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四川省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
高中地理教學的問題及對策
李琴
(四川省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
高中地理是文科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理科開闊學習視野,豐富自身知識的學科。而地理的學習又有其獨特之處,除了形象生動的地理風貌和人文特征之外,還有復雜而零散的記憶性知識。不論是否喜歡地理學科,人們對它都“又愛又恨”。這就說明地理教學中依然存在一些教學問題,無論是從學生角度出發的學習自主性,還是老師的教學互動性。因而在深入高中地理教學第一線,充分了解地理教學中的弊端,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提出目前存在的教學問題,并給出幾點合理的建議。
高中地理;教學;問題;對策;豐富性
現今的高中地理教學延續了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課堂的教學模式,以老師為中心,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而檢驗學習成果的方式也是考試的形式,但是這樣卻限制了同學們想象力創新力的發揮,并且讓不少同學感覺到學習地理的壓力。因為在地理教材中,有很多零散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學生在長期的考試壓力下,對這些知識點采用重復性記憶的方式,這對他們理解和想象力有損害,這也是我們觀察地理教學問題的一個方面。另外,地理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將老師的引導功能變成指導,這樣降低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效果也有所下降。不論是哪種原因,在地理教學中都值得我們思考和改變的。
1.學生課堂表現沉默,積極性低
高中學習的壓力大于初中,而從學生自身的表現來看,他們的學習習慣并沒有多大的改變。還是在老師的嚴格監督下去學習,自我管理能力比較低,尋找學習興趣點的能力也較低。這樣就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表現沉默,完全處在“聽”講的狀態,對知識的理解和隨時的記憶也很難保證。而且通過對學生的調查,不少同學表示,自己課堂學習效率較低,學習和記憶的過程多數是在課下和自習課上進行的。老師講課時,往往會出現走神的現象。學生在課堂上表現沉默一方面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另一方面老師從學生那里獲得的教學反饋少,也不能正確調整自己的講課進度。而且這種學習氣氛容易相互感染,老師也會因此沒有上課的激情。改變這一局面非常必要,這是提升教學效率的關鍵。
2.學生學習依賴性較強,課堂預習少
地理學科看似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如果沒有在課前做好預習的話,在課堂上也很難有積極的表現。學生在課堂上依賴性比較強,首先是完全依賴老師的講課內容,再者是課堂上思考少,回答問題不積極。最后就是在完成課后作業時,不去積極思考解決較難問題,而是等待老師的講解。這樣的學習依賴性使他們成為學習的機器,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也變得比較吃力。學生學習的依賴性除了和學生自身的成長環境有關之外,還與老師的教學要求有關系。教師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善課前準備,但是卻對學生的預習要求比較低,甚至不會去檢查學生的預習質量,這樣長此以往,預習變成了一種形式,對教學有百弊而無一利。
3.地理知識不形象,甚至為純知識
地理也被稱為文科中的理科,就是因為它需要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但是在應試教學的背景下,老師為了減少了同學們的思考量,總是想著代替他們思考,節省這段時間來記憶更多知識。其實這是本末倒置的行為,高中地理和基礎地理有所不同,需要培養學生的地理觀念,養成正確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目前地理教學在此方面表現出來的問題就是教學方式單一,除了教材知識的講解之外,就是對應試要點的說明。板書的方式簡化了地理教學步驟,但是使得形象程度降低,變成了文字性的知識。即使應用多媒體,也多是將課本文字搬到上面,圖片量和動畫數量比較少。
4.地理課堂系統性差,教學不成體系
目前地理教學主要依賴教材,講課的內容和順序也多限于此。但是地理知識的零散性比較大,即使是按照教材上的順序教學,也會在教的過程中發生混亂,發生知識點的混淆和遺忘。地理教學不成體系,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一方面不利于同學們的記憶,另一方面也對老師的系統化的教學產生影響,難以掌握課堂節奏和教學安排,目的性不強也會導致教學效率下降。
1.滲透綜合知識,提高地理學習趣味性
世界上沒有孤立的科學,地理學科中也蘊含著其他學科的知識點,或者與之相關。和這些學科的相互滲透,既能夠喚醒同學們的科學探究精神,又有助于地理學習。例如人教版地理教材中的《自然界水循環》這一章節,可以結合高中化學知識,通過幾個小實驗來展現水循環的過程,用蒸發、升華等過程展現水分子的運動。這樣形象的教學不僅提升了地理學習的趣味,更加幫助學生樹立完整的學習觀念,融合各科知識,綜合提高學習效果。
2.利用導學案,提高學生預習能力
高中和初中很大的不同,就是應該提升學生的預習能力。高中生已經有了較為深厚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面對新知識,他們完全可以自己進行初步的剖析和理解,這是學習的重要階段,也是一種必要的能力。老師需要根據教材內容,給學生制訂一個合理的預習方案。將大體框架,或者是需要初步理解的內容予以標注,并且要求學生以回答問題的方式來完成預習。這樣老師可以在課前對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整理,找出學生
不懂的難點,作為教學重點。這樣既能夠節約課堂教學時間,又可以和學生更好地互動,會使得課堂教學事半功倍。
3.多樣化教學方式,豐富多媒體應用
多媒體應用在教育領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從最初解放了老師的雙手,到現在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使其成為教育界的寵兒。但是其真正的教學意義還是沒有完全發揮出來,起碼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還可以有更大的施展之地。地理不應該是抽象的學習,應該將祖國山河,世界風景等形象地展現在同學們面前。另外,多媒體還可以將教學內容直觀化,在人教版中,很多同學反映《地表形態的塑造》這一章節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借助多媒體,可以將山地的形成做成動畫,使其理解更加容易簡單,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重組教學結構,形成體系化教學
在上課前,先準備一個大體的框架。然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其補充完善,并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選出較好的知識體系。這樣既能夠幫助學生查缺補漏,又便于在日后的復習中節約時間。這些都將反映到學生的整體學習中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高中地理教學問題是普遍存在的,老師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針對問題細致的解決,步步為營,穩扎穩打,吸取教訓,總結經驗,這些都將成為學生提升的墊腳石。
施魯.初中、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及對策研究[J].地理教學,2012(9):8-10.
·編輯丁可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