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登地 梅藍之
(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四川 成都 610042)
成都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實踐與思考
曾登地 梅藍之
(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四川 成都 610042)
圍繞中央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成都市委宣傳部積極安排部署,成都傳媒集團和成都市廣播電視臺大膽探索謀劃,深入實踐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打造了一批有全國影響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并逐步形成產業效應,實現了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發展原則。
新媒體;傳統媒體;媒體融合;文化產業;雙效統一
中共成都市委積極貫徹中央精神,高度重視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市委宣傳部在政策上支持、專項資金上投入,成都傳媒集團和成都市廣播電視臺在近年來大力實施全媒體戰略,按照社會效益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積極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成都新媒體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展現出時代風采。
(一)成都傳媒集團確定“4311”發展戰略規劃
成都傳媒集團以內容優勢為核心、融合發展為手段,推動傳統媒體改革創新。一是成立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領導小組以及新媒體發展中心,統領媒體融合;二是確定實施媒體融合發展的“4311”規劃。“4”即時政新聞、財經資訊、生活服務和數字娛樂矩陣;“3”即建設新媒體發展、數字采編以及用戶大數據“三個中心”;“1”即打造一個全國領先、西部第一的新媒體創意產業園;再一個“1”是創建一支文創產業發展基金。
(二)成都市廣播電視臺著力構建“新型城市公共服務傳播體”
成都市廣播電視臺著力多層次、全空間、立體化打造“新型城市公共服務傳播體”,確定了三大發展任務:一是以內容建設為根本,用融媒體傳播理念整合廣播電視新媒體,精心組織重大主題宣傳,提升自身傳播力、影響力,夯實權威的媒體地位;二是構建自有新媒體體系,打造全媒體生產調度中心,推出“看度”、天府TV、“橙掌柜”等新媒體產品;三是把公共服務技術對接資本市場,啟動新媒體公司“新三板”掛牌等工作,創新產業發展模式。
(一)向全媒體發展,日趨完善產品體系
在鞏固傳統媒體陣地的同時,成都傳媒向全媒體發展,其新媒體產品涵蓋了網站、客戶端、微博、微信、視頻等領域。成都傳媒集團形成了時政類新媒體集群,用戶總量近1400萬;形成了財經類新媒體集群,用戶總量超過3000萬,其中屬每日經濟新聞全媒體平臺的發展最為突出;形成了生活服務類新媒體集群,包含成都商報“談資”客戶端、“成都出發”微信、“四川名醫”微信、成都買購網、成都志愿者網、成都晚報962111平臺等,為超過1200萬的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形成了數字娛樂類新媒體集群,包括神鳥數據、智慧酒店和公交傳媒、地鐵傳媒等,累計匯聚海內外用戶1.5億。成都市廣播電視臺啟動“無限成都”建設,在“數據分析”“輿情分析”“大數據應用功能”等方面不斷尋求突破,利用已建成的“個性推薦系統”,為各類用戶提供智能化、個性化的內容推薦,定制開發了一套集輿情分析、信息管控和應急響應于一體的綜合性輿情管理平臺。
(二)以重點產品為支撐,形成核心競爭力
成都傳媒集團把“錦觀”“談資”“微成都”“每日經濟新聞”以及成都全搜索新聞網確立為重點新媒體產品,從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形成了核心競爭力。2015年,在“傳媒集團融合傳播排行榜”中,成都傳媒集團位列第八;成都位列國家中心城市第二、副省級城市第一。成都傳媒集團媒體融合發展的案例分別入選人民日報社編撰出版的《融合元年——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年度報告(2014)》和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局編著出版的《中國媒體融合發展的實踐與探索》。“@成都發布”“@微成都”位列城市政務“雙微”競爭力指數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的榜首。成都全搜索新聞網在“全國城市網站PC端傳播力排行榜”中位列全國第四、中西部第一。2016年,每日經濟新聞位列人民網發布的“財經媒體移動傳播榜”中的第一,并且,人民網以其為案例發布了《〈財經新媒體移動傳播力分析報告〉——以“每日經濟新聞”新媒體為例》的分析報告。成都商報“兩微一端”全部進入“全國報刊新媒體30強”,并分別進入客戶端類、微博類、微信訂閱號類全國10強。“東郊記憶·互聯網創意產業園”成功入選全國報刊媒體融合創新100佳優秀案例。成都市廣播電視臺突出發展的“看度”,其內容生產速度可達每分鐘1條,日均發稿量已達200余條,客戶端累積中外用戶達150萬人,其在2013~2015年連續3年被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評為“年度創新案例獎”。在全國“兩會”報道中,記者現場采集到的內容可通過“看度”客戶端等平臺及時發布,“30秒視頻即拍即發”,真正保證了新聞信息的時效性。
(三)以特色項目為引領,全面促進深度融合
成都傳媒集團以“中心+園區+基金”特色項目引領新媒體發展。新媒體發展中心發揮宣傳效果監測、產業趨勢研判、重大項目協調以及發展進度監測等功能;數字采編中心發揮新聞宣傳的聯動功能;用戶數據中心(用戶云平臺)發揮大數據統計分析功能;“東郊記憶·互聯網創意產業園”發揮產業功能;文創產業發展基金發揮投融資功能。成都市廣播電視臺以全媒體生產中心為特色,重構媒體融合下的內容生產流程,全面促進了媒體的深度融合。根據全媒體產品的生產規律,其還建立了即時遠程、隨采隨傳、快速發布的流程機制,突破了記者單兵作戰的物理限制、傳統媒體傳播的地域限制以及傳統媒體界限的概念,著力培養全媒體記者。2016年“兩會”期間,成都市廣播電視臺在北京駐地搭建的“全媒體生產調度中心”,不僅通過云平臺功能成功對接了成都“全媒體調度中心”,更利用“中央廚房”式采編播流程使云媒體平臺和全臺生產網之間實現了互通,使全臺廣播、電視以及新媒體內容的生產和發布在統一調度下得到了有效共享,形成了多層次的立體傳播體系。
(一)加強體制創新,探索發展新思路
成都傳媒集團確定以“互聯網+”為改革方向,狠抓媒體二次創業。從“互聯網+內容”“互聯網+服務”入手,在構建投融資體系、抓好重大項目、聚集優秀人才等方面,打通了制約媒體融合發展和新媒體發展的關鍵環節,制定了《發揮新媒體宣傳引導作用提升媒體傳播力影響力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制度和辦法,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媒體機構創新創業的熱情。成都市廣播電視臺充分利用地面電視聯盟會長臺的優勢,推動城市電視臺抱團發展。成都市廣播電視臺采用網格化、平等化的互聯網發展模式,以自身領先的新媒體綜合運營能力體系為支撐,整合各地資源助力城市臺發展,破解城市臺發展困境,與西藏、廊坊、涼山、廣安等地的城市臺展開了新媒體業務合作,逐漸將多個城市電視臺打造成一個“去中心化”的城市臺聯合體,快速實現了新媒體“走出去”的目標,有效提升了其在全國的影響力。
(二)實現社會效益為首位,新媒體產業效益正增長
成都把新媒體產業化作為文化新興產業重點發展方向。成都傳媒集團在完成媒體責任、實現媒體融合和全媒體指揮的聚合效益的同時,全面介入游戲動漫、電子商務、數字音樂等新媒體,細分行業,并全力搶占社區、公交、地鐵等新興渠道資源入口,初步完成了財經資訊、數字娛樂、生活服務三大領域的發展布局。預計2016年新媒體版塊收入將占集團收入20%左右,將實現30%以上的增幅。成都市廣播電視臺面向黨政機關、企業單位、事業單位提供新媒體綜合運營服務,與多家政企機構達成了新媒體產品服務承包合作,大力發展IPTV,用戶達270余萬,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效”統一。基于“云”服務的新媒體軟硬件技術支撐系統及媒資生產體系、內容傳播體系,CDN視聽內容分發、全媒資“云”編輯服務等基礎平臺,豐富了成都市廣播電視臺的新興媒體技術、人才、運維體系,形成了良性的產業發展機制。新媒體業務實現連續6年持續盈利,預計2016年實現產值將在1億元以上,居于全國城市臺領先地位。
在未來,成都傳媒業將緊緊圍繞成都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要求,持續探索,適時調整媒體融合發展戰略,助推媒體融合發展再上新臺階,著力從提升新媒體公信力、影響力、競爭力三方面入手。
(一)全力打造新型主流媒體,提升新媒體公信力
成都傳媒集團將采取聚焦戰略,整合優勢資源,以重大項目為抓手,以重點產品為龍頭,以機制創新為牽引,促進新聞宣傳和產業升級。尤其在成都市提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后,傳媒集團自加壓力,提出在國家中心城市中率先打造全國一流新媒體集團的戰略目標,全方位構建與國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現代新型傳播體系。成都市廣播電視臺將以內容為著眼點,致力于夯實權威媒體地位,增強公信力,建立有影響力的媒體;圍繞中心,深度策劃,培養專家型跑口記者,完善衛視、央視上宣報道激勵機制,按“三貼近”原則和互聯網思維方式創新表達,突顯蜀地文化,打造特色和品牌主持人、欄目;繼續推行制播分離,面向廣播、電視、電影、電腦、手機和戶外屏等多種媒介進行內容生產和營銷;積極進入媒體融合產業鏈,主動創新與中國網絡電視臺、新華社、阿里影業、愛奇藝等機構的合作模式,不斷拓展內容、版權、數據、模式等交易,進而實現主流價值觀的輸出;繼續辦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借助大會的平臺促進行業間的對接、交流、合作,推進新媒體內容的輸出,促進新媒體業務快速發展。
(二)奮力提高核心產品質量,擴大新媒體影響力
成都傳媒集團將以省委、市委確定的媒體融合發展重點項目為突破口,激發其下屬單位的主動性、積極性,進一步強化“互聯網+內容”,提升新媒體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成都傳媒集團將通過多維度、多渠道細分媒體集群,實現“用戶到哪里,內容就在哪里”;通過對用戶畫像和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實現“用戶想看什么,就生產并推送什么”,進而增強用戶黏度;以用戶需求為切入點,按照“互聯網+服務”的思路,深入挖掘媒體資源,通過增值服務獲取收益。成都市廣播電視臺將進一步拓展、擴大IPTV的用戶規模,完善手機移動端的互動、發現和分享模式,構建出集圖文、視頻、自媒體、數據庫等于一體的城市界面,進而拓展、健全城市公共服務平臺的功能。
(三)努力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增強新媒體競爭力
成都傳媒集團和成都市廣播電視臺將以媒體融合和新媒體發展重大項目為抓手,強力推進新媒體產業園區和用戶數據中心等重大項目的建設,做到重特大新聞和突發新聞在網絡平臺首發,進一步拓寬新聞傳播渠道,實現新聞信息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在完善創新創業機制建設方面,其將采取“內引外聯,聚合相關研究、孵化、投資、服務等機構”的方式,針對圍繞媒體融合、新媒體發展以及傳媒產業上下游行業在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有突出表現的項目,鼓勵員工進行新技術、新模式以及新產品的探索、研發、生產,通過資金支持和資源傾斜等手段,積極扶持,促進其發展壯大,不斷建設、完善傳媒業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此外,其還將加快推進運營管理、投融資、人才建設、績效考核等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以更好地適應媒體融合發展和新媒體發展的需要,提升新媒體經濟在新常態下的競爭力。
G206.2
A
1674-8883(2016)23-0295-02
曾登地(1972—),男,四川敘永人,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產業經濟。梅藍之(1989—),女,重慶巫溪人,文學碩士,研究方向:新聞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