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靈變
(長治廣播電視臺,山西 長治 046000)
深度報道:城市電視臺的品牌戰略
溫靈變
(長治廣播電視臺,山西 長治 046000)
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文藝座談會上提出了以人民為創作中心的時代主題。2016年2月下旬,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3家中央媒體并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時,又向全國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要求。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廣電節目想要得到受眾的喜歡,必須進行多個層面的創新。總書記的講話高屋建瓴、思慮深遠、意義重大,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對地方電視臺來說,是明確任務、指明方向的重要綱領性文件,為新聞報道指明了工作方向。做好深度報道,是城市電視臺打造品牌戰略的必備素質,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新聞工作講話精神的具體體現。
新聞熱點;焦點;難點
電視深度報道是地方電視臺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深度報道的質量一定程度上反映和體現了媒體的水平和實力。只有認真做好深度報道,提高電視新聞的質量,才能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找到自己的根本發展之路。
深度報道是一種新聞報道形式,是運用解釋、分析、預測等方法,從歷史淵源、因果關系、矛盾演變、影響作用和發展趨勢等方面報道新聞的形式。城市電視臺往往囿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做出的深度報道效果不好、影響不大,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問題:一是缺乏生氣和表現力。往往停留在一般的平鋪直敘上,滿足于大量報道會議的程序和形式,滿足于拿著領導的講話稿進行摘抄和節錄,沒有深層次挖掘和表現與廣大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背景和內涵。沒有生動的語言和表現形式,觀眾自然不愛看。二是在新聞報道方面,平庸化、平面化、簡單化,缺乏報道的深度。盡管這里面有客觀因素,如對于新聞內涵簡單、意義和影響不大的新聞事件只要把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等用簡潔的語言交代出來就行了,不需要做深入的報道。但是,主觀方面的因素卻不容忽視。深度報道就是要揭示新聞后面的深層次信息,通過挖掘新聞事件的背景、原因、表現、規律、本質等因素,來再現深刻的主題,給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啟發。單純停留在淺嘗輒止的新聞采訪上,是完成不了深度報道任務的。三是反面報道問題多、阻力大、難觸及。監督類報道是觀眾最喜歡看的深度報道的內容。事實上,在監督類的深度報道中,地方電視臺往往難以擺脫地方人事遇到的干擾和壓力,這與具有先天優勢的中央級電視臺無法相提并論。城市電視臺在做監督類的報道時,不能大膽播報一些揭露的問題,有的監督報道即便制作出來也無法播報,因為涉及一些部門的利益,新聞監督報道受到干預和阻力而被迫擱淺。四是在深度報道中,缺乏深入的學習和實踐精神,往往浮光掠影,沒有深入下去,而且一些部門還有經濟任務,記者們疲于應付采訪和經濟指標,無暇顧及新聞的深度。
如何走出深度報道的困境?這是擺在地方電視臺面前的一個課題。總結多年的新聞報道經驗,筆者發現,在深度報道前做好選題策劃是決定深度報道成敗的關鍵。好的選題一是要規避風險,二是要抓住要點。
(一)好選題策劃的特點
彰顯獨特性。作為受眾來說,越是有個性的、新奇的新聞事件,越能激發大家的興趣,吸引力也越強。當然,對于新聞事件來說,也需要出“新奇”而制勝,這是新聞的本質屬性之一。當然,這里的“新奇”既不是追奇獵艷,也不是世俗俚語,更不是隨波逐流,而是帶給觀眾一種新的視角、新的表述方式。
呈現震撼性。震撼性是深度報道的一個特點,就是要求我們在對于關注者范圍廣、具有社會廣泛性的新聞報道中,抓住重點、焦點、難點,做到報道深刻有力,給人以震撼感。
帶來啟發性。哲學上說,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就新聞事件來說,有偶然就有必然,必然是什么?是新聞事件背后涉及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及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倫理等。這就是說,深度就是從多方面呈現事件全貌,給我們以啟發、反思、改進和成長。
(二)如何做好選題策劃
做好選題策劃,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深度報道的質量和效果,決定了城市電視臺品牌戰略的推進和實現。因此,做好選題事關重大。根據工作經驗和實踐,在充分考慮實際可操作性的前提下,需要從以下幾個層面去具體落實:
第一,選題要“三貼近”。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指明了以人民為創作中心的方向。作為地方電視臺雖然在資金、技術、設備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但電視深度報道只要從本土出發,貼近基層、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以人民群眾為創作方向,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況、真實想法、愿望和要求,做出來的節目反映他們的喜怒哀樂,為他們所喜聞樂見,這樣就能增強報道的可信度和親和力。所以,城市電視臺在新聞報道實踐中,要不斷取長補短,回避自身不足,發揮地方臺低成本運作的優勢,以投入少、受眾多的地方特點,以內容好、形式新的報道方式贏得地方群眾的支持和喜愛。最終,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第二,選題要挖掘時政要聞和信息。時政要聞和信息是反映黨和政府最新的方針、政策的第一資訊,蘊含豐富的信息量和新聞價值,關乎國計民生,是百姓最關注的事項。那么我們就要及時關注時政要聞和信息,特別是地方黨委會議、政府文件和領導講話,這些都是富含新聞價值的信息。這些信息都能反映出政策的變化、領導的思路、調研的成果等。做好深度報道,就是要在這些要聞、講話、文件等方面下功夫,捕捉資訊,不能簡單用摘抄、節錄來處理。要不斷開拓,加深認識深度,善于分析,提升自身視野的高度,以高于俗見、卓于眾行的內容和形式加以表達和反映。
第三,選題要有責任和良知。新聞工作者是無冕之王,擔負著輿論監督的責任。這些年來,一些地方電視臺在輿論監督上表現出了職業操守,真實地反映了一些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陳述了事實,伸張了正義,表現出了社會良知,贏得了觀眾和社會的認可。城市電視臺做好電視深度報道,就是要承擔起監督責任,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要敢于直面報道危害國家和群眾利益的行為,不能為利益和關系所動,更不能回避和遷就。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功能,為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持。如果,面對國家和群眾利益受到損害,不敢去監督,不敢去面對,對經濟社會中的不公平、不公正現象視而不見、熟視無睹,這樣就會失去群眾的信賴和依托,新聞報道失去了輿論監督功能,形同擺設,深度報道又何從談起?
有了好的選題,要做好城市電視臺的新聞深度報道還需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第一,要在思想認識高度上下功夫。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思想的層次決定了深度報道的高下。深度報道的策劃、選材就是思想層次的集中反映,認識事物的程度越深刻,那么你的策劃、選題的立意就越高。立意高了,自然在選材、主題的挖掘表現及創作實踐中就會形成高層建筑,擁有居高臨下的氣勢。思想的高度來源于實踐中綜合知識的積累,對客觀事物的現象與素材的苦心思考和總結。這就是為什么要記者成為“雜”家的原因。只有廣博的知識、豐富的經驗,才能提升思想的高度,才能創作出有深度、有思想、有內涵的報道。一個只有實踐經驗而沒有思想,甚至思想貧乏的人是創作不出深度報道的,充其量只能是個“匠人”,達不到“道”的境界。正如古代哲學中所說的“器”與“道”的辯證關系,“器”如果不進乎“道”,那我們手中的攝像機的作用只能停留在一個“器”的層面,沒有深度,永遠停留在膚淺的表面搖擺,沒有長進。
第二,在敘事細節上下功夫。深度報道要抓住報道的細節,通過敘事的細節來呈現深度。敘事是深度報道的主要特點,敘事由情節組成,而情節是由每一個細節連接起來的。細節往往決定成敗,沒有細節的深度報道是沒有靈感的。事實上,在一些深度報道中,敘事的概念化、格調化、說教化居多,以小見大、以點代面的居少,顯得敘事情節牽強附會、報道生硬,直接影響了深度報道的質量。這就要注重“新聞要故事化,故事要情節化,情節要細節化,細節要形象化”。另外,在深度報道中還要注重敘事語言的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第三,在表現手法上下功夫。深度報道要從多側面、多角度、多層次表現主題,調動和利用一切新聞報道的表現手法。并且在表現手法上注重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用表現形式的多樣化、新穎化來增強深度報道的感染力。要讓觀眾直觀地通過畫面就能感受到新聞事件的沖擊力,而不是通過解說詞去理解。實現深度報道的可感性和可聞性,是城市電視臺突破困境、走出困局,實現品牌戰略、提升競爭力和實力的必經之途。
盡管地方臺覆蓋范圍有限、受眾有限,但如果利用好自身優勢,在細節上下功夫,克服發展瓶頸,努力挖掘和拓展深度報道的空間和內涵,以人民為創作中心,把握好觀眾的需求,在思想、內容和形式上,表現新穎而深刻,堅持理性、思辨、睿智、正義的精神給觀眾一個新穎、獨特、全面、縱深而多維的新聞世界,那么必然會得到意外的驚喜和收獲。
G222
A
1674-8883(2016)23-0114-01
溫靈變(1969—),女,山西長治人,文學學士,主任記者,研究方向:新聞報道形式與受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