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潤權
(福建省福安市第六中學)
淺析歷史高效教學的互動建設
鄭潤權
(福建省福安市第六中學)
新時期我國教育教學和經濟改革都在同步進行,常規教學改革逐漸開始探究高效課堂的建設,其中師生關系、師生互動等形式成了歷史教學研究的重點之一,因為傳統的教學制約了歷史教學的改革,所以不得不用新的高效的課堂建設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在歷史教學中教學的方式逐漸呈現出各種教學形式融合發展的態勢,師生的地位、教學的組織等都發生了明顯變化,同時教與學的互動建設顯得至關重要。歷史教學形式的變革對于許多學校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互動建設的推進也會使各校在歷史教學方面有著更大的提高,并且在教學形式變革的同時也會培養出富有創造的師生。歷史教學在高效教學形式推進中同時做好互動建設也會使教師的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對一個學校學生的成才和成長也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將分析歷史高效教學互動建設的意義、現狀、發展。
高效教學;形式;互動
在當前的教育界,眾多教師和學生、管理者、專家等都在圍繞素質教育展開研究或實踐,在此浪潮的影響下我校在歷史教學方面對高效教學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國外教學改革的經驗基礎上結合我國素質教育的思想,采用多種形式,在加強互動建設工作方面有了很多突破。
歷史高效教學所采用的教學法被國外教學界廣泛利用,近年來在我國也開始應用起來,有關人員提出了很多的經驗和理論,但總的來說主要強調的是效率要最優,效益要最好。歷史高效教學只有用各種形式把效益和效率完成協調統一才能實現學生高效學習,教師最優化教學。若是傳統的教學形式不做出源頭上的變革,仍然保持傳統的理論學習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會嚴重制約學生能力的發展,逐漸使學生喪失高效學習的能力。對于學生來說把高效課堂建設完整,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等的互動的新的教學形式,能使初中歷史課程更加有趣,高效教學的新互動形式變動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歷史知識,并且還能在參與學習、討論、探究等形式中發展自己的學習能力。因此,在歷史教學中很有必要把互動建設落到實處。另外,教師在歷史教學中用實驗教學法等新形式可以讓效率與效益等進一步完整結合,有效將知識、操作、研究等技能傳遞給學生。在歷史課堂中高效的互動評價機制建設也能激勵學生學習歷史課程的興趣。
在我校,歷史教學形式雖然在新課改的推行中有了改變和進步,但也因為各種限制因素存在一定的問題。
1.許多教師因為觀念更新不及時,教學形式上沒有完全和高效課堂吻合,互動建設開展很少、很淺薄,仍舊存在偏重傳統的現象,過于注重書本的內容和知識點的掌握,使得許多學生的歷史學習只是在教師的指揮中掌握書本知識,其理解能力、學習能力、探究創造能力等沒有得到發展,學習的效率和效益相當低下。學生學完歷史知識卻不能將這些知識運用起來,以至于在現實生活、工作中時常出現對于所學知識無法高效利用,缺乏實踐經驗,甚至厭學、棄學的現象。
2.教師在高效教學的互動形式上出現了很大的誤區,認為授課教師只需講一個兩個案例來闡述書本知識,讓學生討論案例,卻并沒有讓學生深刻理解歷史探究活動應該怎樣做,互動交流該做哪些事。并且教師沒有在互動活動前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步驟培訓,在實踐方面對學生的指導還是比較少,因此,學生對于探究方面的注意事項等不是很熟悉。大部分學生因為自己的思想認識不全面,進行實踐操作只是為了好玩,加上教師也只是簡單對待互動活動,只是讓學生學會簡單交流,能解題就可以了,根本沒有重視互動建設,所以師生間的互動、學生間的互動是沒有意義的,低效的。
3.與此同時,有些歷史教師因為在其教書生涯中沒有機會積累高效教學的實踐經驗,其在生涯中也沒有針對高效教學進行理論學習,所以在教學形式上采用的傳統授課的簡單互動并不能完善和促進高效課堂中的互動建設。在這樣的現狀下,歷史高效教學便會走下滑道路,學校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學效益等也會降低。
4.課堂教學是由各種要素有機結合形成的,包含著諸多個體和諸多矛盾。比如,課程安排不合理,有些教師由于課時緊,會出現“趕課”的現象,導致知識掌握不扎實;新教材變化較大,不僅僅是難度,更有結構和目標的變化,受學生認知程度的限制,使教師陷入講深了怕學生不理解,講淺了怕不到位的兩難境地。
5.目前不少歷史教師主要的教學方法仍然是講授法,單向的“講”堂模式枯燥低效,但想要建設高效課堂,進行互動模式的改革卻也困難重重:學校沒有對高效教學的實踐條件進行完善,教學只是教學,新思想理念尚未形成;不少學生學習已經處于“混日子”的狀態,學生往往以玩為主,學習放在次要地位,缺少目標和動力的學習不可能在高效學習中有好的表現,有些學生甚至出現厭學情況;學生因為無法做到很好的自我控制,加上教師沒有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學情,不懂得對癥下藥采取新互動教學形式,往往無法進行高效教育,久而久之,學生失去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師生關系變得越來越差。
在歷史教學形式的改革過程中,不僅需要認真研讀素質教育的主導思想,還要結合新課標的深入性要求,結合國外的高效教學改革經驗和歷史教學實際情況,多從教師角度出發,圍繞學生開展互動建設。
1.歷史高效課堂需要有準確、充分、全面的備課,學生才是各項互動活動的主要研究個體。高效教學的質量受到備課情況的直接影響,甚至決定了整個歷史課堂的效率。學生的學習情況、教材課程標準的研究與教師教學經驗等都是備課缺一不可的,發揮應變能力,利用自己或者學生的生活經驗等創設出各項互動活動,準確提出互動活動的目標、步驟、預期效果等。對教師而言,高效歷史教學課前準備可以從預估進度和制定方案兩個角度進行互動建設。預估教學進度、學生學習進度是在教師熟悉歷史教學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而由教師提出更高要求的階段。教師必須充分預估每節課的時間安排,互動活動的形式和時間也需要教師有所預估,教學內容的多少也是教師預估的一個方面,以防止教師的互動活動超時使得學生吸收不了,從而避免導致學生在學習中沒有掌握知識也沒有發展能力的問題。在互動安排方式上教師的選擇很關鍵,需要老師對學生的思維習慣、行為方式、學生的個體差異等有相當程度的了解。例如,如果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弱,則可以設計模擬情景等教學方式來達到教學目的。
2.進行高效的“教”“學”方法、互動模式的培訓。現在的學生受外界影響較大,教師也在生活瑣事中煩惱。初中歷史高效教學的開展需要教師和學生在思想上有趨同,才能更好地實施互動建設。如果針對學生的思想、教師的思想進行融合,在教學中進行“教”“學”方法、互動模式的培訓,使二者在思想交流上產生碰撞,通常會取得不錯的效果。因此,在歷史高效課堂教學中要設計多樣的可操作的互動形式,如,通過采取小組競賽互動方式。這會讓學生擁有課堂的主動權,親身感受課堂,甚至自己設計課堂。
3.歷史高效教學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輔助創設互動情境。現在大部分初中學校都配備了多媒體等現代科技設備,可以完全扭轉傳統,把高效課堂的互動建設結合多媒體材料等做到更加有效率。高效教學的互動建設側重實用性和邏輯性,相比較其他的活動建設,需要用現代多媒體材料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掌握現代科技,靈活運用多媒體等技術手段,播放視頻、模擬場景創設多樣化的互動情境,將知識變成了具體化、直觀化的形式傳遞給學生。這樣做可以讓學生高效且興趣盎然地學習歷史知識,還可以讓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性都得到提高。
4.在歷史高效教學課堂中教師將生活情境和教學內容結合能更好地進行互動建設。歷史知識不應該是紙面上的字符號,而應該走進學生的生活。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在歷史常識等方面的認知程度和認知特點,將生活實際情境建構成互動探究學習的模型,讓學生深切體會生活中的歷史知識,從心理上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好感,消除學生覺得學歷史是枯燥的心理。
5.教師要在互動建設中充分體現人道主義精神,將高效評價機制引入教學中。如果老師對學生表現出足夠的尊重和寬容,學生對老師的親近度就會增加,對歷史課程就會更有興趣。同時在引入高效評價機制時,對于學生在歷史知識方面的一些問題與實踐中的一些假設性問題要給予充分肯定,但需要否認學生的意見時,教師要使用恰當的語言來避免消除學生的自信心,以此來達到消除師生隔閡,讓師生關系和互動建設形成良性循環。
總之,歷史高效教學形式變革以來,打造高效的教學互動課堂一直是各校共同關注的焦點,在改革過程中新互動教學形式需要不斷地吸取經驗,側重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變成課堂的需求者而不是接受者,這樣才能完善和發展高效課堂中的互動建設。
[1]儲錦超.高效教學管理的創新與發展[J].華東經濟管理,2015(11).
[2]陳曉榮.歷史教學高效管理模式的創新[J].教育月刊,2015(30).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