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環
(昌圖縣廣播電視臺,遼寧 鐵嶺 112500)
電視剪輯中的藝術分析與技巧應用
張國環
(昌圖縣廣播電視臺,遼寧 鐵嶺 112500)
對電視剪輯工作而言,其是吸取精華、去除糟粕的過程,是對藝術的總結與升華,彰顯了藝術的再現與再創造。剪輯工作的水平直接影響作品創作思維的表達,同時展現了作品播出結構的科學化程度。本文立足藝術與技巧兩個層面,對電視節目的后期剪輯與應用進行了全面的探討。
電視剪輯;藝術分析;技巧應用
電視作品完成拍攝之后,需要借助剪輯工作實現對作品布局和思想的完善,提升藝術表現張力,優化播出順序;與此同時,實現對作品藝術內涵的凝練,從根本上提升電視節目的質量。
(一)剪輯實現了對藝術內涵的升華與再創作
當前的電視節目種類繁多、形式豐富。借助不同節目類型的設計,實現差異性主題的表達、增強主題表現力,藝術變現的深度和廣度才能得以延伸。因此,電視剪輯工作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剪輯者需要具有較高的藝術鑒賞能力和理解力;需要準確掌握編導創作的意圖,借助剪輯手段對目標風格進行突出表達,使主題情感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需要滿足創作者的思想追求,實現其思想追求與藝術追求的統一。剪輯工作要立足節目的內容和模式,選擇合理的剪輯方式和手段,集中體現作品的藝術性和思想性;與此同時,在剪輯工作中實現對作品的再創作,提高產品的專業化水平。
(二)剪輯強化了對藝術表現速度的控制
電視節目的節奏主要是由鏡頭的長短、場景變換以及畫面藝術構成,與電視畫面中的情節、人物等因素關系密切,其強度與速度直接體現了視頻畫面的藝術表現力。進行剪輯工作時,剪輯者要明確編導的創作目標,運用恰當的表達手法,立足節目的風格,維護原創的意境,強調對畫面的烘托,掌控節奏感,尤其是面對多變的節奏,更要重視對作品整體速度的控制。基于此,剪輯者要重視深入研究原創作品,確定其風格類型,掌握節目主旨,保障節奏韻律的適應性,以切實提升作品的表現力。
(三)剪輯工作促進了藝術架構的完善
對剪輯工作,剪輯者需要重視視頻作品總體布局的和諧性,保障前后呼應、不同段落之間能夠達到自然過渡,這也是后期剪輯工作的重中之重。剪輯者需要結合作品風格,整合拍攝資料,在保證資料有序性的同時進行合理優化。剪輯者要正確進行剪裁、適當進行修補,避免組合的牽強性。對現有資源,剪輯者需要重視并合理利用,從中吸取精華,以達到對資源的科學布局,提高內容的流暢性,滿足風格的統一性。此外,視頻電視節目通常時間不長、容量較大,其邏輯性與嚴密性也至關重要,事關節目質量,是衡量節目等級的重要指標。因此,剪輯者需要重視對作品進行邏輯化和層次化的處理,在導向上趨于自然,使觀眾能夠較為輕松地理解節目的內涵。作為剪輯者,也需要重視提高自身素質,打破傳統模式的束縛,從根本上增強剪輯作品的活力。
(一)對畫面剪切與續接的分析
對電視節目而言,其主要是對畫面、語言、聲音和動作等進行組合,以實現對中心思想的表達。其特征是時間不長、容量較大,借助對視覺和聲音等感官的刺激,實現信息的傳遞。因此,剪輯者的工作就是在保障畫面豐滿的同時,力求短小精煉、連貫自如。精簡的意思就是剪切,同時連貫性和連續性也不容忽視。在剪切的操作下,粗制部分被剪掉,節目的思想內涵更加突出;而連續性代表的是節目的演進過程,剪切使整個播放更具流暢性。因此,要合理應用動靜結合的原則,實現素材完整、有效的組接和轉換。依據“動接動”原則,動態鏡頭的剪輯與轉換需要注意鏡頭的速度和方向,提高流暢性,避免觀眾產生心理或視覺不適感,尤其要關注一些位移、跟進等運動鏡頭的處理。依據“靜接靜”原則,剪輯者要保障剪輯前后鏡頭的一致性,防止出現對沖現象,否則就會使觀眾出現應接不暇的感覺,誘發視覺疲勞。在剪輯處理之后,整個節目彰顯緊湊性,能夠為觀眾提供更長的思考時間,這種效果尤其是在人文類節目中,作用更加突出。
(二)做好畫面的轉換與加工處理
在視頻剪輯中,轉換與加工是基本技能。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軟件應用增多,畫面轉換更加多樣,節目的藝術表現形式更具豐富性。在視頻轉換中,疊化是切換中的一種技巧,被應用得較多。在畫面更替的時候,兩組鏡頭出現微顯性重疊,使不同段落之間的關聯以更加自然的形式完成過渡,有利于發揮對視覺流動的推動,氛圍塑造功能更加突出。另外,摳像技術主要應用在背景處理與更換中,能夠滿足特技轉換的需求,增強藝術特效,這種技術常被剪輯者使用。除此之外,剪輯工作的又一組成部分是后期合成技術。其立足非線性編輯系統,發揮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的優勢,不僅能保障圖像品質,還能增強整個操作的靈活性。從總體上講,后期剪輯在提高整體畫面風格、用光等方面具有統一性,能夠實現節目整體的和諧性。
(三)重視節目場景的剪輯處理
隨著電視節目制作規模的不斷擴大,大規模制作場景十分常見。借助視頻剪輯和現代多媒體技術,剪輯者要想達到對場景氣勢、氛圍等的效果烘托,可以先進行必要場景的截取,而后再進行合理加工。另外,針對大場景,近景元素可以借助實際拍攝完成;而遠景則可以通過模型、匯景等軟件完成。尤其是3D技術下,塑形能力增強,若在剪輯中將3D畫面與實景進行合理的組合,節目效果將更具質感。
剪輯工作就是再創作的過程。剪輯者既要熟練掌握剪輯手法和藝術表現形式,又要融入自己的理解,實現對編導思想內涵的整體升華。剪輯工作彰顯藝術性、技術性與思想性。因此,剪輯者需要重視創新,從根本上促進電視剪輯工作的有序發展。
[1] 張靖若.如何運用電視剪輯藝術提高電視節目質量[J].新聞研究導刊,2015(22):93.
[2] 尤慧婷.電視剪輯對電視節目的影響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6(04):136.
[3] 張婷婷.電視剪輯在信息時代的應用與轉變[J].新聞研究導刊,2016(16):140.
[4] 尤慧婷.電視剪輯對電視節目的影響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6(04):136.
J932
A
1674-8883(2016)23-0223-01
張國環(1973—),遼寧鐵嶺人,本科,主要從事電視新聞的視頻剪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