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紅
(重慶市九龍坡職業教育中心)
中職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研究
楊維紅
(重慶市九龍坡職業教育中心)
隨著近幾年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各中等職業院校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學生數量也越來越多。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學生素質不斷下降,自我管理能力越來越低,這嚴重影響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如何確保中職院校德育的順利實施,逐步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成為每一所中職院校所面臨的問題。從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角度出發,談一談如何有效地培養我國中職院校學生的素質。
中職院校;學生素質;主體地位;自我管理
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作用。所謂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學生出于自愿而進行的一種自我約束、自我教育以及自我上進行為,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夠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之中更為積極、上進和負責任。中職院校的學生在完成學業之后即要走上工作崗位,在校期間的學習可以說是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基礎,而在校期間學生不僅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培養專業技能,同時也要努力培養自身的職業素養,要讓自身變得更加適應職場生活。而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作為職業素養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對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同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對于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該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學生的各種行為加以正確的引導,要讓學生自覺地意識到自身行為的正確與否,要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本文筆者現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對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總結如下。
自我管理能力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思想意識,不能夠由外力強加而形成,這就決定了對于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需要以學生為中心,要激發學生的自我意識。這就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而不是強行灌輸,要啟發學生自覺地去發現和感悟,并最終形成自己的思想意識。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教師首先需要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生在校園學習以及生活中的各種行為要站在朋友的角度來進行規勸和引導,而不是一味地責備和指正,要讓學生自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這樣能夠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讓學生能夠由內而外地注重自己的各種行為。學生主體地位的建立會給我們的培養工作打下一個非常有利的基礎,學生在主體意識的促使之下能逐漸學會對自己的學習行為和生活行為負責任,進而逐步產生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的意識。
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必須建立在學生充分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基礎之上,而在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過程中,教師要積極主動地接近學生,要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與學生真正成為朋友,對于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切實的了解,并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和生活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給予有效的幫助和引導,讓學生逐步樹立起自信心。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要鼓勵學生積極去面對在生活和學習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要讓學生學著自己去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就會逐漸產生責任心,就會自發形成一種自我管理的欲望,再經過教師的有效引導,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才會逐步培養起來。
由于中職院校學生一般年齡都較小,還沒有形成完善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很多事情的看法還略顯膚淺,而這些則是制約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的主要障礙,教師要清醒地意識到這一點,在培養的過程中重點開展德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情操,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能夠做到明辨是非,力求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樣,學生的自我管理行為將會變得更加有依據,也會間接激發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歸根結底是一種管理能力,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管理知識和管理經驗,而學生往往缺乏管理經驗,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教學管理和校園生活管理。讓學生參與到管理工作中來,這樣學生會在管理別人的同時加強自我約束,并且在管理過程中積累管理經驗,鍛煉管理能力。而且這種以學生管理學生的方法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參與校園生活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樂觀地面對校園生活和學習生活。
總之,在中職院校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因為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必然會帶動學生職業技能以及職業素養的提升,讓學生在就業競爭中更加具有競爭力,同時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對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讓學生始終保持一種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學習態度,這對于學生不斷的進步和超越自己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1]何曉力.中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研究[J].職業,2015 (24).
[2]馬顥寧.關于中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7).
·編輯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