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麗娟(河北蠡縣中學)
讓閱讀走進高中數學教學課堂
汪麗娟
(河北蠡縣中學)
數學知識擁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準確的結論性,形與數的統一性以及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嚴謹性等特點,這些特征也決定了數學的閱讀必定是單一、枯燥的且不容易讀懂的。因此,很多時候人們都忽略了數學的閱讀,而將注意力集中在“解題”上。然而,閱讀作為一種汲取知識、認識世界、增長見聞、提高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閱讀策略
在教學實踐中,不但是高中階段,甚至于小學、初中階段,都很少有學生重視數學閱讀。其實,數學除了是一門抽象的工具性學科之外,它還是一門準確、嚴謹、抽象的語言,除了課本中以文字出現的語言之外,圖形、符號等都是數學語言的呈現形式,都離不開閱讀。
除了學生不重視數學閱讀之外,不少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也會不自覺地在自己已有的閱讀理解和體驗基礎之上,進行教學講解,而忽略學生閱讀理解的體驗過程。這種被動的學習狀態,不僅學生學起來費時費力,而且效果也是事倍功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數學閱讀產生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內在驅動力,驅使他積極、自主地進行閱讀活動,并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數學語言素以精煉、嚴謹、準確著稱,決定了學生的數學閱讀是單調、枯燥而且難懂的,這難免會讓學生望而生畏,打退堂鼓。除了數學語言的特殊性之外,學生對于數學閱讀缺乏興趣,也是造成學生忽略閱讀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教學中,常用的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有:巧設閱讀懸疑,可有效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進一步認知和了解的心理,好奇心就會驅使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滿足這種求知的欲望,這時,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選擇閱讀的形式;引發認知沖突,可有效提高學生對于問題的關注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創設生活情境,將數學知識直觀化,具體化,使其具有參與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等。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多數學生認為數學的學習就是簡單地聽聽課、做做題。即便是有閱讀行為,其閱讀的方式也是極其單一的,基本上就是走馬觀花地念一遍,下意識地將文本中的概念和公式勾畫出來,在他們眼中,閱讀就是應付差事,是一種負擔。甚至還有的學生,連應付地懶得做。學生這種數學閱讀的態度和方式直接決定了學生數學閱讀的低效性。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數學閱讀的態度和方法的指導工作,幫助學生端正閱讀態度,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1.明確數學閱讀的作用,端正學生的閱讀態度
(1)數學閱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水平以及數學交流能力。在數學教學中,經常會聽到教師互相抱怨說:“某某學生的理解能力真低,上課怎么講,他都聽不明白。”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一個原因就是學生數學語言水平低。學生語言水平低,對于課堂上教師的數學語言就表現得比較遲鈍,思維反應慢,從而導致知識的接受質量低。學生單純依靠聽老師講課是很難豐富并完善自己的數學語言系統的,必須要通過大量的數學閱讀,才能鍛煉并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從而構建良好的數學交流能力。
(2)數學閱讀有助于提升數學教科書的利用率,充分發揮其作用。高中階段的每一本教科書,都是專家、學者經過精心的編寫,并不斷考量,篩選而來的,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因此,數學教科書應該是學生最重要的閱讀材料,而并非是教師講課資料的來源,更不是一本簡單的“習題冊”。在數學教學中,指導學生認真地閱讀數學課本,能夠充分發揮并利用教科書的教育價值。
(3)數學閱讀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彌補集體教學的缺陷。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決定了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也會達成不同的目標。素質教育要求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而這一目標單純依靠集體教學是很難實現的。在數學教學中,集體和個別學習結合的關鍵就在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個性化的數學閱讀活動。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還能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2.正確進行數學閱讀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1)對于概念的閱讀。數學概念精煉且寓意深刻,要想將概念閱讀清楚,分析準確,需要采用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式,在默讀時,將概念中的重點仔細圈劃出來,在心里推敲、思考,分析這些詞,之后再大聲地朗讀出來。
(2)對于計算的閱讀。數學中最多的莫過于計算,課本上也列舉了最優的,最經典的計算方法,在閱讀中,學生要注重計算思路和方法的閱讀,達到能夠熟練應用的程度。
(3)對于應用題的閱讀。應用題其實類似于語文閱讀,它有情境在里面,學生要懂的透過現象看本質,將啰嗦的情景語句轉變成最簡練的說明,幫助學生梳理思路,建立數學模型。此外,還有對教材目錄的閱讀,目錄對于整本數學教材有提綱挈領的重要功效,學生一旦對于數學學習有一個整體的了解,那么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會清晰、順暢不少。
李全榮.讓閱讀走進高中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 (6).
·編輯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