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
(上海大學,上海 200000)
?
淺談比特幣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問題
李浩
(上海大學,上海 200000)

摘要:相對于現行的信用貨幣,比特幣是一種特殊的虛擬貨幣,它依托一種開源的點對點軟件,通過特定算法的大量計算產生。作為全球首個去中心化的匿名交易貨幣系統,自2009年1月誕生以來,比特幣在全球的接受程度和交易范圍顯著擴大,日益具備貨幣功能,受到眾多投資者追捧。但由于法律地位存在不確定性,交易平臺存在脆弱性,且易被洗錢等非法交易利用,比特幣已經引起美國和歐洲政府當局關注,并被納入反洗錢法律框架。現如今余額寶,借貸寶等等新型的產品問世,對現有的框架體系形成了沖擊。電子貨幣在未來有著強大的發展前景和投資空間。
關鍵詞:比特幣;貨幣政策;去中心化;信用貨幣;金融監管
1引言
比特幣作為第一種加密電子貨幣。它于2009年由一個筆名中本聰的人發明。比特幣是一種新型貨幣形態,它區別于騰訊的Q幣、百度貼吧的貼吧豆等等電子貨幣,而是將真實貨幣虛擬化且必須依靠第三方進行貨幣兌換并監管全部交易,并非由國家中央政府或者金融機構、銀行發行,無一個發行中心。采用加密學原理控制貨幣發行和交易。2010 年以來,該項目吸引了眾多開發者,比特幣社區迅猛發展。人們狂熱追捧比特幣固然有諸多原因,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它依靠不為人所干涉的獨立算法運作體現的“自由”。當然,這恰是比特幣的“軟肋”,它沒有任何信譽和價值保障,比如流通貨幣同黃金掛鉤。一旦被當作“信仰”的算法遭到信任危機,再加上失去媒體追捧,比特幣將淪為一場龐氏騙局。由于比特幣不受監管,就很可能發展為“黑市銀行”,淪為不法分子洗錢的工具,這引起了各國政府的高度關注。據數字貨幣研究中心Genesis Block 統計,截至2013 年10 月底,中國比特幣每天交易量上升到10 萬個,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比特幣市場。但比特幣在中國尚屬于監管“盲區”,其代碼也存在嚴重漏洞,黑客可利用技術手段隨意制造使用。因此,當務之急是政府相關部門應增強對比特幣的關注力度,盡快將其納入監管體系之中以穩定我國金融秩序,維護金融穩定,使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2比特幣概述
比特幣是一種源代碼可以為公眾使用的、基于網絡的、點對點的匿名虛擬貨幣,由中本聰于2008 年設計開發,是世界上第一個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匿名數字貨幣。與美元、英鎊等實體貨幣或電子貨幣不同,比特幣的發行和支付沒有中央控制中心,它既不是央行或政府創造出的,也不是用普通貨幣兌換而來,而是普通人通過執行特定算法創造出的。比特幣的轉賬支付由網絡節點集中管理,交易各方可以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社會公眾可以通過兩種方式獲得比特幣,一是通過在電腦上執行公開的復雜算法生成,俗稱“做礦工挖礦”。二是通過比特幣專門交易平臺用其他貨幣購買, 俗稱“做商人購買”。目前全球已有200個以上國家的商戶接受比特幣,主要交易平臺數十個,每天兌換現金的日成交量超過10 萬比特幣,且還在快速增長。公眾可以通過如下途徑消費和使用比特幣:購買網絡服務、游戲充值、購買實物、捐贈等。
3比特幣特性及與傳統虛擬貨幣比較
3.1比特幣的特性
3.1.1脫離中央控制。 比特幣的通過復雜加密計算機算法產生,通過所有計算機網絡節點進行管理。沒有任何中央發行機構和管制單位,沒有任何中央控制中心。
3.1.2匿名性。 公開的密匙技術,交易雙方隨機生成私鑰。可以隨意變更收付款人的地址來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再次交易即生成新的私鑰。
3.1.3交易成本低廉。交易成本極低,沒有第三方金融機構的介入而產生的費用,交易也不需受到政府的監管避免了稅收。
3.1.4永不通脹。受限于算法,比特幣的個數在長期看來不會超過2100萬個。避免了由于中央銀行的不良政策和人為干擾而導致的通貨膨脹。
3.1.5專屬性:操控比特幣需要私鑰,它可以被隔離保存在任何存儲介質中。比特幣只能被它的真實擁有者使用一次,支付完成后原主人即失去對該份額比特幣的所有權。
3.2與傳統電子貨幣的比較

傳統電子貨幣比特幣貨幣形式數字貨幣數字貨幣計價單位法定貨幣(如美元、歐元、人民幣等)無法償地位的發明的貨幣可接受性被發行人以外的機構接受一般先與特定的虛擬社區、伴隨使用范圍擴大和被公眾了解可接受性可能顯著提高法律地位受監管不受監管發行人依法設立的電子貨幣發行機構非金融私人公司貨幣供應量固定逐漸增加,但總量設定上限(2100萬枚)贖回可能性提供以面值贖回保證不提供保證是否接受監管是否主要風險類別操作風險(存儲電子貨幣系統的潛在干擾)法律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操作風險(欺詐風險)
4比特幣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013 年以后,比特幣在中國迅速躥紅,由剛開始極客們所玩的游戲迅速被許多民眾接受,成為一新興投資行業。接著出現了一些大型交易平臺,如比特幣中國。當然,比特幣在中國實物交易還相對較少,主要還是淘寶和充話費。許多專家建議對比特幣進行監控,世界各國對其態度不一,我國政府目前尚持觀望態度。比特幣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4.1法律界定缺失
雖然比特幣在多數國家受到追捧,但迄今尚沒有國家在法律上給予認可和擔保。其交易和兌換一旦發生糾紛和詐騙,無法獲得法律支持,再加上比特幣自有的貨幣秩序,匿名分布式的特點及對非法交易的間接保護不利于社會經濟秩序的健康發展,同時流通規模加大從而沖擊傳統貨幣系統,極可能引起央行或政府的抵制乃至封殺。
4.2比特幣可能淪為傳銷等非法活動的道具,成為虛假宣傳的幌子
由于隨著進一步挖掘或交易獲得比特幣,其成本逐步增加,要想自己獲利,須讓今后入場的人付出更高成本,優點類似“傳銷”的騙局。其次,創建于2011 年2 月,名為絲綢之路的秘密購物網站運用匿名交易的比特幣進行了大量毒品買賣等非法交易和服務。最后,由于信息不對稱,比特幣本身的復雜性,法律上明顯的不確定性,有效監管的缺乏,導致了比特幣的高風險。
4.3交易平臺的脆弱性
雖然比特幣網絡非常健壯,但比特幣交易平臺非常脆弱。交易平臺通常是一個網站,而網站一旦遭到黑客攻擊得手, 可能造成巨大損失。2011 年6月19 日,Mt.Gox比特幣交易中心的安全漏洞導致1比特幣價格一度跌至1 美分,原因是一個黑客從感染木馬的電腦上盜用了該用MtGox的證書,從而把比特幣轉到自己的賬號上并拋售,產生了大量該價格的詢價請求。雖然幾分鐘后MtGox 關閉并取消了黑客事件中的不正常交易,使比特幣價格反彈回到了15 美元, 但仍有相當于超過8,750,000 美元的賬戶受到影響。如果網絡與技術安全得不到保障,比特幣發展將面臨致命瓶頸。
4.4價格波動與龐式騙局
一方面,隨著比特幣在網絡乃至實體經濟中的用途日益廣泛,吸引大批炒家介入,導致比特幣兌換現金的價格如過山車一般起伏,使其更適合投機,而不適合投資。2009 年誕生之初,比特幣價格非常低廉,僅5 美分左右,而到2013 年4 月11 日,比特幣價格已攀升到264 美元。隨后幾天,由于持幣人拋售,其價格又跌至54 美元左右。另一方面,圍繞比特幣的投資是否構成龐式騙局一直存在爭論。歐洲央行的研究報告指出,比特幣的用戶用普通貨幣買入比特幣,而如果想要變現比特幣,就必須要有其他的用戶愿意購買比特幣,也就是說,要有新的比特幣需求不斷出現。對于很多人而言,這看上去非常像一個龐氏騙局。從經濟角度分析,比特幣對其用戶而言是具有高度風險的系統。當用戶試圖變現而網絡流動性不足時,整個系統就會坍塌。
4.5技術上的風險較大
比特幣需要一個儲存場所,如“電子錢包”,用戶也可對此加密,但其電腦如果感染具有鍵盤記錄功能的木馬,就會給黑客們以可乘之機。比特幣只存儲在電腦中,沒有任何實體與其對應。一旦存儲比特幣的電腦硬盤損壞而沒有備份、電腦被盜或者存儲比特幣的U 盤遺失,將永遠無法找到那些比特幣, 形成無可挽回的損失。
參考文獻:
[1]姜奇平. 個性化的虛擬貨幣(上). 互聯網周刊. 2005(31)
[2]侯大銀. 虛擬貨幣不是貨幣. 互聯網周刊. 2008(24)
[3]洪蜀寧. 比特幣:一種新型貨幣對金融體系的挑戰. 中國信用卡. 2011(10)
[4]姜奇平. 互聯網工作,就是認識和聯合群眾的慧根. 互聯網周刊. 2014(23)

中圖分類號:F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2-0064-02
作者簡介:李浩(1992.07-),男,上海大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