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獻縣淮鎮東洋村中心校 張銀閣
如何使小學英語走進生活
河北獻縣淮鎮東洋村中心校 張銀閣
著名教育家杜威說過:“教育即生活。”對于英語來說,英語是來源于生活的一種語言,人們需要運用它在生活中交流提高,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提出的“在用中學,在學中用”,我們一直尋求著一種最佳的教學方法——生活化教學,讓英語教學與生活融為一體,用生活理念構建英語教學大課堂,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有機結合起來,真正發揮英語的交流作用。
小學英語 生活化 興趣和活動 愛上英語
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時間應當被安排滿種種吸引人的活動,做到既能發展他的思維,豐富他的知識和能力,同時又不能損害童年時代的興趣。”由此可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興趣和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英語教師,需要在課堂中引導學生,使學習活動充滿生機和活力,使學英語成為一個快樂享受的過程。
課改后的小學英語教材改變了以往教師“一言堂”和“滿堂灌”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式,激發興趣,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所配插圖生動形象,富有情趣,易于小學生接受,培養能力。教材所設的單元和知識點大多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如果巧加利用生活中的細節,便可以輕松地讓同學們掌握知識,實際應用。從教材的內容上看,有同學們最愛逛的公園,動物園,也有同學們最喜歡吃的食品,例如水果、牛奶、漢堡等,還有同學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所用的禮貌用語……而這些靈活有趣的知識點采用“一言堂”的形式灌輸給同學們,就又讓課本上的知識離我們越來越遠。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如果能在感知、理解、記憶和運用方面提供合適的語言情景,效果自然會非常樂觀。因而,在平時生活中,我有意搜集日常英語,把生活帶進課堂,使其合二為一。如在教交通工具時,地鐵里的subw ay,公交車站bus station,我會拍下照片,讓同學們能真實地感受這些詞匯的實際應用。
著名教育家、語言學家呂叔湘說:“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把課教‘活’了。”如果說一種教學法是一把鑰匙,那么在各種教學法之上,還有一把總鑰匙,它的名字就叫做“活”。在我們國家,盡管普及英語教育,但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缺乏其獨有的情景和實踐的基礎,在有些英語課堂中,英語學習成為了死記硬背,枯燥乏味,學習過程困難重重,學生喪失了興趣,于是很難投入學習中去。所以,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就應從課堂上,在教學過程中巧設引人入勝的學習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找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從而提高其學習效率。
1.形式多樣,以游戲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將游戲引入課堂。小學生,尤其是中低年級的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課堂的變化對維持他們的注意力很重要。如果能創設富于變化的教學過程,便可以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曾有調查問卷顯示,所有學生認為英語學習中氣氛很重要,當問及將游戲的形式貫串于英語課堂教學中時,100%的學生認為效果會很好,且會學得更好。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不同的活動類型相結合,如角色表演、游戲、唱歌、聽/講故事、調查、解決問題、猜謎等;動靜結合,如既有游戲、競賽等讓學生興奮的活動,又有聽寫、閱讀等讓學生安靜的活動,將枯燥的語言現象轉變為學生樂于接受的生動有趣的課堂形式。例如,根據小學生愛玩、好動的天性,將整個課堂設計為競技場,把游戲轉變成比賽,讓他們盡情施展自己閃光的一面,不僅能夠鍛煉其英語口語的實際應用能力,還能鍛煉其表現力,語言表達能力。在課堂上,可以不拘泥于形式,大膽讓學生動起來,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甚至可以讓學生站起來,運用其肢體語言,身臨其境地學習英語,感受學習樂趣。
小學生對于有韻律的詩歌或音樂接受能力較快。我們老師便可以將生活中的音樂、兒歌帶進英語課堂,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中,快樂地學英語,學習樂趣不言而喻。
2.創設生活化學習情境。
情景是教師在課堂中創設或模擬的生活場景,真實、生動,便于學生將所學語言材料進行綜合、創造性地表達交流。這種練習方法,有接近生活的交際功能,能使抽象的語言具體化、形象化,在生動、形象的情景中學習英語,能使英語課堂教學趣味化、形象化。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感是十分重要的,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在自覺和不自覺的狀態中去看、去聽、去說、去感受,最終掌握語言。
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之一,已經進入我們生活的角角落落。電話、電視、網絡、廣告牌、食品包裝等處處可以看到英語。因此,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我們應樹立大課堂教學觀,設計一些精彩有趣的課外作業,而非機械性的抄寫,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使英語真正運用于生活實際。如讓孩子設計一張卡片,用英語寫上自己的姓名、年齡、學校、地址、愛好等等,讓孩子收集英語名言和諺語,制作英文書簽,根據班級英語程度,讓孩子編輯班級英語墻報和各類英語小報,編寫看圖故事等等,這些生活化的作業,學生特別感興趣,因而全身心投入,想方設法查資料,繪畫,設計策劃,請教父母,樂此不疲,這樣的作業,既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又給孩子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和吸引力,也使英語與生活真正融為一體。
總之,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以生活實踐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這塊生活舞臺上,通過“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演一演”等一系列生活化的活動,引導學生說英語,講英語,最終,在絢麗多彩的生活中用英語,使英語真正走進每一個學生的生活,使每一個學生真正愛上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