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倩
(遼寧理工學院<原渤海大學文理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探析中國電視女性時尚節目
馬倩
(遼寧理工學院<原渤海大學文理學院>,遼寧錦州121000)
隨著我國電視產業的發展,女性電視節目的數量日益增多,類型也愈加廣泛。女性電視節目通常以現代女性的生活為關注點,旨在探討與女性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話題,并展現了新時期下的女性形象特點,在近年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討了我國女性電視節目發展的過程,并分析了我國當前女性電視節目的發展現狀。
女性電視節目;發展;現狀
女性電視節目是在女性主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女性主義也被稱為“女權主義”,是一種社會批判理論。女性主義產生的社會基礎是傳統社會中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現實。女性主義倡導站在女性的立場上,對社會各領域中女性所受到的壓迫和不公正待遇進行解釋和批判,并深入探究產生這種不平等現象的原因,從而幫助女性獲得政治、經濟、人格等方面的平等待遇,逐漸杜絕男權主義社會對女性的迫害,恢復女性真實的形象,解放女性的自由,并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與進步。
自從女性主義興起后,相關的學術研究也層出不窮。女性主義開始在社會各個領域展現出其影響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女性主義媒介的產生。20世紀80年代是女性主義媒介批評理論的產生階段,其產生的標志是關于女性主義媒介的教學和研究從新聞傳播機構的外部轉為了內部。當時的女性主義媒介研究主要在西方國家得到了發展和研究,西方國家對女性主義媒介的研究集中在應用女性的視角來闡釋生活中常見的傳播現象,尤其重視對女性批判精神的鼓勵和支持。
我國首次進行女性主義媒介研究,是從1988年召開的“大眾傳播中的女性形象座談會”開始的。在這次會議上,專家和學者們主要探討了媒介中女性形象的作用和地位。此后,女性主義研究的專家和學者開始對電視廣告、電視劇以及電視新聞中的女性形象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他們試圖從性別的角度,對電視節目背后所包含的性別觀念進行深入的揭示和探究。
隨后,我國開設了一系列的女性電視節目,如1994年中央電視臺開設了《半邊天》欄目。這是我國的第一檔女性電視節目,該節目一經播出就受到了全國觀眾的廣泛好評。在1995年聯合國婦女大會的影響下,中國婦女的權利和地位受到了更多的關注,中國的女性電視節目也獲得了更好的發展。雖然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女性電視節目興起較晚,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的女性電視節目已經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局面。
我國的女性電視節目從20世紀80年代興起,發展至今也走過了很多的困難與挫折,但是從整體上呈現了不斷發展前進的趨勢。
(一)女性欄目的萌芽期(1987年~1944年)
1987年,上海電視臺開設了一個名為《女性世界》的專欄,主要介紹了當時女性的生活狀態,展現了當代女性的新形象,并幫助女性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該節目一經播出就受到了廣大女性的好評,當時有很多的女性觀眾給電視臺來信,表達了對這一節目的喜愛,并稱它為“女性的知心朋友”。1991年春節,《女性世界》欄目與中央電視臺《為您服務》欄目共同制作了兩集名為“愛的學問”的節目,主要從女性的視角對愛情進行了探討,從而開拓了在女性主題上的視角。這一時期的女性電視節目主要表現出了兩個方面的特點。首先,這一時期的女性電視節目受眾范圍較廣。上海電視臺開辦的這一《女性世界》電視節目是我國的第一個女性電視欄目,以往沒有類似的制作經驗可以借鑒,只能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完善和摸索。因此,欄目制作者們在受眾上沒有設限,欄目中的內容涵蓋了不同年齡段、不同地域以及不同層次女性的需求。第二個特點是節目的制作水平和播出頻道十分的有限。20世紀80年代正是我國紀錄片蓬勃發展的時期,許多優秀的紀錄片節目以全方位的視角和敏銳的眼光對人們的生活進行全面的剖析和報道,在紀錄片興起的背景下,女性電視欄目的關注度十分有限,制作水平也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女性欄目的誕生期(1994年~1996年)
1995年,聯合國第四次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在這次國際大會的影響下,有關于女性的各種話題成為了我國媒體中討論的熱點,這時人們才突然發現我國尚未開設一個全國性的女性節目。在這種背景下,我國于1995年1月開設了第一檔在全國范圍內播出的女性節目,也就是上文中所提到的中央電視臺制作和播出的《半邊天》欄目。隨著《半邊天》欄目的熱播,我國在短短一年的時間里先后出現了七檔女性電視節目。例如,山西電視臺開設的《女性世界》、北京電視臺開設的《今日女性》、遼寧電視臺開設的《女性世界》、福建電視臺開設的《女人時間》等。這些女性電視節目主要以紀實或訪談的方式為主,呼吁全社會尊重女性的權利和地位,關注社會性別平等,并逐漸開始探討女性在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和貢獻。這些節目的播出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行。
(三)女性欄目的低谷期(1996年~2000年)
我國的女性電視節目興起可以說是在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召開的契機下產生的,這次大會的召開也確實在我國興起了一陣女性電視節目制作的熱潮。但是隨著大會的落幕,我國的社會關注熱點也開始向著其他方面轉移,各個地方電視臺開辦女性電視節目的熱情開始逐漸冷卻,這導致我國的女性電視節目走入了一個低谷時期。很多地方臺原來開辦的電視節目都紛紛停止了制作,只剩下中央電視臺的《半邊天》欄目還在持續的制作和播出。造成女性電視節目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是決策層自身對女性的地位尚未形成充分的認識。電視臺決策人員對性別的觀念并沒有隨著聯合國世界婦女大會的召開而發生根本的改變,隨著大會的結束,社會關注的熱潮減退,女性電視節目走入低谷也是預料之中的事。其次是電視臺內部的競爭十分激烈,在眾多優秀電視節目的沖擊下,原本就缺乏制作經驗的女性電視節目更難找到立足之處,從而導致這一類型的電視節目逐漸退出了大眾的視野。
(四)女性電視節目的升溫期(2000年至今)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女性主義獲得了更好的發展,女性的也受到更多的尊重。在當前的社會中,女性真正地撐起了半邊天,無論是在經濟、政治還是文化等領域都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我國的電視產業也在不斷地進步和發展,電視媒介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電視節目開始向著更加細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女性電視節目重新引起了各地方電視臺的重視。女性在社會中地位的提高為女性電視節目的制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女性經濟能力的提高也使得廣告商看到了女性電視節目蘊含的商機。這些因素都為女性電視節目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回顧女性電視節目的發展歷程,再來看今天女性電視節目的發展現狀,我們不難發現各個電視臺選擇開設女性電視節目大多數在收視競爭壓力下經過多重的考慮做出的選擇。在人們的生活開始趨向于娛樂化的今天,人們更傾向于選擇一些輕松、歡快的節目。而女性節目恰恰具有這樣的特點,因而受到了各大電視臺的重視。當前,我國的女性電視節目制作現狀主要有兩個方面的特點。
(一)女性欄目數量增加,欄目類型多樣化,區域分布均勻
地方電視臺在制作女性電視節目時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電視臺自制女性欄目,另一種是電視臺從節目制作公司購買已經制作好的女性電視節目直接進行播出。在這兩種節目制作方式的支持下,女性電視節目開始向著專業化、細分化的方向發展,女性電視節目的數量也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當前,我國各個地方電視臺播出的與女性相關的電視節目數量有近90個,與1997年的7個欄目相比,在數量上增加了十幾倍。
在欄目類型上,女性電視節目也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特點。當前常見的女性節目類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種是提倡女性獨立自主權利的勵志類女性節目。例如,四川電視臺播出的《社會、家庭、女人》欄目以下崗婦女為主要的報道對象,通過幾位下崗婦女的奮斗史來展現女性獨立自強的精神風貌,并向社會傳遞了只要努力就能收獲幸福的正能量。
第二種是以服裝美容為主要內容的時尚類女性電視節目。例如,旅游衛視的《美麗俏佳人》節目就涉及美容、保養知識,旨在為女性提供時尚方面的建議。每一期節目都會請到時尚方面的專家為普通的女性提供一些穿著保養上的建議,并根據普通人的需求講授一些服飾搭配和化妝美容的技巧。
第三種是以情感問題和個人生活經歷為主的談話類節目。例如,湖南衛視的《天下女人》就更加注重對女性內心世界的探索。該節目邀請了著名主持人楊瀾和柯藍在節目中與不同的女性嘉賓共同探討與女性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
第四種是以教育和家庭生活為主的幼教類欄目。例如,四川電視臺的《媽媽學堂》就是一檔關于兒童教育的親子類節目。
第五種是以選美和整形為主要內容的娛樂類節目。例如,湖南經濟電視臺開設的《天使愛美麗》就是電視臺與醫療整形醫院共同開辦的一檔整容類真人秀節目。參與節目的主人公都是從社會中通過層層的篩選確定的。這些女性通常對自己身體的某個部分存在不滿,在節目中通過醫療整形醫院的幫助對身體局部部位進行整形,最終達到自身的要求。
最后一種類型是以女性為主要題材的女性劇場。從女性電視節目的分布區域來看,華東地區電視臺的女性電視節目數量是最多的,總數達到了20個,華中地區的女性電視節目有16個、東北地區5個、西北地區8個、西南地區11個。其中,口碑和收視較好的女性電視節目有中央電視臺的《半邊天》欄目,遼寧電視臺的《女性世界》欄目,黑龍江電視臺的《溝通》欄目,浙江衛視的《因為愛》欄目等。當前,女性電視節目在我國的分布較為均衡,沒有出現明顯的空白區域,只是相對而言在東部沿海地區和中部地區,女性電視節目的發展較為快速,節目質量更好。
(二)女性電視節目呈現商業化的趨勢
女性電視節目的制作目標和原則常常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各個地方電視臺體制、管理和運作模式、收視率水平、廣告招商狀況等。在眾多的因素中,收視率是對一個節目制作質量最重要的判斷依據。一檔節目要想獲得良好的收視率,首先要有充足的制作和宣傳資金做保證,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觀眾。而電視節目的主要資金來源就是電視廣告,因此也可以說電視節目的收視率與廣告商的投入是密切相關的。但是在電視制作的過程中過度依賴廣告業,會使得電視節目過度商業化。當前我國的許多女性電視節目中已經呈現出了這種趨勢。
據統計,當前時尚類的女性電視節目數量要明顯高于其他類型的女性電視節目。這些時尚類的女性電視節目,往往是通過推出一大批外形靚麗的女性來吸引觀眾的眼球。這些所謂的美女都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即擁有柔順亮澤的長發、白皙的皮膚、精致的五官、勻稱的身材。但是這些標準在現實生活中是很難達到的,這些熒幕上的美麗形象往往需要通過美容化妝或塑形減肥產品的使用來實現。女性都有愛美的天性,當她們受到電視熒幕上這些女性形象的影響,就會在生活中不自覺地向這樣的形象靠攏。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她們就會使用電視節目中推薦的這些美容塑形產品,廣告商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擴大宣傳,獲得了極大的經濟收益。而電視節目有了廣告商的支持,在制作經費上有了更好的保障,欄目的內容和形式就更加的豐富和精良,收視率也會有顯著的提升。很多電視人開創女性電視節目時的初衷,是希望能夠凸顯出女性在社會中的價值,但隨著女性電視節目商業化氣息的不斷加重,女性電視節目往往很難保持商業效益和社會價值的平衡。為了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女性電視節目會以犧牲其社會價值為代價。
[1]陳陽.性別與傳播國際[J].新聞界,2011(06):78-79.
[2]姜紅.大眾傳媒與社會性別[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3 (05):26-28.
[3]劉伯紅,卜衛.我國電視廣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報告[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3(08):83-85.
G222
A
1674-8883(2016)15-0130-02
馬倩(1994—),女,遼寧綏中人,遼寧理工學院(原渤海大學文理學院)廣播電視專業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