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探索
□陳潔
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的培養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數學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促使學生有效地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文章簡要地闡述了創新意識的內涵及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而后就創新思維的探索式進行舉例分析,旨在為小學數學創新意識的培養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
小學數學;創新意識;數學素養
小學數學重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就要求學生通過數學相關知識的學習,能夠具備一定的數感、符號意識、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應用意識、創新意識,以及運算、推理等相關能力。
創新是對于舊事物、舊理論的革新與改造,進而形成新思維、新發明為特征的一種變化過程。筆者認為,在數學中,創新主要是指創造新的東西,而小學數學的創新就是指學生學習新的數學知識,獲得思維的提升與能力的提高。
創新意識就是在原有知識與能力的基礎上,為了適應新局面、解決新問題而突破常規,創建某種新事物、新理論的思想活動。進行創新活動需要具備與之相關的創新意識,小學數學的創新意識就是對原有數學問題的思考方法進行改變或更新。這種創新意識一直貫穿于整個小學數學教學,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數學創新意識的培養就是通過訓練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來進行的。
創新意識應體現在數學教與學的過程當中。學生發現、提出問題是創新的基礎之一,學會獨立思考,并且能提出與別人不同的正確觀點,就是創新的核心所在。在學習當中能夠實現猜想、驗證的過程,做到概括歸納合理,則是創新的重要方法。創新意識的培養應從義務教育階段做起,貫穿數學教育的始終。
1.創新的基礎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發展創新意識。從中不難看出,這個目標不僅強調“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也特別重視“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也就是說,教師要重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因此,提出問題的能力對于學生來說不容忽視。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數學情境出發,從數學視角看問題,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自由探索,勇于質疑和猜想,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通過解決數學問題形成創造性思維特征和心理特征。筆者認為,在教學中可從問題的數量、問題的有效性、問題的種類、問題的新穎性這些方面考查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例如,小學二年級的乘法,就是對一年級所學的加法進行改造、創新而來。加法是將幾個數合并為一個數,剛開始學習乘法時,通常會要用一些稍微簡單的加法進行引入,如3×3=3+3+3= 9,學生可以運用加法進行計算。而當數據開始拓展,數值變大,數量增多時,再運用加法進行計算,出錯幾率就會大大增加,運算解題的過程也會逐漸復雜。在這種情形下,運用乘法這種新的運算解題模式就能減少錯誤。
2.創新的核心
學會獨立思考是創新的核心,獨立思考是指人們在社會實踐中自主地進行能動思維的過程,在觀察客觀事物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體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能夠獨立地認知和思維,不受他人的干擾,自主地對某個問題進行較為深刻而周密的思維活動。而數學教學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教師講解就是為了更好地引發學生思考,促使學生提高學習能力,這樣教學效果更好,還能為培養創新人才打下基礎。
3.創新的重要方法
史寧中在 《數學思想概論》中提出,在數學教育中,無論是從時間上還是從內容上,都應當對歸納推理給予足夠的重視,應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感悟這種推理模式的自然屬性。小學階段的歸納、概括到猜想和驗證規律,都是創新的重要方法。學生能從特例問題出發得到數學結論,即是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學生也能進行猜想驗證,即是檢驗猜想是否正確的思維過程。可見,驗證結論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小學數學課程中的教學內容,基本以數字、四則運算、簡單的幾何圖形構成,大多要以探索的形式來進行學習與探究。因此,可以通過探索式的創新思維方法來進行教學。而學生除了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外,還可以借此機會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思維能力。例如,在計算長方體體積的教學過程中,可運用以“感知一猜想一驗證一結論”為基礎的探索式創新思維的方法。首先,讓學生通過觀察來感知長方體的體積與哪些條件有關,對長方體有更加直觀的認識與感受;其次,讓學生大膽猜想如何計算長方體的體積,是否可用之前學過的長方體的面積來進行計算與推導;再次,由教師依據學生的猜想逐一驗證,并回歸到理性推導,進而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一系列的驗證,最后得出計算長方體體積可以用其長寬高的數值做乘法而得。如此進行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能讓學生體驗到探究的樂趣,還能更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
1.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一直以來,教師只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忽視了對學生相關能力的培養。筆者認為,培養小學生在數學中的創新意識,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學生為主體,兼顧知識與能力,嘗試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培養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創新意識。
2.在思維訓練中培養創新意識
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有效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在課堂上,不斷地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其高速運轉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相關技能。例如,在課堂上出一道“1+2+3+4+5+6+7+8++9”的加法題,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并且對解題正確的學生予以獎勵。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促使學生獨立思考。同時,讓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題,這也是對固有解題思維模式的創新。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模仿這道題的思路自己編題,使學生在鞏固原有知識的基礎之上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強化創新意識。
3.在實踐中培養創新意識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上課時動手實踐的時間應該多于理論知識學習的時間。在數學課的學習中,實踐操作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內容,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動手實踐操作的情況來檢驗學習效果,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張樂琴.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5,(4).
[2]劉國.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海故事博覽,2009,(3).
[3]趙玉花.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探索[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6,(4).
[4]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編輯:易繼斌)
G623.5
A
1671-0568(2016)33-0098-02
陳潔,福建省廈門市音樂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