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曉琳(陽谷阿城鎮范海中學)
淺談如何運用教育科學知識提高數學課堂效率
洪曉琳
(陽谷阿城鎮范海中學)
陶行知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的每一堂數學課都要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但是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只有教師運用正確的教育科學知識與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才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是數學學習的真正主體。所謂的“有效率”,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定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獲得進步或發展。數學課堂有效性的研究是一個很熱門的問題,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幾點談談我的課堂實際教學。
剛踏上講臺時,我在課堂上滔滔不絕,而學生根本沒有興趣,我把學生看作是一個知識的接收器,采取很傳統的講授、灌輸的方法導致學生學得很辛苦,課堂很低效。于是我就反思,我可不可應用教育科學知識來強化我的課堂。以前我沒有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而是自己大包大攬,將知識生硬地傳遞給學生,從而導致學生學習動機不強。
1.設置合理的學習目標
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認為:“有效的教學始于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為此,針對學生的學習程度的差異,采用量力性原則,教師在熟悉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基礎上,制訂短期內實現的、難度中等的目標,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比如,在每次評價過后,根據評價等級,讓每個學生制訂下次超越的目標,貼在書桌上,并附上名言警句。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引發學生自省反思,端正學習態度,還有利于激發內在的持久的學習動力。
2.有效利用反饋和評價
采用開放式、民主的評價,包括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還包括師評、生評、小組互評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并能根據反饋,及時整改,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3.合理運用獎勵與懲罰
對于經常調皮的膽汁質的學生,施加懲罰過后,表現稍有好轉,教師就應撤銷部分懲罰,從而達到負強化的效果。對于抑郁質的學生,教師應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鼓勵、獎勵,從而達到正強化的效果。
另外,還要善于利用有關學習動機激發與培養的理論,根據學習任務難度,恰當控制學生的動機,這是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具體體現。
學習策略分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認知策略分為復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
復述策略就是利用短時記憶,不斷重復,多次記憶。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的,編一個順口溜,歌謠什么的也要給記住。歸根結底,就是不要傻記,遇到知識要多思考,想想它們和你以前所學過的知識——已有認知結構,見過的場景——情景記憶,生活的經驗——舉例等,到底有什么關系。例如,在學習數軸時,為了方便學生記憶數軸的性質,運用“縮減關鍵字”記憶法,總結為“左小右大”,這樣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增強了知識的應用性,也取消了后進生學習數學習得性的無力感,這樣教學就能夠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身邊。
根據遷移的共同要素說,只要兩個知識之間有相同或相似的要素,就會發生關系,就能發生遷移,這種聯系可以是簡單的,可能是復雜的,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負向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兩個知識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幫助學生概括知識之間的關系,發生前后的遷移。比如,我們在舉例子的時候,例子往往就是一種遷移,一種從普遍到特殊的遷移。例如,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時,先讓學生溫習回顧一元一次方程,然后教師因勢利導,很輕松地根據一個“折紙的游戲”的特例,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由特例推廣到一般,從而彰顯了新課標中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
還有遷移的概括化理論,越抽象的知識越有利于發生遷移,也就是上一段所說的一般遷移的過程,因為越抽象,就越具有代表性,例如,習得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和性質后,更容易接受菱形的概念和性質。
俗話說:“育人先育心。”要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提高數學課堂效率,就要根據學生發展的規律和特點,結合新課標,聯系教育科學知識,對他們進行因材施教,并且靈活地把心理學知識貫穿于數學教學環節之中,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教師的共同追求。有效的數學課堂是一種理念,是一種價值追求。有效課堂應該是“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是“人文關懷”的課堂,是“高效低耗”的課堂,體現新課程改革精神,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活躍的課堂氣氛,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合理評價的課堂。在現代教育中,越來越多需要我們應用心理學的知識對不同學生的行為進行指導,從而實現雙贏的教學。同時,也需要我們用愛去對待每一個學生,真正讓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張惠,韓冬云.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選擇[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7):167.
·編輯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