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云閣(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教師進修學校)
水墨畫在美術教學中的意義
龐云閣
(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教師進修學校)
水墨畫體現了中國的文化和傳統的美學思想,可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是學生學習中國綜合文化的載體。對學生的性情、精神培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水墨畫;寄情抒意;美學修養;創新教育
水墨畫是中國畫提煉簡明的概括形式,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有其獨特的藝術風貌,具有光輝燦爛的歷史,在世界美術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深受國內外廣大人民的喜愛,在世界美術領域有著重要的作用。在觀察認識、形象塑造和表現手法上,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哲學觀念和審美觀,滲透著人們的社會意識。
水墨畫教學使學生認識中國畫、了解中國畫、喜歡中國畫、會畫中國畫、產生美的悟性和創造力。通過水墨畫學習培養對本民族藝術的興趣和愛好,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當今的水墨畫教育旨在大力提倡創新思維和發展藝術創造才能。但長期以來,單獨的水墨畫教學課程極少,缺乏對其繪畫神韻的正確詮釋。對學生進行水墨畫教學,無疑是新課程標準的宗旨所在,也提高了學生對美術活動的興趣,起到了較好的美術教育效果。
水墨畫的教學相對來說困難較多,在教會學生繪畫技法技能的同時,更要注意人文精神的滲透,這對學生的性情、精神培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水墨畫學習以欣賞為先,例如,齊白石的《蛙聲十里》,讓學生感知畫家畫水墨畫的特點,然后再示范怎么畫青蛙,要求學生畫出不同形態的青蛙。水墨畫只有多次的練習之后才能有所感觸。所以,要讓學生多練習,多動手,多實踐。
水墨畫是中國傳統國畫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既可寄情抒意,又可使學生領悟民族精神,使他們熱愛祖國,熱愛傳統藝術,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也能夠使學生走出思想局限,學會觀察自然,明白“行萬里路”與“讀萬卷書”同樣重要的道理。
水墨畫還能托物言志,形成學生的美學素養。水墨畫的筆墨意韻體現了中國的美學思想、人文精神,在作品中融入了自我精神,使學生在繪畫的同時,感知所畫對象的精神內涵。例如,通過梅花寒冬臘月時生機勃勃的特點,表達頑強、挺拔向上的精神;通過蘭花葉韌、花清,盛開幽谷的美,表達高潔、不屈流俗的精神等,了解作品與自然的關系,感受情感和自然相互交融的藝術境界。讓學生能夠體會水墨淋漓的韻味,并領略藝術的人文精神,培養學生超凡脫俗的美學素養。
水墨畫與古詩、書法、音樂等中國傳統文化相互融合。中國傳統歷來認為詩畫同源。詩、樂、畫的優美不僅在于它的文字、音律,還在于它的意境。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等,指導學生在畫中表現詩句的意蘊,還可以在畫面中題款題跋,這又激發了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從而使得國畫、古詩、書法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學生在繪畫聯系創作時配以節奏舒緩的民族樂曲,更能讓學生進入繪畫的意境中。
水墨畫的學習還要深入生活,大膽創作。水墨畫創作來源于生活,依照畫家的主觀感受和藝術創作的法則,構造畫家心目中的境界。更符合青少年好奇、大膽的心理特點。由于受到歷史文化以及傳統教學模式長期作用的影響,水墨畫教學以臨摹范畫的形式進行,成人化、模式化,使得絕大多數的學生認為水墨畫太難,這與我們的初衷相違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去探索新的教學方式。
教學中要激發興趣,引導學生通過玩墨、玩筆,讓其發現筆的運用。通過墨加水量多少,產生濃墨、淡墨、濕墨等多種不同觀賞感的效果。學生在這種輕松的玩的狀態下接觸水墨畫,可以訓練對各種用筆、色彩間的關系以及疏密關系等。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唯有疑點,才能思考。只有思考,才能創新。這層層的質疑問難,才能使得學生的繪畫創作思維引向深入,從而促進學生水墨畫繪畫“各抒己見”,風格各異。因此,在水墨畫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問題,敢于提問,自主探索,開拓創新。
除此之外,以名家榜樣的故事,例如,講述“鑿壁借光”“懸梁刺股”的故事激勵學生樹立刻苦學習的精神。利用王羲之“臨池學書”和王獻之七缸水的故事讓學生學到勤能制勝的道理。比如,王冕經過自己細心觀察、勤于摹寫,拼搏努力,終成一代藝術宗師。使學生產生積極向上,在困難面前不屈服的堅定毅力。
我深深感受到,水墨畫教學要從各方面發掘學生的潛能,讓他們在水墨中怡情養性,細心觀察,勤于練習,從而培養出創新型藝術人才!
[1]喬志強.美術期刊與中國近代美術史學的發展[J].美術研究,2008(2).
[2]李偉銘.一劍風塵自負奇重讀何劍士[J].美術研究,2004 (1).
[3]李偉銘.尋找失蹤者的蹤跡:譚華牧(1898-1976)及其繪畫兼論現代主義在20世紀中國美術歷史中的命運[J].美術研究,2004(4).
·編輯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