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婷
?
問題追蹤 提升寫作
◎呂婷
學生寫作之后,教師都要進行批閱,在批閱中總會指出學生寫作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指導意見,但是對于指出的問題與提出的修改意見,學生能真正注意的并不多。正如呂叔湘先生指出的那樣:“作文教學一向是最難處的問題,老師批發下功夫很大,學生不看,等于白花力氣,應改變方式”。其實我們在進行寫作訓練時,還有一個誤區,就是過多地按照教材要求,寫作訓練呈現“碎片化”。因為在日常教學中,寫作內容一般都是以本單元課文為范例,課文學習結束之后便進行與之相應的寫作訓練,但是各單元之間的文體是不同的,因此每一次的作文訓練內容也不同,在寫作過程中教師所指出的問題,由于下次寫作文體的不同,也就間接的被忽略了。因此要改變這種教師批發無效于學生寫作的現狀,就得讓學生注意作文批發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問題追蹤就是在批閱學生作文過程中,發現并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訓練。而問題追蹤的關鍵在于,讓學生明白自己在寫作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在寫作練習中予以糾正。在寫作訓練時,有些寫作內容需要反復的訓練,對于學生而言,有了寫作的目標與注意事項,寫作訓練會更加有實效。
在問題追蹤的過程中,關鍵在于讓學生明白自己在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在以后的寫作中得到糾正,其主要形式有:教師指導追蹤、同伴幫扶追蹤、自我問題追蹤三種。
教師指導追蹤。教師的問題追蹤貫穿于學生寫作的全過程。首先,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提出指導意見。每次寫作前,教師都要進行指導,指出前次作文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具體的改進意見。在指導過程中,可以是針對全班學生共性的問題,也可以是針對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其次,寫作過程中的問題追蹤。在寫作寫過程中,要重點關注在寫作前所提出的問題,看一看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沒有注意到,又出現了哪些新問題,怎么樣來解決這些問題。再次,批閱過程中的問題追蹤。教師批閱中,要認真做好對比分析,看一看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教師指出的問題是否已經得到了解決,又有哪些新的問題出現,以及出現新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并提出指導方案。
學生自我問題追蹤。這是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去發現問題,并在寫作過程中注意去糾正。這并不是說只要教師指出的問題都會得到糾正,一些問題,學生雖然在寫作過程中注意了,但是并不會一次性就得到糾正,例如學生用詞方面的問題,就需要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反復地去修正。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需要教師來指出,在寫作完成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去進行修改,在學生修改作文的過程中,也會發現一些問題,然后讓學生去修改。同學之間幫扶追蹤,就是學生寫作結束之后,可以讓學生相互修改作文,同學之間提出問題之后,再讓學生去根據同學的意見來修改。同學之間進行修改時,要將自己提出的修改意見記錄下來,看一看下次修改時,相關問題是否得到解決。
(一)正確處理問題
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當區別對待。針對共性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全體學生共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而對于個別問題,可以單個進行指導。但是無論什么類型的問題,在解決時要注意抓住主要的,不要去全面開花,這樣會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作文一無是處,從而影響學生寫作的熱情。合理處理寫作內容。課本中的寫作訓練一般都安排在每一單元之后,但是每一單元的寫作內容是不同的,這樣的安排就使得寫作訓練缺乏連續性,就會導致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學生無法及時糾正。因此在寫作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寫作內容進行一下調整,例如將一學期的作文分成幾個不同的階段,每一個階段確定一下寫作主題,然后再讓學生寫作。這樣就有利于解決學生寫作過程出現的問題,更有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
(二)教給學生發現問題的方法
讓學生自己來發現問題,或者是同伴去發現問題,但學生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因此教師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具體的方法。例如,從題目擬定好不好,字數是否達標,錯別字與病句的多少,字跡是否工整,材料選擇,文章立意等方面入手,將相關內容劃分成為若干個等級來讓學生打分,并讓學生在后面寫出理由或者修改意見。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一方面明白了如何去發現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對自己寫作的促進。
“問題追蹤”式的作文訓練,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非常強的針對性,而學生要想糾正已經提出的問題或者發現問題,就必須去認真思考。因此在整個寫作過程中,學生是積極地參與其中的,而且學生解決寫作問題的過程,也能獲得寫作成功的快感,學生的寫作水平也就得到了不斷地提升。
(呂婷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甘浚鎮中心學校73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