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武祥(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方山初級中學)
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郭武祥
(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方山初級中學)
問題意識是新課改環境下學生必備的一種意識,提問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重要體現,提問和答問是師生進行交流和互動的一種重要手段,通過問題,學生對知識有了自己的認識和體會,教師通過學生的提問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以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基于此,就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探討,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的重要意義和方法兩個方面進行探究。
初中歷史;教學;學生;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在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善于培養學生積極、主動提問的意識。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進行有效提問是學生進行思考和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具體表現,從傳統教學中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提問意識是新課改環境中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意識,也是教師要對學生培養的一種意識。在對學生進行問題意識的培養過程中,教師應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充分尊重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很好的發展。
1.提問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只有在心情愉悅的、情緒良好的狀態中學習才是最有效的,學生能夠對所學習內容進行提問,是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一種表現,從學生心理的層面來看,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是樂意接受的,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的情緒是良好的。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提問,學生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自主探究,對所學習的知識和內容形成自己的思考,最終把教材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存在學生的腦海中。可見,提問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促進課堂學習的有效化。
2.課堂提問是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表現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倡導學生提問,給學生提問的空間和時間,是從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中轉變過來的一種表現。教師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就是把課堂的主體地位讓給了學生,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提問的過程就是學生對某個知識進行探究的過程,學生對相關的知識產生了疑問,在和同學、教師交流的過程中,相關的問題能夠迎刃而解。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有學生自己的思維參與活動,這樣獲得的知識留存于學生的記憶也更長久,也就是說,通過問題探究獲得知識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有效和牢固。
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并且教師還是課堂的組織者,教師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和具備什么樣的教學思想直接決定學生接受的教育課堂類型和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程度。
1.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
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要想讓學生自主提問,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是重要的前提條件。課堂氛圍對學生的學習意愿產生最直接的影響,教師應讓學生敢說。(1)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要敢說,敢問。在學生進行發問的過程中,對于有建設性的提問,教師要鼓勵其他的學生向他們學習,或者讓同學評一評這些學生的提問好在哪里,哪些地方是自己在今后的提問過程中需要學習的?這樣,通過向會提問的學生學習實現學生提問能力的提高。(2)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想讓學生提問,就要讓學生愿意提問,這和教師有很大的關系,只有建立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愿意向教師提問。尤其是班上中下等的學生進行提問,當他們問不到正題上時,教師要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讓他們在老師的引導下,找到提問的正確方向。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師要多和他們進行交流,讓學生感受老師對他們的愛,從喜歡老師進而喜歡和教師進行課堂交流。
2.以教師的提問引導學生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循序漸漸,讓學生對相關的歷史知識進行探究,層層深入,通過教師給學生的問題的引導,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的問題起到引導的作用,學生會對教師的行為進行效仿,也向教師提出疑問。教師的問題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提問式的課堂教學中來。另外,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相關章節的課文進行閱讀,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問題。
問題意識是初中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意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要組織好學生發問,做課堂學習的主導者,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取消學生提問的憂慮,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提問中來。另外,教師還要做好學生提問的榜樣,讓學生跟隨教師的指引積極、主動地發問,實現學生全面的發展。
[1]謝進川.高校課程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北京警察學院學報,2014(12).
[2]田秀娟.論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教師,2010(12).
·編輯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