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晶晶
(山西省武鄉縣職業中學校)
中職音樂教學中多媒體利用的技巧
尹晶晶
(山西省武鄉縣職業中學校)
在中職教育教學中,先進的教學理念和信息技術逐漸成為主流和改革的方向,其中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日益成為中職教師的共識。因此如何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日益成為中職教師關注的問題。在中職音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可以使傳統的課堂教學由無形到有形,由無聲到有聲,由平面到立體,極大地拓寬教學空間,增加教學信息,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從而有效地啟發學生思維,尋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中職;音樂教學;教學情境;想象力
多媒體教學主要是指以電腦、投影儀等設備為基礎,以互聯網技術和影像技術為手段,綜合了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媒體信息,為學生提供更加生動的課程教學。利用多媒體設備可以從網絡上獲取多種教學資源,也可以從移動互聯網或微信平臺等獲取資源并以更加全面和立體的方式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中職音樂課程作為一門重要的藝術專業,對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課堂體驗效果,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與此同時,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顯著消除傳統音樂教學的弊端,保證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課前導入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感性地對教材全面接觸的過程,其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音樂教師在課前導入時,應該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設定相關的教學情境,將本節課的重點、難點、主體思想以及音樂作品的風格相關知識等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導入課堂中,讓學生每次上課都能感到新鮮,這樣學生的學習欲望才能長久持續。在教學過程中,要將課堂還給學生,全面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樂在其中。
多媒體技術具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操作方便的優點,學生通過眼、耳、腦、手等多感官進行感受,有助于知識的理解和有效運用,使學生融入相應的音樂情境之中。例如,進行民族音樂教學,民族樂器是我國民族音樂文化歷史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具有悠久的進化史和極高的藝術價值。中職音樂專業學生認識和了解民族樂曲的發展歷史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一整套民族樂器涵蓋了很多方面的內容,數量多、體積大。教學過程中也不方便一一拿出來呈現。另外,很多中職學校也不具備購買整套民族樂器的經濟實力。為了方便學生認識和熟悉民族樂器,音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從網上搜集相應的民族樂器和音樂作品,然后將其做成課件,將各種民族樂器的特點、發音形式和音色包含在內,讓學生觀看和對比。通過音樂作品的展示,能夠讓學生對比不同樂器之間的特點,保證學生能夠全面認識我國民族傳統樂器的發展歷史。
音樂作為具有靈性的載體,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想象和感受。在中職音樂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將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情感表述出來,進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產生情感方面的共鳴,理解音樂作品中的意境。中職音樂教學要想培養合格的職業人才,必須采取措施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在中職實際音樂教學中,僅僅教會學生如何唱歌,讓學生感受音樂情緒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讓學生創造性地表現音樂,在教會學生如何唱歌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聯想能力。
在中職音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增強教學自信。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是教學理念的一種轉變,教學方法的更新,更是教學改革的進步,這種教學模式改變了過去中職灌輸式的教育模式,積極開展了素質教育,為社會培養更多的綜合性技能人才打下基礎。
1.找準多媒體的定位
多媒體只是輔助教學手段,不能取代傳統的教育模式,雖然目前多媒體技術已經得到了全面普及,但是教師應該根據自身的教學內容合理運用,揚長避短,把傳統教學模式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
2.合理運用
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的目的是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學,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所以教師應當合理科學地使用多媒體,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需求制作、修改課件,使課件更具實用性,對教學的幫助愈加明顯,拓展學生的音樂知識面,豐富學生的音樂審美感受。
[1]徐正華.初探多媒體技術在中專音樂教學的應用[J].中小學電教:下,2013(11).
[2]范清鎖.中職音樂課堂多媒體教學優勢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32).
[3]韓冰.因課制宜趨利避弊:中職音樂課堂多媒體運用誤區透視[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2008(2).
[4]何楠.論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1).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