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開杰(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河南學校)
多媒體教學對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作用
高開杰(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河南學校)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也越來越頻繁,它不僅在教學方面影響著學生,激發著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影響了學生身心的發展。
多媒體教學;學習習慣;交流習慣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能主動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根據所學內容,設計情境,引導學生如何去思考問題,如何解決問題。教師用了很少的語言去講授知識,給了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加深理解知識的時間,慢慢地學生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強,得到良性循環,對學習新知起到了促進作用。例如,學生在學習解決實際問題時,首先要挖掘題中信息,已知什么,要求的是什么,然后思考該怎樣解決。教師完全可以運用課件對問題進行分解,設置一個又一個小問題,學生一步一步地完成所有設置的問題,整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采取這樣的多媒體教學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整堂課既省時又省力。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提出問題后就要求學生立即回答,對于簡單的問題學生可能馬上回答出來,但是遇到復雜的問題時,大多數學生卻回答不上來。因為教師忽略了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性。在課堂中,學生之間的交流主要是每個人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交換彼此的意見,最后達成統一的思想。學生與教師的交流主要是學生提出對問題的看法和思路,詢問教師結果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應該怎樣解決。利用多媒體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去交流,包括與同學的交流和與教師的交流。例如,教師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進行授課時,提出問題后,學生完全可以在電子白板上作答,出現錯誤時,其他學生可以在上面進行改正,教師很輕松地在上面進行批改,如果問題很典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的特殊功能來進行詳細的講解,采取這樣的交流方式比口頭上的交流效果更好。
新的課堂教學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4人一組或6人一組,有組長和副組長,分工明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加強合作交流。而多媒體在小組合作中起到了指導作用,教師上課時利用教學課件,創設問題情境,根據設計的情境和問題,一步一步地調動學生去思考。教師把問題列在課件中,提出合作的要求,學生根據要求去合作解決,很自然地指導學生去合作和交流,此時教師就可以巡視學生合作的效果,出現了哪些問題,幫助學生重新思考、解決問題。教師經常采用多媒體教學,加強了學生合作的意識,提高了教學效率。
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一直是學校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學生擁有了良好、健康的心態,教學工作才會順利進行。教師常常利用多媒體教學去教育學生,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考慮到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強烈的自我意識,需要精心設計問題,對一個問題不會重復提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去導入新課,學生很自然地融入其中,從心理上更好地去接受所學知識。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把積極、健康的圖片、視頻和聲音傳遞給學生,通過形象生動的文本,避免了教師的說教,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樣的多媒體教學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的心理,一個圖片,一句話,一段視頻等,學生自然融入其中,多媒體成了教師和學生良好關系溝通的橋梁。
獨特的見解總是在充分自由的狀態下萌發出來的,老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關愛、平等自主、尊重個性的學習氛圍。教師允許學生對同一問題提出不同的理解,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個性思維的發展。數學教學要多留給學生問題、懸念,使學生的求異思維在課堂上凸顯。例如,教師在講授四年級數學“雞兔同籠”時,讓學生的求異思維多向擴散,關鍵在于選擇好思維的發散點,教師在課件中提問:“一只兔比一只雞多幾只腳?”目的是引導學生從腳的數量入手去解決問題,接著繼續提問:“如果都是雞會有幾只腳?比知己條件少了幾只腳?”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去思考,學生的思維也會更活躍;繼續提問:“少了這些腳,我們能知道什么呢?”此時學生豁然開朗,問題迎刃而解。教師繼續提問:“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學生就會積極去思考,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還有教師要注重抓一些有爭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通過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等方法,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展現,例如:《一億有多大》中怎樣測量,《烙餅問題》中怎樣節省時間,《租船》中怎樣最省錢等。通過生動的多媒體形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進行發散思維,培養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總之,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去總結,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優勢,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學生不但在知識上獲得豐碩成果,而且行為習慣得到養成,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嚴莉,苗浩,王玉琴.梅耶多媒體教學設計原理的生成與架構[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3(4).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