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鑫(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北杜中學)
“四心”澆開希望之花
——關于“學困生”轉化工作的感悟
寧鑫
(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北杜中學)
我今年擔任九年級二班的班主任。我們班上有44名同學,帶這個班之初,有14名同學成績特別落后,“學困生”幾乎占了全班的1/3。“你的花園里‘雜草'太多了”同事們開玩笑地說。我哭笑不得,既著急又失望。然而,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老師眼中的“學困生”們并非一無是處,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各自的優點。這也讓我看到了教育的契機,重新燃起班級發展希望。
下面我結合案例,就學困生的轉化談一下自己的感悟。
案例:魏某,男,14歲,長得又高又胖,平時學習態度極不端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經常影響課堂秩序,作業敷衍了事,字跡潦草,常常自己寫的字自己都不認識,經常被任課老師叫到辦公室進行批評教育,但是收效甚微。
對于這個學生,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幫教工作。
首先,我通過多方走訪了解了他的一些基本情況:魏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平時和奶奶一起生活,屬于典型的留守兒童。老人只注重讓他吃飽穿暖,對他的學習缺少關注,更談不上監督輔導了。因此,他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由散漫,在學習上缺乏動力,比較懶惰。我也了解到,他雖然經常愛搞惡作劇,甚至有時候還欺負其他同學,但是品質并不壞。而且他對待朋友比較講義氣,遇到事情敢于擔當,責任心比較強。另外,他身體強壯,在家里幫奶奶干農活是一把好手,這一點在學校組織的一次拔草活動中得到了驗證:他拔起草來又快又干凈,當時就被同學們稱贊為“收割機”。
有一句名言:世界不缺乏美,缺乏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學困生身上也不乏優點,只要我們摒棄偏見,用心去發現,就一定能找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針對這些情況,我為他制定了幫教方案。我決定抓住他“勞動積極、敢于擔當、責任心強”的優點開展工作。
在那次勞動總結班會上,我對魏某的出色表現予以及時的肯定,發動全班同學送上熱烈的掌聲,同時大張旗鼓地號召全班同學向他學習。并且任命他為“勞動委員”。我又專門找他談了一次心,指出他身上的優點并對他寄予厚望,讓他感覺到我很器重他,他對班集體很重要。談后他斬釘截鐵地對我說:“老師,我當勞動委員絕對沒問題,您就放心吧!”我從他的眼中看到了“堅定、信心”。
幫助“學困生”戰勝自卑心理,重新獲得自信心,是開展“學困生”轉化工作的首戰,而且必須首戰告捷。
此后,我發現魏某的自信心增強了,見了老師從來都是躲著走的他,竟然主動和老師打起招呼來了。并且變得非常熱愛班集體了,誰說我們班不行他就跟人家急。組織值日生勞動,每次都參與到底。因此,我們班的衛生評分在全校從來都是名列前茅。看到這些,我心里很是高興,我決定乘勝追擊。此后,我注意到他在學習方面有了明顯的改變,上課走神的情況明顯減少了,而且還經常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但是作業依然是一塌糊涂。有一次我批改作業翻到魏某的作業時,看到那“龍飛鳳舞”的字及黑疙瘩滿篇時,不由得就火了。當我正準備撕掉讓他重新寫的時候,突然發現他的作業本好像已經被他自己撕過好幾次了,再對比以前的作業,確實有進步。于是我給他寫了一句評語:有進步,請繼續努力!然后又在講評作業時,對魏某在作業上的進步提出了表揚。他第二天的作業更加工整了。我看了之后甚感欣慰!
“學困生”的轉化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操之過急,要給孩子留出足夠的時間去進步,并且要及時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擁有持續前進的動力。但是也不能略顯成效就“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但是,魏某的轉化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一天中午,我正在批改作業,生物科代表急匆匆跑來:“老師,生物老師讓您去一下教室。”原來,生物老師檢查作業時,魏某不僅沒做作業、拒不認錯,而且態度極不端正。我不由得火冒三丈,立即決定:通知家長并且讓他在班會上做公開檢討。但轉眼一想:好不容易才使他有了點進步,如果這樣處理,不僅不能起到教育作用,反而可能激起他的逆反心理,那就前功盡棄了。于是我決定寬容他一回。我把他叫到跟前對他說:“本來對你的處理會更加嚴厲,念在你最近表現不錯,今天就先饒你一次,深刻檢討一下自己,按《班規》去寫500字說明書!”
第二天,他來找我說:“老師,我寫了800多字,您看看,不行我再重新寫。”我很詫異,這家伙平時寫作文跟擠牙膏似的,怎么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我正要問,他說話了:“我是班干部,帶頭違紀更應處罰,我自罰300字。”我心里一陣暗喜。
在“學困生”的轉化過程中出現“反復”是正常的。我們應當正確認識學困生轉化中出現的“反復”情況,允許學困生出現“反復”,應當認真分析學困生出現反復的原因,對癥下藥,進行針對性幫教,切不可急躁,更不能灰心喪氣地認為“孺子不可教也”而輕易放棄。
通過對魏某的成功轉化,我覺得我們眼中的所謂“學困生”并非一無是處,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長處。只要我們摒棄偏見,深入分析,全面了解他們的性格、特長;抓住“閃光點”幫他們恢復、增強自信心,同時以滿腔的熱情與他們促膝談心,深入他們的內心,努力在師生間架起一道情感橋梁;幫助他們分析自身的問題,讓他們時刻感受到老師在關注他,從而產生優越感,循循善誘,就一定能把他們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另外,面對學困生轉化過程中出現的反復情況,不可急躁、灰心;要三思而后行,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責備,不僅不能經常向家長告狀,甚至有時候還要在家長面前替孩子兜著點,替孩子說點好話以獲得孩子的信任,也給孩子留出足夠的改正機會。但要注意包容而不是縱容。
我相信,有班主任的愛心、寬容心、耐心和恒心之甘泉的澆灌,“學困生”這棵小草一定能迎來自己的春天,綻放美麗的希望之花!
王松濤,陳建翔.新教育:為學習服務[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
·編輯杜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