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安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胡佳麗
探究小學英語復習課的有效切入點
江蘇省海安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胡佳麗
小學英語復習過程是學生整合所學英語知識的過程。考慮到小學生的特點,必須基于知識構建與學生兩個因素確定好復習的切入點;在確定好切入點的基礎上必須遵循必要的復習原則;在確定了教學原則并實施復習之后,還要結合切入點進行復習效果的評估。這樣復習就成為一個有機且具有系統性的整體。實踐證明,這樣的復習效果良好。
小學英語 復習課 切入點
復習課是任何一門學科的重要課型,小學英語復習課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一方面需要尊重學生的學習規律,另一方面又需要進一步并帶有綜合性地排除母語的干擾。因此對于小學英語學科而言,復習課的有效性就顯得尤其重要。考慮到學生的復習往往是一個以點帶面的過程,因此尋找一個有效的復習切入點,常常是復習過程中必須思考的問題。近年,筆者對此問題進行了不斷地探究,在實際復習效果的基礎上總結了一些認識,闡述如下。
復習課一般強調的是知識的梳理與整合,目標是培養學生相對綜合的解題能力。這樣的定義無可厚非,但仍然需要強調的是,如果復習過程中過于重視知識的累積而忽視了學生的具體累積過程,那這樣的復習效果不會理想,這也是實際教學中教師常常感覺復習作用不大的重要原因。
小學英語復習課中,無論是階段性的復習課,還是期中、期末復習課,一個重要的研究施力點首先應當是學生,然后才應當是知識。現結合“Project”在復習中的作用發揮,闡述如下:
“Project”是譯林出版社小學英語教材編排中的一個特色,一般來說一冊的教材中會安排兩個Project。相對于一般的課文學習而言,其在教學尤其是復習過程中可以起到什么樣的作用?筆者對此進行了發掘。研究發現,到了期中或者期末的時候,兩個Project的內容可以對前面所學的知識起到一個提綱挈領的作用,可以對前面的知識起到一個整合作用,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教學內容設置,可以更好地激活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筆者在四年級下冊Project2的教學中,讓學生分別進行角色扮演,就You are going to have a party.Call you friends and ask them to come to the party.的話題進行了情境式復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結合教材中S1和S2的角色進行英語對話,還能結合前面所學的Our school subjects、After school、My school life、What’s the matter?等課文中的內容,進行有效的回憶。在這樣的復習情境中,回憶的過程就是一個整合知識的過程,這樣的整合過程完全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結果,而教師只要在其中進行適當的點撥與提醒,即可讓學生較好地綜合所學知識,從而起到復習的效果。
因此,先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然后去思考所需要復習的內容,往往可以將學生與英語知識較好地結合起來,從而讓復習課的效果更上一層樓。
以上第一點是從英語知識與學生兩個角度強調復習切入點所需要關注的對象。需要強調的是,復習是講究原則的,只有原則到位且有效,才能讓復習課在選好切入點之后發揮更大的作用。筆者梳理出小學英語復習的如下幾點原則:
原則一:復習要堅持內容的綜合性原則。如上面所說的一樣,復習是對英語知識的綜合運用,其中重點則是詞匯、語法以及一些基本的口語聽力,綜合性體現的關鍵在于教師的復習設計,教師需要走出“炒冷飯”的思維模式,需要將前后知識點進行分析與綜合,尋找出能夠前后呼應且能夠串聯起更多知識點的復習思路,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復習過程中保持一種新鮮感(實際上就是學習興趣)。筆者的經驗是,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觀察與積累,知道學生的學習難點與興趣點,這樣可以為復習積累很多有益的經驗。
原則二:復習課要堅持活動性原則。活動顯然是指學生的活動,只有學生活動起來,復習課所產生的學習印象才會深刻。上一點提到的讓學生畫出自己復習過程中的樸素的思維導圖是一種活動,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扮演角色進行快速知識回憶,或者搞一些小組競賽之類的活動,也能讓復習的效果更明顯。比如筆者在期中復習時,就讓學生結合Unit 1至Unit 4的內容,讓不同小組分別選擇一課的內容進行角色扮演與快速回憶,同時要指出別的小組存在的問題。這兩個要求的提出,讓學生在活動中不僅要關注本組怎樣才能做得更好,又要關注別的小組的不足,這樣就促成了學生對全部內容的高度關注,結果取得了很好的復習效果。除此之外,復習課還應當堅持適量的習題訓練與節奏把握原則,這里需要強調的是不要過于強調所謂的理解學習。小學英語不同于其他,必須有量的積累,才能達到質的改變。
對于復習課的評估是筆者研究思考的一個重點。一節或者一系列復習課的效果如何,是需要進行評估的。評估的對象是什么?筆者以為應當呼應復習前期確定的切入點來進行。
對于復習內容、復習線索的確定,需要評估的對象是內容呈現順序、活動設計順序是否合理,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整合相關知識的時候,有沒有值得改進的地方。而這又涉及到復習切入點中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學生。筆者的復習教學經驗是,觀察學生在復習過程中的知識建構情況,在復習之后跟學生進行適當的聊天(口頭調查),然后通過一些大小不同的測試等,全面判斷復習效果。這個過程中不能過于重視學生的分數,更需要注意學生的失分原因,因為失分往往意味著知識掌握有問題,或者學習方法有問題。
從這個角度講,基于復習切入點進行的復習評估,呼應了從切入點進行教學的思路,更切合小學生在英語復習過程中知識建構的主體地位理念,復習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