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靈俊
課堂教學改革:校長應有身位
陸靈俊
課堂教學管理是學校管理中的第一要務。在新課標即將出臺之際,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應以課堂教學文化建設為抓手,扮演好課程管理的鼓手、旗手和推手角色,整體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質量。
特殊教育學校;課堂教學改革;校長
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在學校整個管理工作中,課堂教學管理處于什么地位?校長應該如何管理課堂教學?這些都是我在擔任校長期間常常思考的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一個有經驗的校長來說,他的注意和關心的中心就是課。一個校長如果不深入課堂就等于是蒙著眼睛的工程師。”課堂是教學發生的場域,是師生相遇的地方,是育人的主渠道,更是學生獲取知識、豐盈生命和教師尋獲專業尊嚴、成長專業生命的主陣地。校長管理學校,更多的時候應該將目光聚焦在課堂上,將課堂管理作為第一要務。而在特殊教育課堂教學研究中,我一直強調打造品牌與特色,以課堂教學文化作為抓手,以課堂管理統領學校管理。
談到課堂教學管理,課改是繞不過去的話題。談到課堂管理中校長的身位,一定是基于課改背景下的校長角色定位。我以為,校長應當是課改方向的探路者和課改實踐的先行者。想要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校長必須要有先進的理念;想要改變陳舊的課堂結構,校長必須要有創新的勇氣和鼓勵創新的氣度。校長不需要事必躬行,但一定要能夠指明方向。校長應該是課堂改革的鼓手,應該承擔為教師撥開云霧、使其耳清目明的任務。
在特殊教育課堂中,應以全人教育觀和全納教育觀為理論基礎,讓每個特殊兒童享受應有的教育,無論是缺陷補償還是潛能開發,都應指向“為了讓每一個孩子得到充分的發展”。為此,我們組織教師研讀南通市教育局提出的“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課堂教學評價標準,領會精神,提升理念。我們還組織教師學習優秀課堂教學案例,引導他們結合各班教育教學實際,進行教學設計。做到結合學科特點,從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出發,全方位、有側重地進行嘗試。
例如,在我校聽障部語數教學中,一改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放不開手、學生邁不開腿”的情況,教師課前充分準備,從學生實際出發,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分散難點,為學生的知識學習做好鋪墊,體現“課堂的精心組織,學生的廣泛參與”。智障部教師側重教學活動的組織與設計,力求在輕松愉悅的環境里,在興趣盎然的游戲里,在和風細雨的交談中,實現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情感的融合。
在課堂教學改革的進程中,校長不一定要去過問每一個教師、每一堂課乃至每一篇課文,而需要帶領教師們沖破傳統教學壁壘,為他們打開課堂教學改革的一扇扇窗,在看窗外的風景過程中改變自己、提升自己、成就自己。課堂教學改革永遠不會停止,也不應該停止,這將是我們探求更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的推動力。校長引領的這場旅程也只有起點而沒有終點。
一所學校,如果有著共同的文化追求,課堂教學也會呈現出相近的氣質。因此,校長應當在其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盡可能抽出時間聽隨堂課、聽公開課,成為課堂行為的觀察者,為教師問癥把脈,幫助教師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提高自己、成為課堂風尚的旗手,引領教師們不斷錘煉教學技藝,找到更精彩的自己。
校長如果能夠勤為教師上示范課,讓教師們看清努力的方向,那就更好了。無論從省市相關文件規定的校長上課量必須達到教師平均上課量的四分之一,還是從校長專業發展的角度來說,校長“上課”應該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校長上課,更多的是強調校長要有自己的學科探索,要不斷地在自己的學科領域尋求新的發展。學科探索、專業發展離不開課堂教學,校長要能夠在百忙之中抽出空來進入課堂,雖然不必頂崗上課,但必須定期上好自己的專業課,樹立學科自信以及專業權威。因為管理的特殊角色,校長大可不必親自完整地教一個班,但我們可以采取青藍結對的方式,和徒弟共教一個班,也可以建立同研共進的專業團隊,用“走課”的方式研究學科教學。“走課”的目的就是不丟掉課堂教學的“命根子”,親自發現學校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起到引領示范的作用。
特殊教育的課堂,教師們往往擔心孩子沒有語言基礎或智商不高,不敢讓孩子自主學習。要改變這一情況,可采取“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等措施。“限時講授”從時間維度提出教師的講授要求,實質需要把教師的“少講”提煉為“精講”,從而實現學生的“多學”,讓孩子的缺陷得以補償,學習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合作學習”讓特殊兒童在同伴的合作中碰撞火花,交流知識與感情,每個孩子都會收獲到不一樣的風景。“踴躍展示”則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和表現欲望,讓他們的潛能在精彩展示中得到充分發揮。
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校長要成為提升教學質量的推手。
一是建設教研文化。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育工作給教師帶來樂趣,使每天上課不成為一種枯燥而又單調的義務和程序,就要引導每一個教師走上教學科研之路。建設教研文化,能夠喚醒教師研究教學的意識,堅定成長的信念,進而提高教學的效果。
二是要做好校本培訓。校本教研中,校長是關鍵。我們需要通過常態化的校本培訓來提高教師的學科素養,豐富教師的人文素質,訓練教師的教學技藝,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在每周三的校本教研中,語數外三個組各自討論評析本周的展示課和下周的學生預習單,校長室成員分到各個組一起參與討論交流。
三是及時反思總結。學校要努力提倡課后反思的撰寫與交流,及時總結,反思成功的原因,也反思不足的根源。要讓教師們在反思中認識到,課堂的精巧設計與活動組織能極大開發學生潛能,讓學生從被動填鴨變為對知識的主動吸納。學生在合作過程中不僅學習了知識、培養了能力,情感也得到充分滋養。踴躍展示更是給孩子自我釋放的過程。在專題性的研討活動中,大家都普遍認為課堂必須將第一思考時間還給學生,將第一表達機會還給學生,將第一體驗過程還給學生,將第一認知反思還給學生。
國家督學、原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成尚榮先生說,管理是一種經驗,領導是一種專業。經驗人人都有,做多了,做習慣了,就形成了經驗。但是,在教育改革風生水起的當下,如果僅僅憑借經驗來管理學校特別是用來管理課堂,或許不會出什么問題,但絕對不會出顯著的成績,更不會將學校帶上更高的發展平臺。因此,經驗是可貴的又是可怕的,如果不與時俱進,不對經驗進行改造,注定會走向失敗。具有大智慧品質的課堂管理,即校長對課堂的關注不能僅僅停留在經驗式的一成不變的管理狀態中,更應該以一種“專業領導”的視角來審視并改革課堂管理,為學校的新發展提供更為宏闊的戰略思維、更為宏觀的課程視野、更為宏偉的課堂愿景和更為宏大的課堂文化追求。
學校管理,課堂為重。作為校長,唯有抓住“課堂”這一牛鼻子,做課堂教學改革的鼓手、旗手、推手,才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實現學校各項管理工作的全著落。無論是以“管理”的態度,還是以“領導”的態度,只要我們以“課堂”作為學校管理的核心,一定可以推動學校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特殊教育學校,226300)
G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