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孝明
(福建省尤溪縣第五中學)
思想品德課在“五學”教學模式下的“少教多學”
彭孝明
(福建省尤溪縣第五中學)
針對“五學”教學的五種模式,做出說明分析。針對五種模式,清晰說明各個環節教學原則及重點,以及多年的教學經歷、經驗的分享。
思想品德課;五學;少教多學
近年來,我縣積極推行課堂教學變革,實施了“五學”課堂教學模式。“五學”課堂教學模式指的是按照“目標導學、自主探學、合作研學、展示賞學和檢測評學”這五個模塊有序開展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為了學、學會學、主動學、高效學、以學為主、少教多學是其核心理念。下面我就思想品德課在“五學”教學模式下如何實現“少教多學”談談自己的做法。
本環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將以往的課堂“教學目標”變成“學習目標”,在強烈的目標意識下,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導”出學習目標,明確課題。
課堂導入要遵循以下原則:鮮明的針對性,巧妙的預設性,較強的啟發性,一致的連貫性,扼要的簡明性,機智的靈活性,生動的趣味性。導語設計要注意與學生互動,或者讓學生來參與導入設計,真正把學習權還給學生,學生的課堂讓學生做主。只有學生真正參與進來,以主人翁的姿態,設疑求問,論證推敲,才能“導”得開、“入”得深,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實現“多學”。例如,可以讓學生唱相關的歌曲導入;可以讓學生收集相關的圖片導入;可以讓學生講相應的時政或故事導入;可以讓學生自編自演相應的小品導入……然后師生共同導出本堂課要學習的目標。
本環節是在學習目標的引領下,細化“目標”為更具體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在規定的時間內積極主動地探究具體的學習內容,初步完成學習任務,并從中發現學習難點,記錄學習問題。
“少教多學”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擺脫對教師的依賴,自主選擇、自主思考、自主提問、自主領悟。“自主探學”就是以“教我學”變為“我會學”,是建立在“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職責是組織、幫助和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理論基礎之上的。它以激發學生興趣為起點,以創設學習空間為載體,以培養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自主體驗、自我發現、自我選擇、自我教育。根據思想品德學科的特點,在這個環節,教師要求學生按照出示的導學提綱或問題自主學習,同時做好三個方面的學習記錄:標注已理解或已掌握的知識;記錄有疑惑與不理解的問題;獨立完成相關練習題。教師在學生自主探學時,要走近學生,進行必要的學法指導,特別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給予個別輔導,同時搜集學生自主學習中普遍存在的、難以解決的問題和困難。
本環節是在教師的安排指導下,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學習。針對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普遍存在的、難以解決的問題和困難,通過生生間或師生間的交流、討論等形式合作解決問題。
“少教多學”要求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合作學習不但可以增加學生學以致用的機會,增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還可以使他們接受不同的觀點,開闊視野,促進思維的發展,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而教師的作用體現在“導”上。在學生進行討論時教師走下講臺,積極地參加到熱烈的討論中來,適當地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讓學生感到老師是那么和藹可親,是大家學習上的好朋友。這種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可以使合作學習的效果更好,還可以讓師生之間的感情更加融洽。教師參與學生小組的討論,還能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的疑難問題,通過梳理、歸類,為后面的教學做好準備。
通過學生展示,交流各小組在“自主探學”和“合作研學”中取得的學習成果。這是學生展現自我、建構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展示時,教師要鼓勵學生面向全體同學大膽表述,同小組成員可以適時進行補充,其他小組成員可以提出質疑。要讓每一個學習小組都有展示的機會,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避免只是少數優生的“表演”。對學生的展示,教師要帶動其他學生一起傾聽、分析、欣賞,必要時進行適當的點撥、引導和給予激勵性評價。“少教多學”要求教師在疑難點點撥中要堅持少講或者精講,學生通過自學能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討論能會的不講。
圍繞教學目標,選擇恰當的檢測內容,采用各種方式對課堂學習目標的達成度進行檢驗測評。“檢測評學”一方面能及時鞏固學生當堂所學的知識,以及訓練學生把所學知識進行遷移運用的能力;另一方面也為后續學習方向的調控提供依據。
“少教多學”要求教師在選擇檢測資料上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則。“精題”的選擇范圍,主要是那些常規題、典型題、學生經常犯錯的題、掌握不好的題、有代表性的題、綜合性強的題、充滿活力的題。既要注意基礎性,關注到全體學生;又要注意差異性,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要求;還要注意到適量性,讓學生能當堂完成。學生在完成檢測的過程中,教師要巡回觀察,以便從中發現問題。檢測完成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評價。評價可以采用小組內互評、小組間互評和教師點評等方式。教師和學生都可以通過評價總結教學過程的作為,反思自己的得失,為后續的教學做準備。
“五學”課堂教學模式能很好地體現“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從全面依靠教師的教轉向更多地依靠學生的學,實現了教與學的統一;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突出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內在動力,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真正主人,實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目的。
[1]吳飛.和易以“學”:走進五學課堂教學模式[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12.
[2]朱芒芒.“少教多學”:實現從傳統走向現代的新轉變[J].教育研究與評論,2012(5).
[3]王海平.“少教多學”教育政策的內涵及其啟示[J].教育研究與評論,2010(6).
[4]唐榮祥.“少教多學”模式在教育中的具體效果探析[J].中國教育,2006(9).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