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鋒訓
(江蘇省沭陽縣如東中學)
試論新課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行為的價值取向
胡鋒訓
(江蘇省沭陽縣如東中學)
動機引導行為,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課堂行為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價值觀和思想觀的形成等均具有重要的影響。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中地理教師必須要在新課改的引導下加強對教學行為的重視,樹立正確的課堂教學行為價值取向。就影響教師課堂行為的主要因素進行了簡單的分析,然后簡要探討了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行為的價值取向。
高中地理教學;課堂教學行為;價值取向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伴隨著各種各樣的教學行為,這些教學行為既包括教師的教學動作,也包括教師采用的方法和教學形式等。教學行為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加強對課堂教學行為價值取向的認識,引導學生進行更好的學習。以下文章就新課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行為價值取向的相關內容進行了簡要分析。
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產生的課堂行為會受到來自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首先,教師的教學行為會受到教師教學理念的影響。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教師認為教學的根本是促進學生的發展,那么教師在教學中就會采用互動式教學法或者其他有助于促進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其次,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影響。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那么教師就很可能會采用示范教學法、實踐教學法等。再次,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教學知識過于抽象,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教師就會選擇更加直觀的教學方法,如,為學生展示圖片、向學生進行語言講解等。最后,教師自身的素質。教師的專業素養也會影響教師的教學行為,例如,部分教師對畫圖的要求較高,在教學中就會使用輔助工具進行繪圖。
1.整體性價值取向
新課程標準確立了三維目標,包括知識和技能目標、過程和情感目標以及情感和態度目標。教師在教學中采取的教學行為應該要重視行為目標的整體性取向,根據行為目標的價值取向標準進行教學行為的設計。在三維目標中,過程和情感目標的實現和操作需要以知識和技能目標為基礎,而情感和態度目標又離不開知識和技能目標的確立。三者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具有統一整體性。因此,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行為指向不能脫離任何目標而獨立,而是應該在多種教學行為中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到更多的地理學習方法,并樹立健康的學習態度,培養完善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2.主體性價值取向
新課改指出,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謂全面發展就是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研究的能力等。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的小組合作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讓學生進行上臺展示等均是突出主體性價值取向的具體表現。當然,要達到這一價值取向目標還需要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方式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差異性價值取向
新課改指出,學生是具有個體差異性的。不同的學生在智力發展、人生經歷、性格特征、學習基礎等各個方面均存在明顯的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征進行因材施教,使所有學生均能夠獲得發展和提高的機會。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為學生準備不同難度的地理教學任務、向學生提出難度系數不同的地理問題以及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等,這些均是尊重學生差異性的表現。而實現差異性價值取向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加強對學生的引導,給學習進度較為緩慢的學生更多改正的機會,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
4.多樣化價值取向
多樣化價值取向主要體現在教學評價上。新課改指出,教師對學生的教學評價應該更加全面、多樣,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學習目標,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學習態度、地理實驗操作等方面的發展和進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新課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行為的價值取向主要表現為教學目標的整體性價值取向、行為活動的主體性價值取向、行為過程的差異性價值取向以及行為方式的多樣化價值取向,要求高中地理教師能夠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加強對課堂教學行為價值取向的追求。
[1]李春紅,張學國.基于價值取向的高中鄉土地理課程與教學反思[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4(1):40-45.
[2]白雪,宋健.優質地理課堂中的師生互動研究與分析[J].學周刊,2014(28):64-65.
[3]段麗榮.多媒體教學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價值探討[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3):197.
[4]查旺玉,王林.優質課堂教師行為特點及其啟示:基于2009年全國地理教學研究會優質課分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1(4):51-53.
·編輯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