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青
(威海市廣播電視臺,山東 威海 264200)
基于新媒體的電視新聞節目發展趨勢研究
王 青
(威海市廣播電視臺,山東 威海 264200)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新媒體發展迅速,對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造成了巨大的 沖擊,使廣播電視行業需要通過改革和創新來適應新媒體環境下觀眾對于電視節目的要求。電視新聞節目進行創新,對提升我國新聞的采集、制作以及播放水平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不僅能夠為觀眾提供質量更好、時效性更強的新聞,還能夠促進我國新聞產業的不斷發展。本文就新媒體形勢下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趨勢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夠對新聞行業的發展作貢獻。
新媒體;電視新聞;發展;趨勢
電視新聞節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電視剛被發明的時期,幾十年來,其一直為人們提供新聞信息,對人們的生活具有很大的影響力。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技術讓新媒體走上歷史舞臺,成為很多人獲取新聞的重要途徑。這對傳統的電視新聞造成了很大的沖擊,造成了其收視率和影響力下降。相較于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使用新媒體獲取新聞信息更為方便和快速,能夠滿足人們隨時獲取新聞的需要;但這不意味著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沒有了生存空間。對比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可見,電視新聞節目更具權威性,其所傳播的信息更加準確和深刻,在人們心中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同時,電視新聞覆蓋的區域和人群更為廣泛,其承擔著為偏遠地區和不能使用互聯網獲取信息的中老年人提供新聞信息的使命。雖然新媒體在新聞傳播上占據著方便、快捷的優勢,但是電視新聞顯得更權威、準確。因此,面對新媒體的沖擊,電視媒體應該基于自身的特點,吸納先進的技術和理念進行改革和創新,利用自身積累下的各種資源拓展新聞的廣度,豐富新聞內容;同時,打造品牌節目,準確且深入地傳達新聞內涵,在節目形式上進行優化,增加觀眾對節目的參與性和互動性,從而達到促進自身發展和影響觀眾的目的。
(一)實現傳播實時化,充實傳播內容
相較于新媒體,電視新聞的缺陷就是內容相對滯后,不能及時為觀眾呈現信息。電視新聞常年來存在截稿時間、播放時間的限制,通常只在特定時間段播放新聞,導致很多人因為時間關系錯過了新聞節目,最終,其只能選擇時效性更強的網絡新聞。對此,電視新聞節目應該更多地采取直播的方式進行新聞播報,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提高電視新聞的時效性,并通過直播展現媒體的公信力。網絡新聞直播與電視新聞直播相比,在流暢度和豐富性等方面都處于劣勢地位,電視媒體如果立足直播,提高媒體制作水平,增加節目的專業性和精彩性,那么電視新聞節目將比網絡新聞更具吸引力。為了增強電視新聞的時效性,節目制作人員需要做到直播的常態化,而不是只直播重大事件。其要能對突發事件進行直播,及時對前方記者傳回來的信息進行匯總,并通過直播形式將信息傳達給觀眾。
此外,網絡新聞的優勢還在于其內容的豐富性;而電視新聞卻因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新聞內容有限,即使是央視新聞頻道的《新聞直播間》,其在不同時段的新聞也經常存在重復播放的現象,使觀眾不能及時了解各種信息。因此,電視新聞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豐富新聞內容,也可以通過整合新媒體上散布的片段式的信息來豐富自身的內容,使觀眾可以及時了解各種新聞信息。
(二)樹立品牌意識,打造品牌節目
品牌節目對電視新聞有很重要的作用,相對于普通節目來說更具競爭力。品牌節目能夠吸引并培養大量的固定觀眾,提高電視新聞的收視率和關注度;能夠集中更多的資源,對新聞進行更深入、專業的解讀,從而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因此,電視新聞的工作人員應該樹立良好的品牌意識和理念,通過對品牌的正確定位和形象包裝,提升新聞節目的知名度。新聞的根本是內容,如何做好新聞的內容是電視新聞發展的關鍵。因此,節目制作人員需要在良好的包裝和宣傳基礎上,保證新聞節目的水準和質量。做好一個新聞節目,就是給觀眾講一個好的故事,并且講述的故事要真實,不要摻雜個人觀點來影響觀眾對新聞的判斷。這要求節目的制作人員在充分考慮“人”和“人性”的基礎上,把握好懸念、邏輯、細節等因素,讓觀眾不僅能夠在新聞節目中了解信息,還能夠超越新聞本身進一步地思考,提升觀眾收看電視新聞的興趣。
(三)優化節目形式,增加節目的參與性、互動性
電視新聞只注重節目的制作,而忽略了觀眾的感受,沒有建立起新聞節目和觀眾之間的聯系,這是目前新聞節目發展的障礙。反觀新媒體,各種文字、視頻新聞之后都有專門的評論區,觀眾不僅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還能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因此,電視新聞要想引起更多觀眾的注意,就需要優化節目形式,加強電視節目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性。具體可以從三個環節來增加觀眾的互動性:其一,在節目制作過程中,節目制作人員可以通過微博或者微信等新媒體平臺,收集公眾觀點并在節目中進行展示。其二,在節目的播出過程中,節目制作人員可以通過實時留言、電話連線和網絡視頻等方式與觀眾進行溝通。其三,在節目播出之后,節目制作人員可以利用電視媒體自身的影響力,在社交平臺上開辟節目討論區。以節目或者節目知名主持人的名義對節目內容展開討論,為觀眾創造一個暢所欲言的輿論平臺,引起觀眾對新聞的進一步思考;將討論中的想法和結果等在節目中進行展示,拉近節目和觀眾之間的距離,增加節目的影響力。這樣有利于吸收公眾的智慧,提高節目的思想性。目前,許多電視新聞節目都增加了和觀眾互動的環節;未來,其需要進一步強化觀眾和節目之間的關系。
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在對傳統的電視新聞造成巨大沖擊的同時,也為其帶來了改革的機遇。傳統電視媒體應該在充分利用自身資源的基礎上,吸收新媒體帶來的新技術和新理念,對電視新聞節目進行創新,以制作出能夠吸引觀眾的優質節目,促使電視新聞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1] 王燦.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節目發展趨勢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4.
[2] 陳靜珊.淺析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節目發展趨勢[J].新聞研究導刊,2015(11):51+14.
[3] 錢桂芳.論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節目發展[J].新聞傳播,2016(18):25.
G222.3
A
1674-8883(2016)23-01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