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強
(四川省蓬溪縣外國語學校)
芻議“文本問題串”在數學兩課中的運用
郭強
(四川省蓬溪縣外國語學校)
“文本問題串”在教學實際中主要是“以問題”“串”“文本”,面對教學所要用的文本,設計與教學相關的若干問題(包括知識性、思想性、激勵性、組織性等所有方面)將文本(學生學習的各類資料)“串”(有機結合)起來,解決文本中的知識重難點,解決課堂教學中的有序性。在數學課堂中分為新課的文本問題串設計,主要是深度問題串設計,注意問題的邏輯性、漸進性、推進性。
文本問題串;數學;新授課;復習課;運用
文本問題串的研究是在無數教育工作者深度研究了教育教學課堂組織、課堂結構、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等教學外顯形式后而深入課堂“靈魂”而進行的教育研究。強調遵循文本的邏輯內線設置問題,讓學生經歷提問解問的過程。在這些問題的設置中,精彩紛呈,成果豐碩。其實,我們在再思考的過程中,不妨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問題。是否可以解釋為“用問題”以“串”“文本”呢?面對教材,設計與教學相關的若干問題(包括知識性、思想性、激勵性、組織性等所有方面)將文本(學生學習的各類資料)“串”(有機結合)起來,是否更好?
當前的課改進行得如火如荼,各種課堂形式不斷推陳出新,確實也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不少的生機和新的活力。而課堂形式畢竟是外在的。在我看來,無論多么好看、有趣的課堂,知識的傳授才是中心,學生學會該課堂的知識,達成學習目標才是王道,這就要求老師必須對課堂的知識很熟悉,要求學生掌握得知識點想方設法設置在各類問題中,各種交流過程中,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或背誦,或解答,或討論,或繪制,或講授,或實踐……都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我國古代早就有這樣的說法。新知教學中的問題串設計應多運用深度問題串,采用追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聯系舊知,學習新知,追根溯源,一直幫助學生能回到熟悉的知識原點,培養學生質疑和探究的精神。
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的“約分”這一節內容時,我首先指出了文本中關鍵知識點: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約數(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這是約分的總方法。根據用分子、分母的不同公約數去除分子、分母的情況,具體又有逐次約分法。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約數去除分子、分母,就得到分子、分母是互質數的分母,也就是最簡單的分數。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設置了以下問題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1)你能用生活中的例子說明什么是約分嗎?(用以增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2)你能用什么方法找到這些約分的異同之處嗎?(一部分學生舉例,一部分學生判斷,加強學生的交流辯論能力,有助于知識點的越辯越明,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新課知識點)。(3)約分與我們前面學過的哪些知識點聯系最緊密?你能說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嗎?(幫助學生形成知識點之間的邏輯內線)。(4)你覺得我們今天學了“約分”這一知識點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什么問題?(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5)你能幫助老師總結一下約分的具體方法嗎?(建構學生具有邏輯線的知識樹)
老師最后再強調指出: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約數(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是約分的基本方法。在具體約分時,要先對要約分的分數進行認真觀察、分析,選擇最簡便的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教學過程自然而嚴謹,知識的傳授也自然而流暢。
“從心所欲,順理而行。”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中,教學總是有規律可循的。結合教學實際,我常常在思考:是否可以尋求一套“大而得當”的問題串,在復習教學的各個環節均可以使用呢?結合數學學科實際,我探索了一套較為適合復習課的問題串。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你能用清晰準確地數學語言說出我們上個單元所學習的主要知識點嗎?(引導學生復習前面所學的知識點)
其他同學還有補充嗎?(培養學生仔細聽,認真記,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和習慣)
你能針對以上知識點列舉出(對優生可要求編寫出)相應的經典例題嗎?(教會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觀察、總結知識點對應的題目)
誰能說出用這單元知識能解決什么課外問題嗎?(如學生不能說出由老師拓展出相關的課外知識,已完成課堂教學目標)
相信你們一定能用知識樹的形式梳理出本單元的知識點!爭取自己獨立完成喲!(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復習課的問題串設置更應注重問題串的廣度,在平行的面上引導學生拓寬知識面,整合所學過的知識點,形成知識樹,構建一個單元的知識模型。
無論是在新課中注重設計深度問題串,注重追問,還是復習課中深研廣度問題串,著重知識面的拓展。問題串的作用都在于高效“串”問題,在于鏈接文本知識邏輯內線,在于引導學生正向學習,在于幫助我們突破文本的重難點,在于構建文本知識體系和框架,在于增進小組合力……因此,設計好了問題串也就抓住了課堂的“魂”!
騰云.從教會到教慧: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藝術[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08.
·編輯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