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艷(云南省普洱衛生學校 云南普洱 665000)
淺談中專護生職業道德的培養
陳媛艷
(云南省普洱衛生學校 云南普洱 665000)
隨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廣泛開展,各行各業對職業修養與道德規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醫療服務行業中醫護人員掌握必要的道德修養和規范已是現代醫學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因此在中專衛生學校理論與實踐教學過程中,重視護生的職業道德修養,全面提高護生的整體素質,把護生培養成新型合格的護理人才是每一位護理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本文就中專學校職業素質教育的現狀及加強護生職業道德素質的重要性進行了相應的探討。
中專護生 職業道德 培養
護士本身職業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著護理質量,目前的護理教育和臨床帶教普遍只重視知識、技術的傳授,而對職業素質修養教育重視不夠。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護士,除了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規范的實踐操作能力外還必須具備如高尚的職業道德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真摯的同情心、敏銳的觀察力等。高尚的職業道德素質包括具有崇高的護理道德、誠實的品格和較高的慎獨修養;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同情心; 護理事業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健康服務。[1]學校教育應重視護生的職業道德的修養,應使護生都能具備護士必須的職業素質,從而提高護理質量。所以護生的在校期間和實習期間的職業道德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1.護理職業素質是指從事護理職業者在從業時所必須具備的綜合素質和涵養,是在從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素質,是護理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其內容包括思想品德素質、專業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前兩個方面。
2.護理職業道德是在社會道德的基礎上,根據護理專業的性質、任務,以及護理崗位對人類健康所承擔的社會義務和責任,對護理工作者提出的護理職業道德標準和護士行為規范。護理職業道德修養有利于提高對護理職業價值的正確認識、職業道德情感、職業道德意志、職業道德信念和良好的職業行為和習慣。
中專護理教育在全國護理教育中仍然占有極大比例,而中專護生學歷層次低、基本素質較大專、本科學生差,因此加強對中專護生的職業道德的教育勢在必行。
1.在校期間課程設置的欠缺
(1)目前,中專護理教育屬于高中教育階段的組成部分,學習時間在校理論學習兩年,實習一年。兩年的在校學習時間里,第一年開設基礎課程,第二年才學習專業知識。課程安排較緊,目前開設有關護理職業道德的相關課程很少,即便有也是安排非護理專業、無臨床經驗甚至是從未從事過護理職業的老師來上課,其自身對護理專業不了解,只能照本宣科講些空洞無味的例子,學生根本無法理解職業道德的內涵。
(2)管理者對職業道德教育不夠重視
教學過程中“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教師在職業道德教育中的主導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由于部分從事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年輕教師缺乏管理經驗,非護理專業的老師帶護理專業的學生不能傳遞正確適用的職業道德知識,有的學生進入衛校學習一個學期后也不知道所學習的護理專業到底是個怎樣的職業,更談不上有職業理想,由此可見管理者的職業道德素質高度直接影響護生的受教育的效果。
2.社會不良因素對護生思想道德的影響
近年來,由于醫患矛盾和糾紛引起的醫療暴力事件屢見不鮮,特別是社會輿論和媒體的關注,在一定程度上使大眾對醫護工作者產生了一定的成見,這樣直接影響護患關系、醫療環境,也影響了護生的職業歸屬感,這些不良的社會現象造成部分學生道德感麻木,思想道德水平下降。
3.部分護生對護理價值認同感的偏離,缺乏職業責任感
中專學校的部分護生專業認識不足,認為護理工作社會地位低;還有的護生是家長硬逼著來學習護理專業,缺乏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沒有把護理看成是自己為之奮斗終身的事業。這樣的護生由于對本專業的熱愛不夠,會缺乏對護理工作的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這些都不利于護生職業道德的養成。
1.優化課程設置利于加強護生職業道德的培養
(1)中專衛校教育盡管是培養實用型的護理人才,注重護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但一個沒有良好職業素質的人員,即便她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嫻熟操作技能,仍然無法提供良好的護理服務滿足于病人的需求。所以良好的職業素質是護理專業人員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之一。課程設置上,學校應合理配置護理倫理、護理禮儀、人際溝通、職業道德、心理健康等課程,開設培養學生良好職業道德素質的基礎課程,認真學習不能偏科,其中《護理倫理學》一書全面闡述了護理職業道德應用到臨床實踐中的重要作用,為今后成為一名優秀護士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授課教師配備盡可能選擇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老師,才能更好的理論聯系實踐,講解更加真實、生動,有利于護生職業道德的培養。
(2)加強對學校在職教師職業道德的培養
教師應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專業技能。目前各中等職業衛校中從事臨床專科護理教育的教師絕大部分都沒有從事過臨床護理,各臨床專科護理缺乏細化的操作標準,這就成了教師的軟肋。自覺利用一切機會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彌補知識的缺乏。學校應積極培養“雙師型”教師,適時安排專業教師到醫院進修或參加各種培訓,為教師提高業務素質構建相應平臺,才能適應教育不斷發展的需要。
(3)關愛學生,為人師表
關愛學生不僅是職業道德情感的表現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同時它還是展指路的明燈,用愛照亮著學生前進的方向。教師得體的形象和良好的心態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為學生樹立了樂觀、正直、積極、上進的道德榜樣。
(4)嚴于律己,以身作則
在學習生活中教師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所以教師必須為學生做出榜樣,時刻監督自己,處處以嚴肅、嚴謹的態度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5)虛心向教師職業道德楷模學習,完善自己的師德品質
2.加強護生思想教育使其熱愛護理專業
(1)教育護生樹立遠大的理想
護理專業新生入學后組織護生觀看影視教育片《南丁格爾的偉大事跡》,通過教育錄像的觀看對護生進行人生理想的教育。理想是行為的源泉,教育護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做德才兼備的護理人才,時時處處以病人利益為重,濟世愛民。[2]
(2)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
每年新生入學后舉行“護士就職宣誓”,通過“護士就職宣誓”儀式使護生對其職業有一個職業概念,以后不斷強化,使其具有牢固的職業意識。
(3)加強護生禮儀培訓,增加形體訓練課程,適時的組織表演,增強其自信心及職業自豪感。
(4)利用5.12國際護士節紀念活動,進行護理技能操作和護理知識競賽,評選和表彰優秀學生,以此來增強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5)加強學生法制觀念的教育,實現自我保護。教育護生學習《護士條例》的內容學法、守法不推卸自己應負的責任。
(6)發展繼續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鼓勵學生“一專多能”“一人多證”,每個學生畢業時同時具備畢業證、普通話證、計算機證、英語合格證、育嬰師證等。
3.創造良好的社會因素增強護生的職業認同感及職業道德情感
創造和諧的醫療環境,積極利用媒體宣傳良好的護理服務,通過新聞媒體引導輿論、化解護患矛盾,構建和諧社會環境,而優質的護理服務重點在于不斷提高護理工作者自身的職業技能和道德修養,對于護生而言學校可以通過邀請臨床護理專家課堂講座或交流等方式培養護生的職業認同感也可加深護生對護理專業的認識。通過一些護理前輩們的感人的真實治病救人的實例培養護生對本專業的職業道德情感。例如在“非典時期”犧牲的白衣天使——葉欣的感人事跡,在那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葉欣主動投入到了救死扶傷的第一線,無畏艱險、恪盡職責,直至奮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平凡而崇高的護理事業,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壯歌。做為護生從選擇戴上燕尾帽的那一刻起就應把“南丁格爾誓言”銘記在心。[3]
4.臨床實習中加強護生職業道德的培養
(1)將職業道德表現列入實習生出科考核中
德育和操作技能兩項應列為護生實習考核的重要指標,德育應列入護生的出科考核中,帶教老師從思想品德、勞動紀律、尊師互助,業務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護生實習考核結果可作為學校推薦就業的重要依據。出科考核中職業道德評價不合格者,護理教師應給予批評教育指導。[4]
(2)臨床中應選用德才兼備的帶教老師指導護理實習生
醫院選拔護理帶教老師時,應將職業道德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指標,帶教老師應言做到傳知識、帶技術,傳醫德、帶作風,有較強的責任心和耐心幫助護生在護理實習中提高職業道德認識,樹立正確的職業形象。
綜上所述,中職學生護理職業道德教育任重道遠。在實際培養過程中,學校應積極轉變觀念,適應社會發展趨勢。不斷培養出具有品德好、素質優、技術強的德才兼備護理人才,為護理隊伍輸送優秀人才。以上所列,僅是筆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點體會,望與各位同仁共同探討,不斷提高。
[1]李玲、蒙雅萍主編.《護理學基礎》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曾俊,張燚.淺談新形勢下醫學生醫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職業圈2007,12X(8).
[3]吳鵬.中職學校教學中如何加強護生職業道德培養.課程教育研究,2014
[4]張永莉.淺談中職護理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J].護理研究,2014,8(21):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