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河北省黃驊市第四中學)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小說的審美教學研究
劉娟
(河北省黃驊市第四中學)
小說是初中語文課本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師在教學這部分時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挖掘小說的審美教學價值。初中語文小說教學是一個多層次、多結構、多要素的美學系統。它所涉及的內容囊括中外古今優秀的文學作品,資源極其豐富。老師必須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方式,不斷探索各種方法讓學生學會感受、發現、創造小說中的美。通過對初中語文小說審美教學現狀的調查,提出了一些改善初中語文小說審美教學的有效措施。
新課程改革;初中語文;小說;審美教學;有效措施
教師要緊隨新課程改革的步伐,重視初中語文小說的審美教學,實現審美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三方面入手:老師、學生以及閱讀內容,并且始終圍繞新課程改革提出的審美教學具體實施方針,對學生進行審美相關知識的講解,讓學生逐步具備小說審美閱讀的基本知識,養成自身的審美觀,形成審美的基本能力。
1.審美觀念受到影響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價值取向和審美觀念也隨之改變,初中生也是如此。受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人們的審美標準正在向著多元化發展,而小說都是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完成的,其所展示出來的審美標準比較單一,學生被各種各樣的審美標準所擾亂,追求多彩多樣,小說所散發的獨特的魅力就很難被學生所發現和接受。
2.小說難理解,學生無法體會小說之美
小說種類繁多,很多古典小說受到寫作背景和語言的影響,其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很多古代文人在寫作時其真實用意總是比較隱晦,常常大量使用典故、借古諷今、借物喻人等手法來進行寫作,并且追求章節的環環相扣。而課堂時間又有限,老師只能挑重點講解,導致學生對小說的深層次含義無法很好地理解,更無法從中感受小說美的所在。
3.傳統教學模式限制了小說審美教學的發展
受到我國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老師在教學時總是追求高成績、高升學率,為了給語文考試重點內容節省時間,總會減少小說審美教學的課時,對小說中人物性格特征的講解也總是挑一兩個來講,學生不能深層次地理解小說,不能真正地走進小說,與小說進行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交換,也不能真正感受到小說的魅力所在。
1.強調課堂設計,指引學生感受意境美
教師在審美教學之前,一定要認真研讀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充分認識小說審美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再從新課程改革標準出發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設計符合學生發展規律的、科學合理的審美教學設計,尋找正確的教學方法,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培養學生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2.注重想象教學,提高學生審美想象力
根據新課程改革對審美教學提出的標準,我們可以得出,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感知能力對初中語文小說審美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在閱讀小說的時候,只有具備這兩種能力,并合理地運用它們,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小說,得到更全方位的審美感受和感知。
例如,在教學《安塞腰鼓》時,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平時所看到的腰鼓表演,并且與文章進行對比,發現自己所接觸的與課文中所描述的是否相同,自己在看腰鼓表演的時候,是否感覺到場面的宏偉,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品味文章的優美語言。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自己所觀看過的、印象最深刻的腰鼓表演用一段話描寫,使學生理解作者寫作時的感情。
3.結合真實生活,引導學生感受整體美
新課程改革要求注重學生的實踐教學,因此,在小說審美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讓學生做籠中之鳥、井底之蛙,應該讓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激發學生學習小說的興趣,讓學生對文章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出現思想上的碰撞,在情感上得到共鳴。小說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說中一般都涵蓋著生活中的美。因此,老師在教學的時候,要結合真實的生活,讓學生結合生活,再通過學習,慢慢地學會用全面的眼光看問題,感受整體美。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時,老師就可以帶領大家走進自然,讓學生親自感受春天,他們就更能對文章產生認同感。
總而言之,經過多年來的新課改,小說審美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重,已經成為不能忽視的一部分,它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將審美教學貫穿到整個小說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小說閱讀興趣,讓學生在小說閱讀的過程中體味人生百態、酸甜苦辣,并且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1]田潔.基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小說的審美教學探微[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3(6).
[2]高經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語文小說審美問題探討[J].才智,2013(9).
·編輯 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