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戈
(平邑縣廣播電視臺,山東 臨沂 273300)
時政新聞中的“標題黨”現象及對策分析
陳 戈
(平邑縣廣播電視臺,山東 臨沂 273300)
本文針對時政新聞“標題黨”問題,首先論述了時政新聞“標題黨”帶來的問題,并深入分析了“標題黨”出現的深層次原因,并就“標題黨”現象的防范治理提出了幾點建議。
時政新聞;“標題黨”;防治
在當前的網絡媒體中,特別是時政新聞領域,“標題黨”現象層出不窮。“標題黨”的出現,成因較為復雜,但追根究底還是為了提高收聽率、收視率、點擊量,最終還是利益的驅使。特別是對于時政新聞來說,“標題黨”很容易傳遞錯誤的意識形態傾向,這對整個時政新聞的健康傳播非常不利,因此必須深入分析“標題黨”現象出現的深層次原因,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媒體形式和傳播方式的不斷創新,時政新聞中的“標題黨”問題越發突出,有的新聞工作者用一些極具吸引力但與文章內容毫無關聯的標題,以獲取關注增加瀏覽量。在形式上,主要有“正題歪做違反正確導向”“侮辱調侃突破道德底線”“無中生有違背新聞真實”“斷章取義歪曲報道原意”“夸大事實引發社會恐慌”“格調低俗敗壞社會風俗”等。“標題黨”有的斷章取義,有的避重就輕,還有的無中生有,其傳播的不實消息很容易對社會產生誤導作用。“標題黨”的危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標題模式化、夸張化誤導受眾的直觀感受。一些時政新聞的“標題黨”問題,主要是在標題上采用多種修辭手法,尤其是各種無實際意義的虛詞、主觀傾向明顯的形容詞、套用流行語的流行體、與正文內容無關聯的標題等等,往往存在著偷換概念的問題,容易造成讀者主觀認識上的錯誤,長此以往,很容易失去讀者的信任。
第二,導致新聞媒體喪失應有的公允性。對于時政新聞來說,最關鍵的就是新聞本身的真實性、客觀性以及反映實際情況的公允性。但“標題黨”的出現,往往是新聞工作者根據自己的主觀傾向,將新聞稿件主旨進行異化甚至是歪曲,這樣很容易造成讀者的聯想。一些主觀導向性強、添油加醋,特別是一些抹黑國內、夸大國外、斷章取義的“標題黨”新聞,違背了基本的新聞價值觀。
第三,“標題黨”容易造成時政新聞的泛娛樂化。時政新聞往往要求新聞本身具有一定的嚴肅性,但是“標題黨”現象往往會改變時政新聞的主旨,人為地制造一些噱頭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助長各種不良風氣。
第一,社會層面。隨著新聞傳媒領域的開放,市場化發展程度的不斷提高,尤其是在互聯網平臺、智能手機以及社會網絡發展日益成熟以后,時政新聞領域的話語權得到了更大程度的開放,一些新聞媒體的發展尚未成熟,受利益的驅使更容易通過獵奇、俗白等來占領市場。
第二,市場層面。在傳媒市場商業化運作的大環境下,采用“標題黨”來吸引眼球,已經成為新聞傳播行業的普遍做法。一些人認為,時政新聞只有采用“標題黨”的模式,才能順應整個新聞傳播行業領域娛樂化大浪潮的趨勢,才能贏得市場。因此,市場導向一定程度上的偏位造成了“標題黨”大行其道。
第三,受眾層面。在海量的信息時代,讀者對于新聞已經進入了快餐式閱讀的時期,很多讀者更傾向于各種醒目的、帶有沖擊性的標題,這些標題能夠滿足其發泄各種情緒的需要。新聞閱讀價值觀念和新聞閱讀方式的轉變,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標題黨”問題。
第一,治理“標題黨”應當加強對新聞媒體的約束引導。在新媒體尚未大規模發展和應用的紙媒時代,雖然新聞的傳播速度偏慢,但是由于紙媒圖文并茂、記者嚴格遵守職業道德,新聞報道的真實性能夠得到充分保障。而在當下網絡新聞時代,新聞從發生到被受眾知曉,基本可以做到零時差,新聞的準確性和嚴肅性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這也是“標題黨”現象出現的深層次原因。治理“標題黨”現象,關鍵在于加強對新聞媒體的管理約束。宣傳主管部門應該引導媒體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堅持正確的宣傳報道方向,自覺抵制各種有害的“標題黨”行為;逐步引導新聞媒體在編輯新聞標題時嚴把質量關,采用恰當的標題來吸引受眾關注,而不是利用奪人眼球的虛假標題、夸張標題來贏得點擊率。
第二,治理新聞“標題黨”應當加大追責問責的力度。治理時政新聞中的“標題黨”問題,應該將精力集中在“標題黨”出現最為頻繁的互聯網領域。我國在《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中對互聯網新聞有明確規定,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轉載新聞信息,應當確保完整、準確,嚴禁各種歪曲、篡改標題原意和新聞信息內容的現象。因此,在對時政新聞的管理上,對于各種負面的、低俗的網絡“標題黨”時政新聞,或者是容易引起道德指責和社會恐慌的文字暴力和網絡謠言,應當加強追責、問責力度,以剛性的約束來確保各類新聞媒體真實、公正地傳播新聞信息,正確引導受眾,共建社會道德風尚。
第三,治理新聞“標題黨”應該不斷提高新聞采編隊伍的素質。提升采編隊伍素質,是遏制“標題黨”行為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特別是在網絡信息時代,很多自媒體人涌入新聞領域,這也是造成夸張表達和“標題黨”行為出現的重要原因。要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應該加強對新聞采編隊伍的教育管理,引導新聞工作者在工作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事業觀,提高采編隊伍的純凈度、專業度,特別是加強真正的新聞記者和編輯的社會擔當;努力在挖掘新聞深度、提高報道質量上做文章,摒棄隱瞞虛報、篡改標題等惡習,用認真的態度確保新聞傳播精準到位,積極地傳播社會正能量。
針對時政新聞領域出現的“標題黨”問題,應該注重加強對新聞媒體的管理,提高新聞媒體傳播者的職業素養,加強新聞媒體的自律,完善對“標題黨”的追責管理,防范各種不當“標題黨”新聞問題的發生。
[1] 張華軍.標題焦慮中的傳統媒體應對策略——兼談標題黨亂象及原因[J].新聞愛好者,2014(12):59-61.
[2] 王藝焜.“標題黨”的產生及其新聞心理的分析[J].今傳媒,2014(09):67-68.
[3] 鄧香.“新標題黨”:網絡新聞“標題黨”現象的文化斷想[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02):71-73.
G212.2
A
1674-8883(2016)23-0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