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俊爽
(吉林省遼源市東豐縣黃河鎮中育小學 吉林遼源 136322)
淺談中年級閱讀教學質疑探知能力的途徑與方法
苑俊爽
(吉林省遼源市東豐縣黃河鎮中育小學 吉林遼源 136322)
閱讀教學對于毫無教學經驗的新教師而言,無疑是非常困難的工作之一,并且我深知質疑探知能力的培養對于一名小學生而言是尤為重要的,正執教四年級的我,常常思考:如何在我們的閱讀教學中,引發、疏導、調控學生的課堂質疑,培養學生質疑探知的能力,提高學生閱讀自主性呢?不斷的學習思索,形成了一點自己看法,我覺得,引導中年級學生靜心研讀文本,教給學生質疑問難的途徑與方法,是解決這一問題有效的教學策略。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她的任務是學會讓學生自己主動學習,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間的互動與交流,實質上是圍繞問題進行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能夠對問題進行質疑探知,進而對問題進行進一步思考探究,最終實現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從量變到質變的突破。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亦即“生疑”能力。沒有疑惑,也就沒有思考;沒有思考,也就不會有長進。課堂上如何引導學生“生疑”呢?關鍵是要營造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注意創設問題情境。在新課改的大潮下,我們采用疑探教學的形式,能充分給予學生發現問題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大膽的提出問題。其次,教會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生疑”,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疑惑.“生疑”應面向全體。作為老師,我們允許不同的問題并存,并鼓勵學生大膽地在課堂上發現并提出自己的疑問。
在我班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在一定的鼓勵機制下,特別愿意提出問題,然而仍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提出的問題很亂,很瑣碎,甚至很古怪,抓不住重點。這時我覺得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老師因勢利導,幫助學生判斷、分析、辨別出值得探究的有價值的問題,初步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然后通過教師的進一步追問、反問,把問題引向縱深與本質,從而讓問題更有價值。
四年級的學生,他們聰明并且善于思考,在這個質疑過程中學生常常處于興奮狀態,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探究。他們提問題的熱情不能泯滅,同時,教師又不能對學生的問題一味地予以褒揚,而要幫他們學會如何把握課文中本質的東西,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探疑問題,旨在培養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探索,去探究事物的本質,通過“探疑”,進一步訓練學生探索、判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四年級學生經驗和知識的積累有限.解決了一些初步的問題后,不善于進一步去發現問題。這就需要教師鼓勵學生潛心讀書,啟發他們在看似平凡之處見疑,進而深入質疑。在引導學生研究問題的過程中,一定要留給他們求異的機會,發展他們的創見性,鼓勵他們發現別人沒有注意到的問題,并積極開動腦筋,解決已經形成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尤其要關注后三分之一學生,只要發現他們有一點探知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都應該及時地予以贊賞,鼓勵他們獨立嘗試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提升其能力。
“好問”或“好奇”是人的天性。學生遇到或見到某種現象,問“為什么”,這是想知道事物的原因;問“怎么了”,是想了解事物的結果。至于問“為什么會這樣”,是想知其所以然,要尋找事物發展的規律。找因果,尋規律,這是每個學生認知發展的起始。
如三年級上冊《掌聲》一課中,學生會提出疑問,誰給誰的掌聲,為什么給她掌聲,給予她掌聲后對她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孩子們在頭腦中能夠結合相應的因果關系進行思考,提出質疑,并且會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深層次的去思考,在教學中我發現,經常進行這樣的因果訓練,學生更愿意主動思考并探究問題,獨立探知問題的能力也在逐漸的提高。
疑自矛盾始,有了矛盾也就有了問題。教師要教會學生抓住課文中看似矛盾處質疑,不但能抓住明顯的矛盾來質疑,而且也要學會抓住不那么明顯的,要通過前后對照,聯系比較才能發現的矛盾之處來質疑。
例如四年級老舍先生寫的《母雞》,學生在讀完《母雞》這篇課文后,他們會問,老師,作者明明說很討厭母雞,可是在結尾處卻說,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這不是前后矛盾嗎?對于孩子們能夠發現課文前后的矛盾對問題進行思考,我進一步的引導學生:難道是老舍先生出錯了?從而讓孩子們進一步閱讀課文,帶著他們發現的矛盾問題更深層次的去探知,通過不斷的閱讀課文,孩子們讀懂了課文,解決了他們心中的困惑,使我們不禁為提問的學生叫好,也為解答的學生拍手稱快。
在質疑問難的過程中,抓住主要的或關鍵性的問題來研討,便于掌握課文的精神實質。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做到圍繞課文中心,問一詞或問一句帶全篇.這樣才能引導學生集中精力思考文本最基本的內容。
如在教學《長城》一課時,在初讀課文后,我問學生,長城給你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面對如此雄偉的長城,作者產生了怎樣的感慨?學生能夠輕松自然的找到答案: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奇跡。針對這個句子,學生在頭腦中會產生小問號,為什么說長城是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奇跡呢?思維活躍或者對預習充分的孩子們來說,他們能夠抓住課文的中心進行質疑,若是難一點的閱讀文本,教師開始可以嘗試著引導學生,從而使他們的問題成為本節課的主干授之以魚不如授授之以漁,所以,教師在培養中年級學生閱讀教學質疑探知問題時,應積極指導,并給予學生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探知問題,從而全面提高學生質疑探知問題的能力。
當然,我深深地知道培養中年級閱讀教學質疑和探知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還有很多,我想只要教師細心研究學生,潛心鉆研文本,從實際出發,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研讀文本,同時教師盡力做好課堂教學的宏觀調控,依據教學內容,拓展質疑思路,激發學生自主質疑探知問題,追本溯源,并且做好思維方向的引導,一定能為學生未來的自主性閱讀和探究性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