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吟譜
有的放矢話拓展 寫作訓練天地寬
◎趙吟譜
作文教學要將寫作訓練與閱讀教學結合起來;將寫作訓練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將寫作訓練與生活體驗結合起來;將訓練與想象力結合起來。對于教師來說,教作文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長期以來,作文“難”的狀況一直沒見改觀。學生的作文越寫越差,總是千篇一律,偶爾有一篇能登上大雅之堂的,仔細端詳又是學生搬來的“它山之石”——這是老師們在批作文時的由衷感慨。其原因固然有多方面,但筆者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作文教學中的訓練力度不夠,訓練量不足。因此,要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必須拓展作文教學的空間,加大寫作訓練的力度,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去把握作文教學。
葉圣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系。”讀寫結合、片段練習是提高作文能力最簡便有效的途徑,它操作性強,見效快。例如:要求學生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采用一定的語言組織結構形式,概括提煉課文的內容,字數一般為原文的三分之一左右,以此培養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能力。這種練筆以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為主,卻不是段意的簡單結合,不至于讓學生失去對課文品讀的趣味性。又如:筆者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就讓學生設想自己是小說中的某個人物,然后依據自己的理解,整合對他(她)的感受撰寫成文,結果學生有以大姐的角度寫的《我的婚事,我的心事》,有以菲利普夫婦角度寫的《惡棍回來了》,有以于勒的角度寫的《我想有個家》,都很精彩。
寫作訓練不能只停留在課內,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拓展教學空間,使學生提高作文能力。閱讀課。我們每周至少拿出一節語文課的時間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精彩的片段首先要求會背誦,其次要做分析,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挖掘語言的精彩,品味語言的美味。做好讀書筆記,摘抄好的詞句或片段,并寫出簡要的點評,學生閱讀量增加了,邊讀邊動筆,讀寫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訓練,那些優美的語言就會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同時也會反映到自己的作文中來。活動課。經常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例如“學雷鋒”活動,“我的中國夢”、“環保小衛士”等等。圍繞這些主題,舉辦征文活動、黑板報、手抄報、搞小制作等等,把活動的主權教給學生。這樣做,不僅學生的作文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而且培養了學生從事社會活動的能力。
葉圣陶先生認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其實豐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學生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抓住學生身邊發生的一些小事,順應學生的心理就能寫出不錯的作文來。例如,有一次周一說好了要開“元旦趣味運動會”,學生們為這個已經準備了兩個星期,可是那天突然起了很大的霧霾,我們不得不臨時取消了這次活動。學生們怨聲載道,筆者就抓住這個契機指導同學們寫了《空歡喜一場》、《霧霾何時了》、《環保與我》等文章,學生們大多有感而發,很是真摯感人。到了周四,天氣晴朗,我們的運動會終于能夠舉行了,學生們玩得開心極了,“兩人三足”、“袋鼠跳”、“懶惰的自行車”等等,又緊張又刺激,同學們喊加油嗓子都快啞了。作文課上,同學們寫出了《愉快的運動會》、《小袋鼠的眼淚》、《我比老師投球多》等內容詳實的文章。通過這些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業余生活,又訓練了作文,真可謂一舉兩得。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對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著重要意義。運用多種作文形式,來訓練學生的想像力,主要方法有:看圖作文,選擇一些既能吸引學生,又有廣闊想像空間的畫面;續寫作文,可以設計一個故事開頭,讓學生讀寫;補寫作文,可以設計故事開頭與與結尾,補寫故事的經過。借助課文中的空白點進行再造想象蘇軾評價王維的詩畫,“味摩詰詩,詩中有畫;觀摩詰畫,畫中有詩”。好的詩歌就是一副優美的繪畫作品。在學習《使至塞上》時,特別是那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細致而逼真的寫出了壯麗奇特的塞外風光,黃色的大漠,灰色的孤煙,深黃的長河,紅色的落日,既有畫一樣的構圖,又有畫一樣的線條、畫一樣的色彩,畫面清新別致,明快而壯觀。教學這樣的古詩,僅僅讓學生讀懂字面意思是不夠的,應該啟發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儲備,展開想象的翅膀把文字變成畫面,去感受詩中那美妙的意境,并通過自己的妙筆把它描述出來。進行純想象作文訓練,如:未來生活的想象、童話式想象作文、科幻作文等。
總之,指導學生寫作文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只要寫作教學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用自己的心聲寫文章,給學生展示自我的習作天空,讓學生們在這片天空里自由創造,自由表達,一定會收獲個性的自我,成功的自我。
(趙吟譜 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河北中學 06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