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出榮貴(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天津300270)
?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文科類高校創新創業載體的新探究
薩出榮貴
(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天津300270)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自身發展需要而形成的教育理念。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和國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下,推動高校青年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和參與的積極性,對高校育人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載體創新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知識經濟的興起,使國家的核心競爭力越來越表現為對人力資源和知識成果的培育、配置和調控。知識促進經濟的發展,是以高素質的創新創業型人才為基礎的。”①創新創業教育所具有的重大戰略意義和教育價值,已經被國家高度重視和推行。要有效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就需要高校孕育切實有效的載體,孵化創新創業的元素,推動國家和社會的長遠持續發展。[1]
1.對大學生自身能力培養有重要意義
“學生的智慧和創造力是無限的,保持良好的學習氛圍和開闊的創新視野至關重要。”②“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核心是“創新”。突破傳統高校學科專業范式的影響,打破傳統培養方式,以大學生為主體,以創新為導向,以興趣為出發點,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2]
2.對國家長遠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高校作為國家創新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以創業帶動就業”、“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戰略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③未來高等教育發展的主要任務是提高教育質量,創新創業作為突破傳統教育的重要形式,對國家長遠發展意義重大。這些都要求社會、高校以及個人重視創新創業的顯性效果和長遠優勢,注重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和人才培養。
1.學生缺乏積極性
文科院校中,在創新創業意向調查中,學生普遍存在動手能力較差、缺乏自信、對創新創業認識不足等情況。在創新創業相關課程中,文科學生普遍缺乏創業意向,不能很好的理解和實施創業實訓等的要求,達不到創新創業實訓目的。
2.學生缺乏創新創業技能
文科院校學生大學期間專業以學習理論為主,缺乏管理能力、專業技術等應用型很強的技能,在創新創業中缺乏優勢,不能很快的掌握創新創業的主動性,文科學生總體創業率較低。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經濟的迅猛發展,降低了創新的技術要求,更多的是創新的能力和商機的把握,這也為文科院校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提供了很大的實現空間。[3]
3.創新創業環境的進一步完善
目前,國家大力強調重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為高校從事創新創業教育以及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政策層面的積極支持,但是政策落地卻缺乏成熟的環境。
在新形勢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對于人們來說創業有了很大的契機。例如,智能手機、電腦等便攜式智能設備的普及,孵育了很好的創新創業的機遇,為社會提供了更廣闊的創新創業機會。
1.構建符合高校學生特點的創新創業課程載體
實施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要以創業學科體系為基礎,逐步建立起科學有效的創業教育學科課程體系。創新創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應該構建以創新創業理念為主,與思想政治教育、科學文化教育相結合,活動課程與社會實踐課程相互結合,相互滲透的課程形式結構體系,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科學結合,與時代背景相結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扶持學生社團建設,加強產學合作,培育創新創業沙龍
學生社團組織在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支持和鼓勵學生創業社團能使在校生感知創業的意義,也方便廣大同學切身參與到創新創業中來,為大學生提供交流、學習、提升的空間;學校設立“創業實驗室”、“模擬創業實訓中心”等,為學生提供實踐場所,適當予以經費資助,為學生打造一個創業的基地或孵化器。
3.打造網絡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為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更好的機遇
創業實踐平臺作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最有效平臺,在新時代背景下,網絡的發達為創新創業提供了很好的契機,智能APP、互聯網等使社會便捷,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提供了很多的創新創業契機。
1.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實施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要以創業學科體系為基礎,逐步建立起科學有效的創業教育學科體系,以創業教育為首要的創業課程體系建設。在創新教育載體的過程中,需要將挖掘學生的創新創業積極性,將提升導師隊伍有機結合,邀請有經驗的社會成功人士擔任創業導師,定期召開創業沙龍,使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社會形勢相適應,才能發揮創新創業對社會的最佳效果。
2.加強網絡平臺孵化器建設,創新孵化方式
目前,在國家大力倡導創新創業的前提下,各省市、各高校均有形式多樣的創新創業活動,創業設計大賽、創業APP大賽等,很大程度發揮了網絡平臺的孵化作用。在互聯網時代,在校學生以學科競賽、課外科技創新與實踐活動為載體,多方面訓練學生創業能力和技能,培育學生良好的個性、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創新網絡平臺建設,也要求我們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實現網絡平臺更好為學生服務,使創新創業便捷化、智能化,與高校學生能相適應。
3.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建立創新創業基金,建設高校學生創業園
高校學生創業園是為大學生提供的幫助其資助創先創業的專門活動場所。大學生創新創業是一個長遠規劃,對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造能力、創業精神、創業人格的培養,是學生積累創新創業經驗的重要基礎。因此,倡導設立創業基金,建設高校創業園區,可以通過創業活動大賽來吸引企業的資金,以此促進產學合作。
4.模擬創業,創新實訓方式
模擬創業是指從尋找商機開始,到制定創業計劃、組建創業團隊,進行創業融資和創業管理的全過程模擬。借助創業平臺開展創業實踐,有助于學生在實踐中實現創新,從而推動創業的可行性發展。
綜上述,高校作為創新創業的重要孵化基地,能很好的開發青年人才,能實現國家長遠持續發展。廣大青年學生也需要積極認識到創新創業在時代潮流中的重要地位,不斷突破自我,實現自我和社會的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寶存.確立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J].中國高等教育,2012(12).
[2]陳希.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高校人才培養全過程[J].中國高等教育,2012(12).
[3]陳篤欽.高校創業教育探討[J].福州大學學報, 2008(3):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