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楠
(徐州廣播電視臺 民生新聞部,江蘇 徐州 221000)
地方電視臺怎樣做好民生新聞直播
劉 楠
(徐州廣播電視臺 民生新聞部,江蘇 徐州 221000)
近幾年,隨著新聞欄目的發展,民生新聞直播逐漸風靡各大地方電視臺。民生新聞直播以其大眾觀點,關注社會民生,新聞媒體人與平民的即時互動,將話語權交給大眾等特點深受老百姓喜愛。可是在媒體大競爭、大發展的背景之下,地方電視臺在競爭中處于下風。在同行業競爭的過程中,地方電視臺往往是簡單地機械復制其他電視臺的新聞直播欄目,沒有創新,導致民生新聞直播模式大同小異,沒有新意。所以,地方電視臺怎樣辦好民生新聞直播的難題亟待破解。本文以地方電視臺立足區域,從直播形式等方面簡要闡述應如何做好民生新聞直播,如何讓民生新聞直播得到更好的發展。
地方電視臺;民生新聞直播;地域優勢
(一)民生新聞的概念
就目前來說,對于民生新聞的概念學界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得到大多數人認可的一個概念是:民生新聞是指運用大眾的視角,站在大眾的立場,來播報大眾喜聞樂見的事件,評論大眾關注之事,并且為大眾解決問題,從而體現出現代媒體對于大眾的關懷,觀看人群主要為普通百姓。
它主要是通過大眾化的角度來關注社會現狀,是一種表現基層人民群眾生活方式的新聞形式。民生新聞主要采集和挖掘百姓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新聞事件,并采用演播室直播的形式,運用高效的傳輸渠道,有效提升新聞的傳播速度,互動性十足并且具有很強的現場感。
(二)民生新聞的特征
民生新聞的主要特點是走“貼近群眾,走進基礎,關注民生”的路線,以大眾化的角度和新聞態度去感受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這樣更容易貼近觀眾和新聞媒體之間的距離,使兩者之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提高民生新聞節目的收視率。同時,在民生新聞直播方面,它采用現場直播的形式播出,更加體現出節目的真實性和直觀性。不加后期制作采用直播的方式播出的民生新聞,更具可信度和傳播效力。
(三)民生新聞的由來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市場逐步呈現出多元化等特征,這也引起了新聞行業報道方式的變革。傳統報刊等媒體行業通過增發都市報等相關形式,不斷搶奪民生新聞市場,民生新聞報道逐漸成為各大都市報的重頭戲。這一客觀狀況也引起了電視媒體行業的變革,各大地方電視臺除了做好時政新聞欄目之外也開始增設民生類新聞欄目,搶占電視民生新聞市場。例如,新疆電視臺7頻道的《直播民生》,成都電視臺公共頻道的《成都全接觸》等欄目。這些民生新聞欄目都是通過記者自采,將報道內容呈現出來的。
(一)地方電視臺民生新聞直播節目存在的問題
從民生新聞直播節目誕生以來,近幾年,民生新聞直播節目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各大電視臺中,并且有些民生新聞直播節目更是紅極一時。這些民生新聞直播節目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新奇的播報方式讓大眾感覺眼前一亮,并且這些節目迎合了大眾的口味,“火”了很長一段時間。然而,隨著民生新聞直播節目的逐漸發展,它們大多數已日薄西山,逐漸沒落了下來。究其原因如下:
新聞內容瑣碎,含金量低。雖然每天都有不少的民生類直播新聞,但是對于地方電視臺而言,真正有新聞價值的事情和話題卻相對較少,對于大眾生活中的小事不能不進行報道但是也不能天天報道。許多地方電視臺民生新聞直播節目內容和形式單一并且總是出現領導人新聞和會議類新聞?,F在的民生新聞直播節目更多是關注大眾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失去了原有的品位和高度。對于民生新聞直播節目的題材也不進行篩選,新聞價值不高。
地方電視臺民生新聞直播節目的另一個問題是節目模式雷同、同質化現象突出,并且過于娛樂化。很多地方電視臺的民生新聞直播節目只是對同行的同類節目進行簡單的復制,毫無創新。風格相似的民生新聞直播節目雖然在一段時間內能搶奪觀眾眼球,但是類似的直播節目多了之后,觀眾便會產生審美疲勞,收視率自然會逐漸下降。并且許多 民生新聞直播節目過于娛樂化,從民生新聞的采集、編輯,到播出都體現出娛樂化效果。
(二)地方電視臺如何做好民生新聞直播
地方電視臺要做好民生新聞直播,首先,報道內容要立足本土。民生新聞也被稱為“老百姓自己的新聞”,重點報道的是本地老百姓喜愛的新聞并且地域性也是地方電視臺與其他電視媒體展開競爭的一大優勢。地方電視臺的民生新聞直播要以本區域的經濟狀況、風土人情為立足點,了解老百姓的需求。而且要充分發揮本地的區域優勢和地方電視臺的區域傳播優勢,使得當地社會大眾的收視口味和直播節目風格契合,形成獨到的直播節目風格。
其次,變革節目報道形式,緊抓細節、增強故事性。新聞是保鮮品,新鮮度越高越有生命力。直播類新聞節目記者要堅持在第一時間親臨現場采訪,及時報道現場的相關情況,提高新聞的時效性。民生新聞類直播節目記者應該走進尋常百姓家,走到人民群眾的生活中去,及時幫百姓解決問題,加強對相關新聞事件的報道力度。同時,在直播節目的表現方式上應該采用敘事形式,增強民生新聞的故事特性,要懂得設置懸念,吸引觀眾眼球,抓住觀眾的心理需求。
最后,直播類民生新聞節目應開展互動、加強合作。民生新聞節目報道的是老百姓自己的事,他們最有發言權。很多地方電視臺的觀眾熱線往往流于形式,并沒有落到實處,沒有堅持走群眾路線,這樣節目的互動性就會逐漸消失。因此,直播類民生新聞節目要千方百計地調動大眾的參與積極性,拓寬老百姓參與節目的途徑。
民生新聞直播因為其獨有的特點以及靈活的敘事方式和播報形式深受人民群眾喜愛。民生新聞直播節目的出現為老百姓表達意見和觀點提供了一個便捷的渠道。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地方電視臺的民生新聞直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地方電視臺要注重發揮自身特有的優勢并且不斷創新新聞內容,以及新聞播出、采集等形式,做好民生新聞直播。
[1] 譚云明,易前良.民生新聞:中國電視節目的“本土化”追求[J].當代傳播,2006(02):11-12.
[2] 童莉.媒介融合下電視民生新聞面臨的問題與對策——以江蘇城市頻道《零距離》為例[J].新聞世界,2016(11):34-35.
[3] 喻國明,趙晉.電視民生新聞發展瓶頸突破方式探析[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0(09):70-72.
G229.27
A
1674-8883(2016)23-0243-01
劉楠,女,江蘇徐州人,文學學士,助理記者,研究方向:廣播電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