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凱鋒
指導學生寫日記的方法
◎任凱鋒
堅持寫日記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有巨大的作用。學生要寫好日記,教師的指導是否得法十分關鍵。實踐證明,下面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明確告訴學生:《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的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的表達。”但很多同學視寫作為畏途,找不到內容可寫,無情可抒。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對社會的觀察、感受最好的載體就是日記。日記是對生活最原始的記錄。特級教師張勇認為“一年寫下來,筆下漸生巧;三年寫下來,作文不打稿;六年寫下來,文名冠高考。”寫日記可以促使我們關注生活,培養觀察分析生活的能力,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積累寫作素材,為作文建立一個豐富的材料倉庫,作文時為我所用,可以精挑細選,“寫真事,說真話,抒真情”,以情動人,寫出高質量的文章。
要改變寫日記的方式。拒絕盲目的模仿、編造,改變一定要寫“高大”“新奇”材料的想法,強調寫“真實的我”,寫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說的;語言要樸實,不單純追求語言的華麗精美,避免空話、套話、假話、啰嗦話,要“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每天堅持,哪怕只寫幾句,只要把自己感觸最深的寫出來就行了;沒有題目限制和文體束縛;無需顧忌中心是否明確,無需擔心評分優劣。敞開心扉,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把心中的話傾吐出來。
學生學會對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以及自身進行分析,有助于學生找到有價值的日記素材。訓練這一能力可采用的做法有:A、充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人物、事件、作者的觀點、情感進行討論評價。如學習了課文《我的叔叔于勒》后,大家一起來評價菲利普夫婦的做法;B、鼓勵和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從中受到啟發。如閱讀《今日中學生》、《青年文摘》、《中學生悅讀》《時文博覽》《意林》等,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文章評介活動;C、引導學生閱讀時事評論文章;D、組織學生評論生活事件或人物。具體做法是選擇學生日記中記錄的社會現象或人物,讓大家來進行評價,然后在日記中記下來;E、教師介紹自己新近看到的生活中的人或事,有目的的組織引導學生進行評價,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健康的情感。F、組織召開辯論會。辯論會要放手發動學生,讓學生自己選擇辯題、劃分小組、制定規則、邀請評委、推選主持人、確定獎勵辦法,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尋找辯駁材料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傾聽的習慣,學習批駁方法,也為日記提供材料。總之,要用各種方式讓學生理解如何去分析評價生活中的人和事,培養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在日記中表達正確的觀點。
剛開始寫,學生還不適應,教師應每天抽時間加以引導,如:寫前讓學生交流今天可以寫哪些內容,怎樣安排內容及段落等。也可不作寫前指導,放手讓學生自己寫,但寫后一定要指導。教師也可和學生一起寫日記,以教師的下水日記激勵引導學生。但應注意,“引導”不能成為束縛學生思想的牢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指導學生找到寫作素材。
(一)善于發現生活
告訴學生參加主題班會、討論會、衛生大掃除、講故事比賽、聽安全教育講座、文藝活動、體育比賽、辦黑板報、校外活動及在家里參與的勞動等都是日記的好素材。幫助學生梳理“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啟發他們寫出“對這些事情的感受”。也可以請學生把當天經歷的有意義或值得記住的事講出來,在班集體中交流,相互啟發,找到寫作內容。如講自己打乒乓球、籃球的趣事,講自己與同學商討難題的過程、講自己與家人的趣事,拓寬學生的思路。讓學生觀察家鄉環境及校園環境的變化、季節變換、城市面貌、熟悉的人的變化、人際關系的變化、身邊感人的人(事)、應該批評的人(事)等,把它們篩選后作為日記素材。如介紹自己熟悉的人或新結識的同學,自己看到的某個令自己感動的細節——中午家長冒著烈日給學生送飯、放學時家長接學生、老師送生病的同學就醫等。
(二)勤于動筆,多閱讀
學習課文后續寫、擴寫、改寫,寫讀后感等,如學完《木蘭詩》后,讓學生根據想象寫木蘭勝利回鄉換上女兒裝后見戰友的片段;寫理科實驗的過程及收獲等。讓學生把自己所喜愛的圖片、照片、郵票等剪下來,貼在日記本上,然后“看圖寫話”,就成為一篇好日記。把平時讀書時體會最深的好詞語、好句子或精彩的片斷抄下來,加上自己的評價、感受,也是好日記。或者看到好文章,自己有了同感,模仿著寫一篇,表達自己的情感,更有助于寫作水平的提高。或者是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的書,或對自己讀過的書進行評價等。還可以指導學生從廣播、電視、網絡等現代媒介中直接獲取寫作材料或從中受到啟發而寫生活中的相關事件。
“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和喚醒。”恰當的評價,能誘發學生的創作動力,培養寫作興趣。
(一)真情批注,激勵為主
要真心賞識學生抒寫的發自肺腑的真話,寬容、接納和賞識每個學生在日記中表達的情感與觀點。當學生不愿教師把自己說的話公開出去時,教師應保護學生的隱私,消除學生畏懼心理和后顧之憂。評語既要挖掘、肯定學生的優點,更要引導學生抒發健康的情感,同時語言要熱情、親切。學生寫出了自己的所見所聞后,常有大功告成的喜悅,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評改學生日記,應鼓勵為主,多留少刪,多批少改,多褒少貶和“高分政策”。重視面批指導。對后進生可用師生問答式,引導其把細節寫清楚。把最真實最有價值的素材在日記中保存下來,成為今后寫作的涓涓細流。除教師評改外,可以組織學生自評和互評,在學生評改時,教師應先提出指導性的意見,教給評閱思路與方法。也可以請家長參與評價,以了解孩子日記寫作情況,得到家長的肯定。
(二)寫好“第一篇”,注重個性化
開始寫作,教師挑選寫得好的日記,精心指導修改。對好的日記,組織同學欣賞,作者介紹經驗,教師點評,營造氣氛,刺激胃口,激發熱情。堅持“佳作”評選。開展日兩篇、周兩篇、月五篇的佳作推選,“月冠軍”、學期“小作家”評選等活動,展示美文,守住“中間”,抓好“兩頭”。不去消除差異,要去全面提高。以中等生為重點,照顧優等生和后進生。優等生以出“精品”為目標,修改要摳“細節”;后進生要出“合格品”,從大方向指導,多找優點、進步點,提高寫作的興趣。
只要教師不斷探索、研究、改進指導方法,學生就會寫作有法,寫出好文章。
(任凱鋒 四川省資陽雁江區吳仲良九年義務教育學校64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