件的看法。因此,提高記者的現場把握能力和綜合素質就顯得非常重要。此外,要設計嚴格的現場流程,建立從現場采訪到播出的應急反應機制,從而將消極因素減到最少。FLASH是一門新技術,通過FLASH動畫可以更為生動地向觀眾展示所發生的事件,讓新聞的傳播更加“接地氣”。觀眾希望看到的是現場的真實情況,可以通過模擬現場的方式帶給觀眾更加通俗易懂的信息。但是一篇新聞報道或采訪不能過多地應用FLASH動畫,否則容易使新聞失去真實性。因此,在進行新聞傳播的過程中,可以通過FLASH動畫以及模擬現場的方式進行新聞報道,也可以應用其他技術手段,最大化地消除傳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消極影響。
(三)善于借力整合
社會資源和科技資源是電視新聞借助的主要對象,對這些資源進行使用可以豐富節目的內容,增加網頁點擊量。影響電視新聞質量的因素之一就是新聞的技術含量,新聞技術含量取決于是否能夠有效借助各種資源和力量。電視新聞應當聯合網絡加大宣傳與推廣,使多樣化的電視新聞收看方式獲得更多觀眾的肯定,讓更多的人可以通過更多的方式了解電視新聞內容,獲取相關新聞信息。比如電視新聞可以與城市交通部門聯合建立一檔節目,通過城市中的成千上萬的攝像頭,捕捉城市的動態,對交通路況進行報道和直播;第一時間進行車禍現場報道,借助交通網絡的便捷性,發布尋人啟事、尋物啟事等便民信息,促使電視新聞發展找到新的方向。通過借力的方式充分、有效地利用資源,增加新聞的技術含量,這樣電視新聞才會更加好看。向社會借力,借助社會上的高科技手段來創新電視新聞,這是城市臺最討巧、經濟、可行的整合辦法。
[1] 唐準.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傳播的走向[J].經營管理者,2013(20):329-330.
[2] 肖錚.電視新聞傳播發展趨勢研究[J].科技傳播,2016(11):43+45.
[3] 張琨悅.網絡媒體對電視新聞傳播的影響[J].新媒體研究,2016(16):121-122.
[4] 何應旗.媒介生態環境下電視新聞傳播發展方向[J].西部廣播電視,2014(14):20-21.
G210.7
A
1674-8883(2016)23-0098-01
秦雙(1984—),男,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新聞傳播學,播音主持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