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月(重慶工商大學,重慶 404100)
?
創新網絡新聞策劃 提升輿論引導力
——以華龍網為例
張月月
(重慶工商大學,重慶 404100)
摘 要:地方新聞門戶網站的發展催生了網絡新聞專題,通過創新策劃,打造有內容、有個性、有影響力的網絡新聞專題,在引導受眾、傳遞正能量、打造新聞品牌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華龍網新聞專題策劃”為例,通過分析網絡新聞專題策劃的含義、方法和意義,說明地方新聞門戶網站創新網絡新聞專題的重要性。
關鍵詞:地方新聞門戶網站;網絡新聞專題策劃;輿論引導
在熟悉網絡新聞專題策劃的含義之前,有必要了解新聞報道策劃的概念。新聞報道策劃,是新聞報道的主體遵循事物發展和新聞報道的客觀規律,針對一定的目標和人群,對現有信息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究,立足現實,挖掘深度,預測未來,制定和實施相應的政策和對策,突出可行性、實踐性和現實指導意義,以達到最佳效果的創造性新聞策劃活動。而網絡新聞專題策劃,作為一種新聞報道形式,具體指地方新聞網站針對新近發生,或對當地影響力較大的某一事實或某一新聞事件,借助傳統新聞媒體“深度報道”的形式,通過議題設置理論,對新聞事件和事實從某些角度進行判斷和分析,采用文字、視頻、圖片、多媒體融合等多種技術手段,持續跟蹤報道事件發展狀況,使受眾對該新聞點的深入持續關注,甚至參與新聞評論,起到展示新聞事實來龍去脈、高效的網民互動和引導公眾輿論的作用。
華龍網自2000年成立以來,原創新聞專題制作逐漸發展,從最初的內容采集和編輯制作兩個獨立部門,發展至今,華龍網打造出了一個成熟的新聞專題策劃和制作平臺。其中,近40個頻道皆有專業團隊采訪、制作新聞專題,每月制作各種不同風格、不同主題、甚至不同語種的專題達100多個。
20世紀90年代初期互聯網技術的出現,給網絡新聞多媒體化提供了發展的空間。2000年以后,隨著地方新聞門戶網站的興起,網絡新聞專題形式也逐漸發展起來。目前,比較突出的地方新聞門戶網站有千龍網、華龍網、荊楚網、大粵網、長江網、大洋網、大江網等。其中,重慶華龍網榮獲“全國地方網站最具影響力品牌獎”和“全國新聞網站十大公信力品牌獎”,2014年制作的關于穿越“渝新歐”鐵路的網絡專題獲得了“重慶新聞獎”,有力加強了重慶對外宣傳力度和國際經濟合作能力。它的成功歸功于網絡新聞專題策劃的創新。
(一)策劃角度獨特,打造專題創新性
無論是新聞報道策劃,還是網絡新聞專題策劃,策劃角度的新穎是成功的前提。策劃角度不僅僅體現在技術上,更體現在內容上。華龍網自成立以來,“網絡新聞專題”就是該網站的一大亮點,其中不乏策劃角度新穎,體現創造性的新聞專題。2013年策劃的“夢想2013,樂在其中”專題將中國版圖幻化成棋盤,暗喻中國改革一盤棋,并請教圍棋專家反復推敲各個子頁面在棋局中的最佳位置,將“中國夢”、“群眾路線”、“22件民生實事”、“五大功能區”、“全面深化改革”、“穿越渝新歐”、“經濟新亮點”依次設計為“開局、取勢、破局、務實、急所、妙手”等數顆棋子布局來體現各個子內容板塊的設計思路。
(二)多媒體融合,打造內容原創性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催生了新媒體技術,帶來了網絡新聞專題的豐富性,使其涵蓋了圖片、文字、視頻、Flash動畫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使每個主題都有鏈接進入子主題,這樣環環相扣,海納百川,并兼顧了畫面的藝術感,滿足了用戶體驗。2013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與重慶市政府聯合主辦了“感知中國·穿越新絲路——渝新歐國際鐵路媒體行和文化行”。華龍網作為該活動官方網站,于2014年集全網之力制作了同名大型網絡專題,并獲得了重慶市新聞獎。頁面設計大氣活潑,體現了華夏文明和歷史美感。首頁以360° 指南針作為導航,利用全景幻燈形式模擬了渝新歐國際鐵路從重慶出發,途經我國5個城市出境,輾轉其余歐亞四國,最終到達德國杜伊斯堡的全過程。整個專題分為“媒體行、文化周、感知中國、古絲路的變遷、渝新歐的崛起”5個板塊內容,每個大板塊里面還有很多小板塊。
(三)“點”“面”結合,打造主題突出化
網絡新聞專題在采編和制作過程中需要突出重點,有的放矢,才能傳達出媒體想要表達的意圖,切合受眾所需,更加效率化地與公眾互動。因此,編輯制作人員在打造網絡新聞專題的時候,需要“點”“面”結合,以“點”帶“面”,合理布局,詳略得當,突出主題。華龍網新聞專題板塊中的《武隆旅游,我們一起走過20年》中主要通過歸納武隆旅游發展“關鍵詞、啟示錄、時間跋、看鏡頭”幾個“點”,從而擴展到每一個點下關于各個旅游文化具體情況介紹的“面”,這樣讓受眾對該專題一目了然,方便瀏覽。
(一)引導受眾,傳遞正能量
網絡新聞專題無論是在重大災難性事件還是在重大主題的宣傳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華龍網全程跟蹤拍攝和報道,全力打造的“穿越‘渝新歐’新絲綢之路”的網絡專題,讓世人感受到重慶走向世界的魅力,有助于促進“渝新歐”國內外知名度、認可度和影響力的提升,助力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和改革發展,符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主題。
(二)多向互動,打造公信力
華龍網新聞專題利用全媒體式,與受眾實現多向互動,在發揮新媒體優勢的同時努力提升自身的公信力。華龍網推出的“2016年重慶兩會”專題,開設了兩會速遞、兩會熱評、兩會直播、兩會微博、兩會聚焦等板塊,對兩會情況全程報道,特別是老百姓關注的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討論情況,并為受眾提供多渠道互動參與。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華龍網的公信力。
因此,華龍網在新聞專題方面的策劃是比較成功的,在發揮新媒體技術和創意的同時兼顧了內容和影響力,在提升了公信力的同時也提高了輿論引導力。
參考文獻:
[1] 陳喬第.地方新聞網站的新聞專題研究——以華龍網為例[D].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18-20.
[2] 馬玉瑛,陳發賜.新聞策劃在輿論引導中的積極作為——怎樣挖掘新聞中“為我所用”的元素[J].中國記者,2007 (12):22.
作者簡介:張月月(1991—),女,安徽人,重慶工商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新聞專題,輿情引導。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03-00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