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奇平(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學)
淺談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應用
禹奇平
(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學)
高中化學教師應當在充分正視其使用意義及價值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應用。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以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及課后復習這三個方面為切入點,就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應用進行了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高中化學;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課后復習
所謂“微課”是指以短小、精悍的視頻、音頻等為主要內容的載體,對教師在課堂中的系統教學活動進行詳細記錄的一種教學資源形式。微課最突出的特點在于充分、科學、合理地運用了快速發展的現代信息技術,使得相關知識點更加簡潔化、形象化、直觀化,它可作為補充傳統教育教學手段的一種有效形式。筆者在對微課進行了認真的學習與研究后,發現其在高中化學理論知識點教學、實驗教學、學生課后復習環節都存在顯而易見的突出優勢。現將個人認識與看法總結、歸納如下:
高中化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習科目,其中包含有眾多的化學原理、定義、公式等抽象性較強的知識點。這無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理解難度,致使學生的理論知識點學習效果較為低下。
而微課在高中化學理論知識點講解中的運用卻可以很好地扭轉這一不利現狀。上文已經提到,微課是以視頻、音頻等為主要內容載體的教學形式,這就決定了其特有的視覺、聽覺等刺激效果,將會在帶給學生強烈感官沖擊、充分誘發其學習興趣的同時,使得背后所蘊含的高中化學具體理論知識點更為形象化、逼真化、立體化,可幫助學生實現對抽象性、邏輯性較強理論知識的輕松理解與記憶,獲得一舉多得的良好教學效果。
對于這一點,筆者有著非常深刻的體會。例如,在初接觸“乙烯與溴水進行加成反應”這一化學知識點時,很多學生對“加成反應”的定義無法進行正確理解式的記憶。筆者認為,究其原因在于學生沒有從根本上掌握乙烯與溴水進行反應時物質內部的微觀變化。考慮到此,筆者首先利用微課為學生播放了關于“乙烯與溴水進行生成反應”的模擬動畫視頻,借助該視頻,學生近距離且直觀地觀察到了兩者進行加成反應時的內部變化及反應發展過程;在此基礎上,我又借助微課向學生出示了“加成反應”及其相關關鍵詞的定格畫面,如下所示:
有機物分子的不飽和鍵(雙鍵或三鍵)兩端的碳原子與其他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應叫做加成反應。
①不飽和鍵:加成反應是不飽和烴的特征反應,實質是上C=C的一個鍵比較容易斷裂,這樣才能夠分別與原子或原子團結合。
②原子或原子團:以Br為例,是Br原子,而不是整個Br分子。而所謂的原子團,舉個例子,就是我們前面學到的甲基等,還有后面學到的羥基。
③生成新的物質:生成的產物比反應物還要飽和。
如此一來,學生就很容易地注意到了“乙烯與溴水加成反應”過程中的細微變化,并以此為基礎實現了對化學加成反應原理、特點等知識點更深刻的認識與了解,真正起到了優化課堂教學,突破學習重、難點的良好效果。
化學是一門以大量實驗為基礎的學習科目,其原理、定義、公式等理論知識點的形成都是從眾多實驗中總結、歸納形成的。實驗對于高中化學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不言而喻。也正因為如此,高中學生化學學科的學習必然離不開這樣那樣的化學實驗。
可是,通過對教育實踐的總結,筆者發現,并不是所有高中化學教材上出現的實驗都完全符合學生學習的客觀實際情況。如,有的化學實驗操作起來非常繁瑣,有的實驗在當下學校實驗室背景下難以進行正常模擬,有的實驗則因為實驗用化學藥品等原因具備較強的危險性……這些都是嚴重制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影響因素。
在對這一情況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了解的基礎上,筆者決定在自身的實驗教學過程中能動性地采用微課這一教學形式,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教學效果。如,針對當前實驗室環境下不能很好地進行燒堿、氯氣及氫氣制取的限制因素,致使學生對于“2NaCl+2H2O= 2NaOH+Cl2↑+H2↑”始終無法做到足夠深入地認識與了解。對于此,筆者提前在網絡上搜集到關于工業制取燒堿、氯氣與氫氣等的相關圖片與視頻資料,并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將其制作成微課,其中包括了工業制取燒堿、氯氣及氫氣的具體環節流程,還有意識地將流程中真正體現化學反應與原理的鏡頭暫停并放大,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在熟悉整個工業生產化流程的基礎上對于其中的一些化學反應細節進行更深入的觀察、理解與思考,從而取得了以微課模擬實驗的良好教學效果,為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正常、有序地進行提供了充足的基礎支撐。
高中化學知識的學習離不開學生課后的及時復習與鞏固。因此,相較于傳統教育背景下教師單純向學生布置特定例題的復習形式,課后復習中微課的創新使用有著更明顯的優勢,即幫助學生取得更加突出的課后復習效果。
如,伴隨著手機、電腦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其廣泛地進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這就為我們更好地利用微課奠定了良好的現實基礎條件。像在學習了“鈉化合物”這一具體知識點之后,筆者就將包含鈉化合物化學名稱、化學方程式、化合價、化學性質、用途、練習題目等知識點的微課教學資源發送到班級公共QQ群中,要求學生在課下利用手機、電腦等對其進行下載。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對下載完成的微課資源進行快進、暫停、重復回放等不同的動作步驟,進而達到了借助微課資源優化復習效果的良好作用。
總之,微課作為一種新興事物,有著其必然的先進性,為此,我們高中化學教師應當在充分正視其使用意義及價值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應用。這將是轉變傳統高中化學教育教學形勢的必然要求,更是顯著優化高中化學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化學修養與素質切實提升的必然趨勢。
張德虎.淺談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5.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