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徑貝小學 史文婷
讓英語教學閃現創新智慧的靈光
廣東省深圳市徑貝小學史文婷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創新意識與能力離不開創新思維的發展。英語語言教學過程本身就是培養思維方式的過程,無論是教師的創新思維,還是課內外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模式中的創新成分都會對學習者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要通過師生互動及實踐活動去完成,切實有效的措施不但可以優化語言學習效果,還可以發展學生創新思維,進而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二者相得益彰。
英語教學語言學習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
自上個世紀末,我國提出了“深化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一輪課程改革,全國各地便掀起了新一輪的改革浪潮。國家修改課程標準,各地更換教材,開展專家講座,舉行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比賽,組織教學研討,廣大教育工作者一致響應國家號召,努力改變著傳統教學,嘗試各種新方法,追求更好的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各地創新成果如百花爭艷。
其中英語教學的改變最為顯著:英語起步逐漸低齡化;從傳統的背寫,到課標倡導的工具性、人文性;教材實行“一標多本”(即一個課程標準多套教材);英語教師隊伍素質不斷提升,更加注重專業化發展;信息化同時沖擊著英語的教學手段,即視聽多媒體技術的發展顛覆了原有的教學手段,也改變著學生的學習模式。這些隨著時代變遷而發生的改變,就仿佛在召喚英語教學的新變化,來適應這個時代的需求,探索新的道路來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更加便利、高效,實現師生的美好愿望。
培養創新型人才需要給學生寬松的環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進學生的認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發揮,以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教師是課程的設計與開發者,在設計與開發課程的時候就要賦予學生一定的權利與機會,為學生的創新行為的產生提供機會。
1.英語教學創新在于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教師要善于結合實際教學需求,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所在地區的教學實際需要、學生的需要、教學目標等因素,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進行適當的取舍或調整?!逼鋵嵕褪且蠼處熿`活處理教材,以學定教,根據教學實踐所需的針對性與獨特性,綜合考慮課程標準、教材與學生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
2.英語教學創新在于改變課堂教學模式。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課堂的教學模式也悄悄的發生了變化。翻轉課堂、微課設計、慕課這系列的新詞讓我們覺得新鮮又好奇。改革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會極大地提高教學的效率,課堂則專門用來師生互動交流,檢驗學習效果,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習難點。
1.英語教學離不開創設語境。
語言的學習離不開一定的語言環境,脫離語境的語言就像脫離意群的獨立符號,違背了語言學習的整體性,學習者最終不會運用。創設語境是為了給語言學習者相對真實的語言環境,學會在相應的情景下運用相應的語言與人溝通交流。語境創設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富有想象力地對教材進行二次加工,讓學生在相對真實的環境中體驗并運用語言。
2.開放性的問題有助于發展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啟發性的問題可以推進環節的進展,教師應盡量設置一些開放性問題,真正開啟學生的思維,并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鼓勵標新立異,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與思考的過程。
3.板書圖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師通過整理教學內容,最后設計出板書本身就是個富有創造性的過程。板書沒有固定的模式,根據每節課內容的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具的不同,板書千變萬化。但良好的板書相當于教師的微型教案,最好能給學生形象生動的深刻印象,幫助學生搭建思維框架,便于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教育部,2012)強調,教師應有計劃地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新課程背景下的英語作業要以任務為中心,以英語語言為載體,體現真實性、生活性、人文性,充分激發學生的聰明才智與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綜合運用語言,促進學生富有個性、健康有效地發展。任務型的作業可以很好地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作業以主觀性的作業為代表,英語學科的例子如:自主復習畫出思維導圖、知識分類整理表格、單元主題手抄報、自制英語繪本、制作賀卡、看圖寫話、想象類寫作等,這些任務型作業也是教師在課堂中滲透給學生的板書形式,學生既有所參照,又可發揮個人所長。
英語課外活動可以利用現在信息化技術手段,讓孩子們線上交流:分享喜愛的英文電影、英文歌曲,模仿演唱英文歌曲,影視配音,展示英語書寫。分小組排練表演英語劇,課堂展示或發布表演視頻,家長同學評選等方式,讓英語豐富孩子的課余生活,既可以加強語言的學習,又可以塑造孩子們的創造性個性。
正在崛起的中華民族為了實現中國夢,一定要有創新精神,需要大量的創新型人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任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 英語教學只是學校教學的一個部分,孩子的成長還需要家庭、社會各界的付出。創新是為了實現美好的夢想,只要每個教育工作者乃至炎黃子孫懷揣夢想,一致努力為孩子們照亮前進的方向,按照期望效應發展下去,我們必會看到圓夢的希望。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22.27
[2]王斌華.校本課程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