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露(四川傳媒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系 四川成都 611745)
藝術類院校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研究
蔡 露
(四川傳媒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系 四川成都 611745)
學習習慣是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養成的一種自動化的學習行為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對于學生積極的學習策略的掌握、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等意義重大。在當前我國藝術類院校的整體發展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還存在著很大問題,極大地影響了我國藝術類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學生自身的長遠發展,因此必須重新對藝術類院校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這一現實問題給予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幫助藝術類院校學生養成積極正確的學習習慣。
藝術類院校 學習習慣 養成
在當前教育界日益重視學生動機、自主學習等素養和能力養成的今天,藝術類院校學生的學習習慣問題也日益受到了藝術類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藝術類學生的在校學生乃至終身發展來說都具有顯著意義,因而采取必要的積極措施,促使藝術類院校學生養成積極正確的學習習慣,乃是當前藝術類院校教育者需要著力解決的一個現實性問題。[1]
學習習慣與學習的關系是辯證的,一方面,學習習慣激勵學生的學習行為,另一方面,學習又能培養和鞏固這種學習習慣,一般來看,學習習慣主要有以下方面的作用。
1.引發作用
當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后,就會自然而然地引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產生一種焦急、苛求等的心理體驗,最終能夠有效地引發其學習行為,例如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學生,一般會在課前主動地預習即將需要學習的有關內容,弄清重點和難點,待聽課時進行解決等,力求攻克。
2.維持作用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外在學習表現,例如是馬虎還是認真,是勤奮還是懶惰,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一般來說,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長時間地保持一個持續的認真的態度,堅持將學習任務完成,而學習習慣較差的學生則很難做到這些。[2]
3.調節作用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的學習不僅有著顯著的引發作用和維持作用,同時還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所謂調節作用是指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學習的強度、時間和方向等都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所采用的學習策略、方法等不能有效地達成學習目標,學習習慣還將促動學生去積極地嘗試其他不同的策略、方法等,從而為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而努力。
在當前我國各級教育大力推行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切實從多種途徑促使藝術類院校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藝術類院校自身的改革發展以及學生的發展等都具有重要價值。
1.促進藝術類院校素質教育的有效落實
素質教育是近年來我國著力推行的教育思想,當前,素質教育不僅在基礎教育階段得到了普遍的推廣,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同時也在各大高校、各類型院校中普遍鋪開,可以說,素質教育在高等教育的推行,將會著力加快我國高等教育整體改革的推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但是也應該看到,當前高層對于素質教育在高等教育的推行雖然有著明確的要求,但是在各大高校的整體推進過程中依然缺乏全局性的思路和富有成效的實際行動,素質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的開展依然停留在十分膚淺的表層階段,這其中固然有許多方面的主客觀的原因,但是高校師生作為推進素質教育落實的主要承擔者而缺乏有效作為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素質教育在高校的落實卻是不爭的事實,當前在我國各大藝術類院校的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少學生依然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教育能力薄弱,學生的基本素養不高,因此著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加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等素養的養成,從而為更好地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實現素質教育的主要目標奠定基礎。[3]
2.推進藝術類院校整體教學改革
藝術類院校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阻礙當前藝術類院校整體的教學改革推進的重要原因之一,所有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落實到學生身上,因此著力培養藝術類專業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可以形進一步倒逼藝術類專業的整體教育教學改革,加速藝術類院校在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教學方法、評價方法等各個方面的改革,不斷提高學生的整體基本素質。
3.為藝術類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扎實基礎
在全面發展、終身學習浪潮席卷教育界的今天,培養藝術類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對于他們今后的長遠發展乃至終身發展來說都具有重要意義。現代社會發展的飛速發展呼喚實踐能力突出、富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新型藝術類人才,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學生在走出校門之后依然不斷主動去獲得發展,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更好地去適應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的實際需要。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對于藝術類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來說意義重大,但是要想真正培養他們具備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則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易事,因此,高校藝術類工作者要著力采取富有成效的措施,幫助藝術類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4]
1.培養藝術生對于專門學習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激勵并維持學生朝著某一目標進行學習的動力傾向,其與學習習慣緊密聯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育者要想培養藝術生對于專業學習的良好習慣,首先應有目的有意識地去培養和激發其對于藝術專業學習的學習動機,事實上,不少藝術生往往在高中階段學習成績和學習基礎都較差,有相當數量的藝術生之所以選擇藝術專業完全是“無奈之舉”,這導致了其進入藝術類院校學習后往往學習動機較差,自然不能養成良好的藝術學習習慣,因此作為藝術類教育者,應首先著力通過各種措施例如增加教學吸引、利用教師期望效應、加強反饋和評定、引導學生正確歸因等方式,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藝術學習動機,讓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建立在積極的學習動機的基礎上,最為重要的是,教師要在利用各種措施來幫助學生建立起積極的自我概念,在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實際學習的過程中,積極的自我概念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激發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的因素之一,實際研究發現,學生的積極的自我概念是影響學生學習動機水平的關鍵性因素之一,因而教師要有效地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建立學生良好的自我概念就成為了首要的問題,當然,這是一個較為漫長和長期的任務,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慎重地利用評價、反饋等各種手段,引導學生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總之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因素之一,教師在培養和激發藝術類學生學習習慣的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其對于學習的良好動機,如此在培養其學習習慣的過程中,學生才能有較為持久的保持力,也更能成功地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
2.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的指導
在藝術類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過程中,教師應積極發揮應有的擔當。事實上,有相當多的學生其實非常愿意投入到藝術學習中去,對于養成良好的藝術學習習慣的重要意義也有較為清楚的認識,但是苦于沒有正確的外來指導,其努力大多成為了“無用功”,而教師作為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和具備一定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的專業人員,理應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發揮積極的建設性作用,不僅要“有所為”、更要“有大作為”,積極通過全班指導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藝術學習習慣,從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3.加強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強化學習習慣養成
沒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在加強藝術類院校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的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從而自主地去養成學習習慣。從習慣養成的機制來看,個體一定的習慣的養成最終需要通過個體自身“有意識”的主動行為去養成,來自外部的監督、教育、約束和各種要求只能在學生習慣的養成過程中起到輔助的作用,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真正認識到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其自身學習及今后的發展中的重要意義,激發起自我培養、自我監督、自我激勵、自我約束等一系列活動,從而有效加快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總之,培養藝術類院校學生的學習習慣,對于藝術類院校以及學生自身來說都具有顯著意義,但是也應認識到這一過程中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復雜過程,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培養藝術類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過程中的復雜性和反復性,采取有力措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藝術學生習慣。
[1]黎波. 藝術類院校學生設計習慣養成的重要性研究[J]. 現代裝飾(理論),2014,06:204.
[2]張金領. 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研究[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31:76.
[3]甘露. 高職大學生學習習慣及其與學習動機的關系[D].西南大學,2012.
[4]王航. 引導藝術專業學生業余時間強化基本功訓練 促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J]. 大眾文藝,2012,09: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