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明
(葫蘆島廣播電視臺,遼寧 葫蘆島 125000)
淺論新聞采訪權與其行為規范
高 明
(葫蘆島廣播電視臺,遼寧 葫蘆島 125000)
無論在哪個國家,新聞工作者進行新聞采訪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其可有效促進新聞的良性傳播,從而保證公眾的信息知情權。另外,新聞采訪權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受到法律保護的,任何組織與個人、任何力量都不能對其進行破壞或侵犯。同樣的,新聞工作者也必須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自己的權利,做一個不違背職業道德與操守的新聞工作者。
新聞采訪權;采訪行為;行為規范
新聞采訪權是在法律允許范圍內,新聞工作者通過采訪獲得事實真相,并將其傳播給大眾的權利。該權利是確保新聞工作者正常開展工作的前提,也是保障新聞傳播機構正常運行的最基本權利。事實上,在進行新聞采訪時新聞工作者會面對諸多誘惑,這些誘惑不僅不利于新聞工作者個人發展,也會影響到所獲新聞是否真實有效,所以,新聞工作者約束自身行為。
新聞記者開展采訪工作所擁有的首要權利是新聞采訪權,這也是確保媒體正常運轉的最基本權利。記者可在國家法律允許范圍內行使新聞采集的權利,他人沒有權利予以干涉或阻撓,當超出采訪范圍時,必須及時制止。新聞采訪權的法理依據來源于國家憲法,來源于社會道義,來源于法律法規的衍生。
(一)采訪權合法性衍生于《憲法》知情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一條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知情權,實現了人民民主權利,實現了輿論監督,使得普通大眾可以充分占有信息,也就是獲得了知情權保護。[1]普通大眾之所以能夠充分占有信息,主要依靠的就是大眾傳媒,因為大眾傳媒的第一要義是信息傳播,而記者所具有的采訪權就是公眾知情權得以保障的重要支撐,也是一種受法律保護的合法延伸,是受國家委托來保障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保障公民知情權的具體形式。
(二)采訪權合法性源于《憲法》所確立的出版自由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五條規定了公眾的言論出版自由,其中就涵蓋新聞自由。[2]事實上,新聞自由覆蓋面非常廣,包括采訪與報道自由、評論與編輯自由、傳播與宣傳自由等。合法自由地采訪是一種受法律保護的權利,任何組織或個人都沒有權利進行干涉或侵犯。
(三)采訪權合法性源于國家新聞出版相關部門所出臺的規章制度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于1999年發布了《關于非新聞出版機構不得從事與報刊有關活動的通知》,這一規定同樣指出:“經過國家批準成立的新聞出版機構是有權利開展新聞采訪、出版及報道等相關活動的”。有關新聞采訪合法性的相關法律依據還有很多,這些都是記者采訪權的法理依據。
(一)依法守法,不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
新聞記者進行采訪會受到法律的保護,但值得注意的是,新聞記者在行政與司法兩方面是不具有特權的,不具備法律強制力,也不享有介于法律之外的特權。新聞記者可通過合法方式對相關機構提出要求,要求其提供相關的應被公開的資料,但對于采訪中涉及問題,采訪對象有權利不回答或不給予真實答案,新聞記者沒有權利強制要求被采訪對象一定給出真實答案。
在新聞記者依法行使采訪權時,必須充分尊重采訪對象,履行自己的采訪職責,肩負起采訪義務。整個采訪過程,新聞記者必須遵守《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有關規定,即維護采訪對象的合法權益,對其正當要求應予以尊重,不揭露其隱私,不對其誹謗。
(二)遏制“付費采訪”與“有償新聞”
近年來,新聞產業正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蓬勃發展著,這也促使了付費采訪現象的發生。其誕生于媒介產品生產過程中,是一種經濟行為。在如今這一大的市場經濟體制運行下,伴隨著各行各業的市場化,新聞業開啟了其市場化進程,并且逐步加深,甚至已經進入了產業化運作模式階段,而新聞采訪中的付費采訪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催生出來的。這種商業運作模式更多的是以追求利潤為目的,媒介產品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獲利手段,正因如此,付費采訪在西方新聞界非常普遍。另一方面,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造成新聞界激烈的市場競爭現象,同樣促使付費采訪方式越來越普遍。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遵循社會主義制度,這種情況下,新聞與一般商品是不同的,其具有公共屬性。目前,體現我國公民知情權的主要形式就是新聞,而新聞采訪是公民信息知情權得以保障的重要途徑。如果采取付費采訪這種形式進行新聞傳播,與我國開設新聞采訪的初衷相違背,也不符合新聞的本質屬性。一方面,如果采取付費方式實施采訪,在爭奪市場、應對競爭過程中將很難保證所獲得新聞資料的客觀性和公正性。照這樣發展下去,必然會對公民所獲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造成某種影響,從而損害公民利益與其享有的權利。基于以上表述,新聞記者在選用采訪形式時一定要慎重,只有在必須且必要的前提下才能選用這種形式。與此同時,還要科學合理地規范自己的采訪行為。另外,新聞傳播機構理應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杜絕一切新聞記者與受訪者間的不正當經濟行為,將消滅有償新聞作為終極目標,以確保所獲新聞的真實性與公平性。
無論什么時候,只要在法律允許范圍內,新聞采訪權都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其具有不可侵犯性,這也是保證新聞傳播及時性與可靠性的前提。新聞記者作為新聞媒體中的中堅力量之一,必須做到自我約束,杜絕一切不正當行為。特別是在如今這樣一個市場化環境下,恪守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與操守非常不容易,但一名合格的新聞記者必須做到這一點,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新聞采訪的可靠性、合理性。當然,在采訪過程中同樣需要發揮公眾監督作用,社會各界齊心協力保障新聞采訪良性發展。
[1] 張新.論新聞編輯的采訪權及其行為規范[J].中國傳媒科技,2014(2):8.
[2] 沈正賦.論新聞采訪權及其行為規范[J].今傳媒,2011(11):7-10.
D922.16
A
1674-8883(2016)23-0239-01
高明,遼寧人,本科,助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