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城北小學 姚海萍
溫情,在德育活動中綻放
——從學校德育活動的有效性談起
江蘇省張家港市城北小學 姚海萍
德育活動是學校少先隊組織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源泉,是德育工作的靈魂。但是,組織開展德育活動很容易陷入誤區,本文探討的正是怎樣提高學校德育活動的有效性,以期能以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
小學生 德育活動 有效性
德育活動豐富多彩,激起了少年兒童的興趣,激發著他們向上的精神,培養了他們樂觀的性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是,組織開展德育活動,很容易陷入兩種誤區:一是活動過于盲目,費時費力,缺乏可操作性。二是活動不切實際,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這里所說的“效”,是指是否真正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所體驗和感悟,經歷了過程,訓練了方法或行為。追求活動的有效性,就應當強調活動的針對性,學生的興趣和主體性、參與性,以及活動過程的最優化。本文試以我校在三月份開展的各項主題活動為例,詮釋德育活動的有效性。
三月里將迎來“3·5”學雷鋒、“3·8”婦女節、“3·12”植樹節、“3·21”世界森林日、“3·22”世界水日、“3·30”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等等。三月里豐富的節日,燦爛的陽光,和煦的春風,讓大家感受著春天的蓬勃與活力。我們利用這些節日,圍繞“溫情 綠意 愛心”的主題,整合各個紀念日的豐富含義,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關心他人、保護自己、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學生們在活動中感受關愛,讓關愛溫暖幼小的心靈;感受綠色,讓綠色滋潤明亮的眼睛。
感恩不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責任。感恩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基本修養。對于今天的小學生來說,感恩不是簡單地回報父母養育之恩,它更是一種責任意識、自立意識、自尊意識和健全人格的體現。綜合考慮了我校的校情——城鄉結合部;生情——家長素質普遍不高,工薪階層居多,很多學生都得不到父母心理上的關愛。我們在設計活動時,既要讓活動容易操作,又不至于影響學生的生活;既能加深父母與孩子的情感交流,又能不讓活動流于形式。綜合方方面面的因素考慮之后,我們策劃了以下活動:
一二年級開展“擁抱媽媽”活動。在三八節那天,主動擁抱媽媽,并對媽媽說聲:“媽媽,我愛你!”和媽媽拍一張美美的合影,紀念這溫情一刻。并將照片貼在下發的“感恩卡”上,并在卡上寫好孩子和媽媽的感言。
三四年級開展“謝謝媽媽”活動。在三八節期間,每個同學用各種各樣的水果,制作一份水果拼盤獻給媽媽,對媽媽說聲:“媽媽,您辛苦了!”將水果拼盤的照片及在活動中的感想記錄下來。
五六年級開展“感恩媽媽”活動。在三八節到來之際,每個同學在家為媽媽分擔家務,學會做一道菜,讓媽媽品嘗,并將色香味以文字、圖片的形式記錄在“我的菜譜”上。
“感恩卡”“水果拼盤卡”“我的菜譜卡”,那一張張圖文并茂的卡片,記錄下了母子、母女的溫馨一刻,不少家長在活動之后都發表了感言:“孩子,今天聽到你一聲:媽媽我愛你!讓我非常激動!”“真正感到孩子長大了!”“雖然菜不算很精致,但是從中品嘗到了孩子對我濃濃的愛!”更多的家長,在這樣的活動中感受到了孩子對自己的愛、溫情,在他們的心中滌蕩。一張張照片,流露著濃濃的愛,深深的情。
三月,是學雷鋒月。“向雷鋒同志學習”這句話,不僅僅是指像雷鋒一樣用自己的愛心與行動幫助他人,更重要的是要學習雷鋒對待他人像“春天般的溫暖”。學雷鋒,就是知曉,感激,報答,對他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謝,并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他人,回報社會。在德育活動中讓學生學會分享與感恩,不僅是一種禮儀,更是培養他們健康的心態。學會感恩,就會懂得尊重他人,發現自我價值。讓學生懂得感恩,就少了歧視,就會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所有的生命,重新看待身邊的每個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勞動,也更加尊重自己。
在三月的活動中,安慰身邊的同學,幫助陌生的同學,與禮儀崗的同學禮貌問好。這些景象,在城北小學的校園中,已經成為了常態。每天早上,三三兩兩走進校門的同學們,看到禮儀崗的同學,能主動停下來說聲“同學好!”看到門口值班的老師,能敬個隊禮,恭敬說聲“老師早!”那一聲聲問候,如此真摯,又如此溫暖。趁著三月的暖風,我們更是通過電視臺的宣傳,升旗儀式的宣講,將這種純純的同學之愛、師生之愛發揚光大,讓每一抹微笑,每一聲問好,溫暖城北小學師生的心靈。
于是,我們看到:晨光初露的天氣里,城北小學的校門口一聲接一聲的“老師好!”“同學早!”讓校園里彌漫著一股溫馨的氣流;教室里,哪個同學遇到難題了,其他同學坐在他身邊,一句句分析,比老師輔導得還盡心;校園里,誰跌倒了,旁邊的同學趕緊伸手攙扶,雖然他們素不相識。城北小學的學生們,學習雷鋒幫助他人,快樂自己的精神。快樂時與我們一同快樂,悲傷時送上最真的安慰,困惑時與他一起面對。送上最真的友情,收獲美麗的世界。三月的城北小學校園,溫馨、溫情、溫暖,是永不落幕的主題詞。德育處的老師們,總是端著相機,在校園里尋找那愛的瞬間,那一剎那的定格,留在了城北小學師生的記憶里。這些瞬間,被打印、放大,張貼在櫥窗里,吹拂了整個春天。
三月,是“環境月”。植樹節、森林日、水日,環保的點滴都融進了這一個個節日里。在倡導環保的三月,我們開展了“彎彎腰”行動。彎彎腰,讓校園更潔美。我們要求學生們做到,看到地面的垃圾主動撿起,維護校園優美的環境。一張紙片,一張包裝紙,一根牛奶吸管,孩子們都搶著撿起。他們以彎彎腰撿起垃圾為榮,以行動還給校園潔美為傲。這樣的活動,使學生能夠形成感激自然給予的情感,使“愛護自然、保護自然”成為同學們的自覺行為。我們期待著,當彎彎腰成為習慣,那一定會成為城北小學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動動手,廢物大變臉”比賽,絕對是三月活動中最絢麗的一抹顏色。一到六年級各班,人人都參與了這項自制花盆比賽。原本只能扔到垃圾箱的物品,在孩子與父母的巧手、巧思下,搖身一變,成了讓人眼前一亮的藝術品,令人嘆為觀止。如果說,一二三年級的花盆做得可以用“精致”來形容,那么,四五六年級的花盆,勝在創意。毛線、廢舊包裝帶、開心果殼,甚至樹枝、光盤,都成為了同學們創新的最好道具。形態各異、材料多樣的花盆,在同學們的手下,煥發出奪目的光彩。在班級初評的基礎上,各班又將精挑細選出來的“精品”參與了學校評比。評比那天,校園里人頭攢動。來來往往的師生們,穿梭于一盆又一盆做工精美,用料考究的“自制花盆”。陽光下,微風中,創意十足的花盆,相得益彰。全校的學生,既是選手,又是評委。他們每人手持十張印有城北“蓓蓓”形象的選票,為其他年級的自制花盆投票。每個花盆都那么有創意,有美感,讓小評委們難以取舍。這個活動,讓城北的小蓓蓓們充分認識到:創意可以改變生活,它讓生活中默默無聞的廢舊材料令人眼前一亮。善于動手是一種幸福的體驗,它同時也帶給了我們這些旁觀者美好的心情。
三月,又是安全月。安全主題升旗儀式,安全主題黑板報,安全主題電視臺節目,安全主題班會。“安全”這個字眼,充斥在我們的耳旁。在三月的全國安全教育日到來之際,我校的安全教育活動也轟轟烈烈開展起來。以安全為主題的國旗下講話,教給了同學們自護的方法。黑板報上,是對安全一詞的詳盡解說。電視臺節目、主題隊會,隊員們用自編的豐富節目、詮釋安全。通過這些活動的扎實開展,在全校隊員中形成自護氛圍,讓安全伴你我同行。
三月的時光雖然會悄然遠去,三月的流水卻持續流淌,三月的溫情永遠停駐在每個人的心房。一年四季,德育活動永遠在校園中活躍。而活動的每一個細節,將在有效實施精彩活動的同時,永遠停駐在學生的心間。
[1]姚小平.小學德育活動開展的有效性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20:88
[2]張曉文.學校開展德育活動的要點[J].教學與管理.2015.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