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紅梅(四川省經濟貿易學校)
信息時代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核心探究
左紅梅
(四川省經濟貿易學校)
在信息化加快的當今社會,環境藝術設計課程也逐漸發展,變得更為復雜。傳統教學模式已經與現今社會脫節,無法滿足培養人才的需求。所以,教師應該結合目前的社會形勢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轉變,使課程更符合社會的需求,也使環境藝術設計這門課程有更好的發展。
教學;改革;設計
環境藝術設計本身就是一門新興學科,這門學科與普通的藝術課程不同,普通的藝術較為抽象,而環境藝術真實地存在于生活中,對每一個人都能產生影響。所以,從正常的角度來說,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只會越來越好,對人們的生活影響也將越來越廣泛。
對于當今這個時代來說,信息化社會已經到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小,科技越來越發達。隨著物質基礎的進一步好轉,大家對自己生活和居住的環境開始有了更高要求,甚至對景觀有了藝術和審美方面的要求。例如,綠植的搭配方面,整體的構圖方面和景觀的實用性和藝術性等等。所以,在環境藝術設計的教育上,要讓學生把握好專業的基礎和專業的核心。
對于專業基礎來說,掌握好基礎是為了專業核心做鋪墊。專業核心更需要的是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除了了解各種基礎知識,熟悉各種工藝手段和操作設計軟件外,還能夠有真正的設計經驗。所以對于學生來說,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在信息化的今天,教師也應該根據社會的人才需求,改變傳統教育的思維模式,讓學生在學校就能夠充分得到訓練。
1.注重課程與實踐相結合
環境藝術設計與其他科目不同,有很強的實際操作要求。所以,這對于學習這門課程的學生來說,僅僅熟練地掌握理論知識是不夠的,必須能夠真正地進行實際操作,這樣才能達到學科中所要求的教學目標。所以,傳統教學中只重視理論知識是達不到社會需求的,急需進行轉變。教師應該對市場進行詳細的調研,認真考察社會真正需要的技能,在課堂中讓學生熟練掌握,并且能夠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鞏固基礎知識,避免環境藝術教育專業脫離實際的情況。
要做到這一點,除了在課堂中進行實際操作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學校與一些企業之間達成協議,讓學生能夠進入企業內,真正了解市場需求,與客戶進行交流,進行實踐操作。這樣的方法將學生置于社會這個大環境內,是學校教育無法達到的。
2.轉變過去的教學思維模式
培養學生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讓他們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而是要讓他們擁有真正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以,傳統教學中較為封閉的模式已經不能再沿用下去了。這需要教師主動轉變思維,讓過去單一的學科教育變成交叉學科教育,由重視基礎知識轉變為重視社會職能。
3.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對于環境藝術設計來說,擁有創造力是必不可少的。不少人認為,創造力是人生來就有的,后期培養效果并不好。但是筆者認為,創造力并非只有天生,后期對學生的思維進行不斷的開發,也可以讓他們擁有創造力。例如,學校可以為學生開設一系列的講座,讓專業的教授講一些新出現的設計思維,讓學生接觸到新的思路并且得到啟發。另外,還可以加強課堂教育中計算機輔助教育,讓學生通過這樣的方法擴寬自己的視野,接受各種文化的精髓,在增加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開發自己的思維模式。
1.拓寬教師自身的知識面,注重學生的道德教育
環境藝術設計這門學科并不簡單,它涵蓋了許多不同的學科內容、例如,建筑學、園林、室內設計等等。所以,相對于其他學科,環境藝術設計對于教師自身的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要求更為嚴格。建議教師可以多學習一些其他院校或是國外先進的教育經驗,并且加強交叉學科的學習。
另外,信息時代的今天,教師更應該注重學生對行業內的道德規范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法制教育,并且能夠在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時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2.加強教師自己的實踐經歷
前文提過,環境藝術設計這門課程目前需要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但是,很多教師都是直接從校園中走出來,并沒有真正的實踐操作經歷。他們注重的是自己所學的那些學科內的基礎知識,而不是社會實踐方面的教育,對于學生將來的就業問題也無法重視起來。所以,建議教師在課余時間可以與社會上的有關企業進行長期的溝通交流,了解最新的社會需求和就業信息。這樣的方法不僅對自己教學中的實用性有好處,還能夠為學生提供就業參考,拉近自己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在信息化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環境藝術設計學科要培養的是能夠與社會需求相符合的專業型人才,并且能夠經受住行業內激烈的競爭。所以,教師只有改變自己的傳統教學模式,對教學方式有新的定位,讓課程不再與社會脫節,才會保證環境藝術設計這門學科有更好的發展。
[1]程浩.孫紹昆;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初探[J].大眾文藝,2014(21).
[2]薛銀河.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模式初探[J].大舞臺,2015(5).
·編輯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