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九中學 陳彬彬
重視高中數學微課的教育功能
福建省三明市第九中學 陳彬彬
高中數學微課作為高中教改的模式與成果的統一,對學生具有學習方法啟發、思維能力培養與信息化學習平臺建設的教育價值。研究認為,把微課與導學案、學件結合起來,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知識歸納能力與聯系生活能力具有積極作用。
高中數學 微課 教育功能
微課作為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應用模式之一,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創造了交互、即時的平臺。在高中數學的微課運用中,由于面臨高考的壓力,教師微課制作和應用需要結合學習進度快、知識量大與運用知識自我消化時間少的實際展開。本文以人教版高中數學教材為例,研究高中數學微課對學生學習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功能。
微課自身的濃縮性特點,決定了其教育功能的側重性。
1.學習方法培養。
教師通過微課簡明扼要地為學生展現某個章節的內容及其重點、難點,這就要求學生從自己的學習基礎實際出發,去開展各種知識點的學習和突破活動。如在學習“函數最值求法及運用”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思維習慣或知識優勢等,選擇幾何角度或代數角度的思考角度;在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時,學生也可以結合自己知識掌握的生疏與熟練程度,有意識地選擇掌握相對不足的策略切入,達成學習與知識鞏固統一的目的,如在消元、換元、代換與放縮等之間做出針對性的選擇。
當然,針對數學的學習方法,既有相對宏觀的集合與對應、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等學習方法,也有與具體的原理、定理或公式相結合的學習方法,如換元、待定系數、分析法與反證法等等。教師在微課的教學中,要根據對學生情況的了解,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即去學習和訓練新的學習方法。
2.思維能力培養。
培養和不斷提升數學思維能力,是學生開展數學學習、數學應用與生活創新的基礎能力。教師根據不同章節內容的特點,有目標地訓練學生不同的思維能力,對他們個人的知識學習、知識運用具有積極作用。如在“含有絕對值的不等式”的微課學習中,學生在了解關于含有絕對值的不等式的兩條基本定理的基礎上,讓學生投入到關于含有絕對值的不等式的各類型的題目訓練中,去不斷地熟知其定理及其不同解法,并在基本不等式解法、平方法去絕對值的解法和分區間討論的解法等運用中,去訓練和培養他們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
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學好數學與運用數學服務生活和創新的關鍵。教師在微課的制作中,要盡可能地緊扣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既讓學生得到章節知識自身的直接的思維能力訓練,如上述則是以運算的思維能力為主;也要為學生展示更多的生活性與日常運用性的題目,以引導學生開展更加全面的思維訓練,使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能力與空間想象能力等,都得到全面地訓練和發展。
由于高中學段的時間緊、任務重,且高考分數在某種意義上決定著學生未來命運的重大意義,高中數學微課需要采用適當的方式才能發揮出其“四兩撥千斤”的教學效果。
1.知識復習的梳理運用。
運用微課的提綱挈領的濃縮功能,引導學生開展知識復習活動,是操作性強且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良好方式。如教師在高一學期末時,運用微課引導學生開展“一次函數”的知識梳理工作,讓學生根據教師在微課中展示的學習目標或學習任務,去復習和整理關于“一次函數”的經過。自己消化的知識圖系,包括一次函數的定義與定義式、性質、圖像及表達式、在生活中的應用與常用的公式等。學生按照微課的要求去梳理一個在學習時間和知識邏輯順序上的縱向知識圖系,一方面,可以讓他們發現自己學習中的不足,尤其對存在的夾生點、掌握錯誤點等知識點,通過這種過程達成一個糾正或完善的目的;另一方面,讓學生對各種函數之間的共性與個性知識點進行比較,例如與二次函數、對數函數、指數函數、反比例函數與冪函數等之間,展開思辨性的思考與知識梳理,使學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類型函數之間的關系及異同。
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采用以每章或每個大的知識點為應用切入點,可以利用自習的課堂時間,或讓學生在課外的時間去完成,既能讓他們發揮主動性去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也能實現對相關知識預習與建立和其他知識點關系的目標。
2.知識生活化的仿真運用。
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了解其應用方式,教師運用微課的方式,為學生展示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及飽含的數學定理和知識等,以此來增加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激發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尤其學生在個人信息技術或智能設備的支持下,在仿真軟件的支持下,也可以開展更多的仿真性的數學實驗活動,使學生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直接地轉化為直觀的生活現象或現實的事物等。
這種運用模式,重在為學生建立數與形的關系、數與物的關系、數與鮮活生活的關系,引導他們從抽象的數、定理、原理與公式中走出來,以更加具體和直觀的視角去認識數學和學習數學,為他們的數學學習、數學運用打下穩定的理性認知。
高中數學微課的運用和教育功能實現,需要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進度、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章節內容知識的特點展開,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為了運用而運用,在高考制度不變的情況下,教師還要秉著服務高考的思路去創造性地制作和運用微課,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與知識運用能力,融入到高考及分數的追求中。
[1]李立春.借微課之“手”為高中數學學習助力[J].華夏教師.2014(11)
[2]王呂穎.“微課”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探討[J].江西教育.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