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宏(河北省圍場縣木蘭實驗小學)
在表演游戲中激發孩子語言表達興趣的策略探究
趙艷宏
(河北省圍場縣木蘭實驗小學)
表演游戲是幼兒根據文藝作品中的情節、內容和角色,通過語言、表情和動作進行表現的一種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游戲之一。其對幼兒創造能力的培養與發展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語言表達興趣;語言表達技巧;創設情境;創作表演
幼兒的表演游戲融想象、創造于一體,對幼兒創造能力的培養與發展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表演游戲還能鍛煉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幼兒集體觀念的發展和幼兒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為了使幼兒能更好地進行游戲表演并在游戲中得到發展,教師應對表演游戲進行那些正確的指導呢?
在我園活動課程中,我們采取“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模式,既體現了兒童游戲的自由意識,又體現了兒童活動的規則意識。這種將幼兒學習與生活融于一體的游戲形式,不但深受孩子的喜愛,而且對于培養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選擇內容是表演游戲中的一個必要環節,幼兒在初次接觸表演游戲時,應選擇角色個性鮮明、情節簡單,擁有趣味、動作性強,對話多次重復、語言朗朗上口等方面的內容。所以,我在教研組活動時,組織幼兒進行表演游戲前,經過仔細揣摩和反復篩選,選擇了故事《放風箏》,故事中的情境是孩子們常見的、較為熟悉的風箏、小鳥,故事中“用力拽、跑”動作性強,適合幼兒愛動的特點,又易于表演,故深受幼兒喜愛。之后,我又選擇了對話較強的《小蝌蚪找媽媽》有幼兒熟悉喜愛的“青蛙媽媽”“鴨媽媽”“鯉魚”“烏龜”“螃蟹”等動物,情節簡單,角色對話多次重復,如“媽媽、媽媽你是我們的媽媽嗎?”“好孩子,到前面找去吧”,特別適合幼兒語言特點。這樣的活動,激發了幼兒積極參與的興趣,幼兒在游戲中獲得了最大的快樂和滿足。
選擇了一個適合幼兒的文學作品,根據幼兒對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游戲情況及時調整、修改計劃,便于游戲的順利開展,不同的作品組織形式也有所不同。如:在故事《聰明的烏龜》中,幼兒在熟悉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共同創設良好的環境及充足的道具,孩子們可集體參與,并根據自己的意愿變換角色。為了更好、更有趣地開展游戲,我們經常和孩子們討論某個動物的表情、形態、語調(叫聲)、眼神,在這個游戲中怎樣表現更逼真等。對于篇幅長、情節復雜、詞匯多的語句,就應采用分段講述方法,以便幼兒更好、更快地理解故事,為作品表演打下基礎。如:在故事《金雞冠的公雞》中,“走過黑幽幽的森林,跨過急騰騰的河流,翻過高聳聳的山頭”容易混淆貓和畫眉鳥第一次砍柴是“叮囑公雞”,第二次砍柴“嚴厲地叮囑公雞”,第三次砍柴“非常嚴厲地叮囑公雞”等,在組織幼兒復述時,采用分段講述,每講述一段,給幼兒提出問題,留下懸念,這樣幼兒對故事內容、情節、印象較為深刻,便于幼兒復述,故事講完后,把教學圖片展現在幼兒面前后,他們就會根據圖片內容完整地復述了,效果很好。因幼兒對表演游戲已掌握了一定的表演技能,游戲中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頭飾、教具,并按自己的意愿選擇角色進行表演,大大提高了孩子參與游戲的積極性,為了提高孩子們的興趣,滿足幼兒表演的愿望,根據幼兒游戲和創編情況,教師在游戲后應進行及時評價,肯定孩子們的優點,對他們在游戲中的創新意識給予肯定。
環境的創設是表演游戲開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創設環境時,教師應啟發幼兒根據表演的主題和情節,認真思考,共同創設有關的環境,為幼兒提供多種輔助材料,和幼兒一起商議并制作道具。如:時裝表演、桌面游戲、戲劇、小品等,有的幼兒還不斷地將家中不用的頭巾、帽子、眼鏡、小拎包、玩具手槍及各種小制作整齊地擺放在活動區,使活動區的材料更加豐富多彩,為表演游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通過一系列動手、動腦及表演活動,更加激發了幼兒參與表演游戲的興趣。
作品表演游戲也離不開創造,同樣一個作品,一個角色,幾個孩子,每次游戲的表演都有不同的效果,這時,教師應及時肯定幼兒的創作。如:在故事《小羊和狼》中,游戲開始是旁白:“一只小羊在河邊喝水,一只狼走過來……”一個扮小羊的幼兒在喝水,一個扮大灰狼的幼兒模仿大灰狼走過來,孩子們在以后的游戲中是這樣表演的:“這里有條小河,河水清清的,我就在這里喝點水吧!”邊說邊喝起水來,在故事最后一句(旁白),“大灰狼掉到河里淹死了。”幼兒改編成:小動物看見狼掉到河里后,大家拍著手說:“噢,大灰狼淹死了,小羊又可以到河邊喝水了。”充分表現了大灰狼被淹死后,孩子們的快樂心情。
由于孩子們對表演游戲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孩子們按自己意愿創編了戲劇《龜兔賽跑》《找幫助》等。充分展現了孩子們的表演才能,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機會。我相信,在今后的表演游戲中,在教師恰如其分的指導下,孩子們定會創編出更多、更精彩的節目!
劉洋.論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表達能力的培養[J].華夏教師,20213(12).
·編輯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