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再波
(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第五中學)
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江再波
(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第五中學)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課程革新以及創新教育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小組合作學習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學生的歡迎,正如古語所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因此,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學生不僅需要德、智、體全面的發展,而且需要學會共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不僅突破了傳統教學的陳舊模式,而且彰顯出關注音樂與人、音樂與環境、音樂與文化、音樂與民族之間的關系的特點。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使音樂教育發揮最大的功效,有效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對學生今后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合作學習;音樂教學;小組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夠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充分與他人交流,而且可以鍛煉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因此,這種合作的學習方式必定可以培養人的合作能力。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如果可以開展合作學習的模式,那么一定會提高學生之間的協作能力,從而使學生在小組內取長補短,學到更多的音樂知識,提高個人音樂水平以及音樂審美能力。
謹慎合理地分組,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小組內各個成員的學習成績,而且有利于班集體的發展,因此為了有效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合理建立小組非常重要。盡管初中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礎的音樂知識,有的還會有一些實踐經驗,但是總體之間的差異比較大,有的學生音樂基礎知識不扎實,有的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中的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個性鮮明的特點,很多學生具有高漲的學習熱情,對于流行音樂非常著迷,并且能夠積極參加到課堂中,但是他們卻沒有較強的表達能力。大多數學生對師生互動式的學習模式不太喜歡,所以,根據現在初中音樂教學的現狀,作為音樂老師,可以這樣分組:根據班級整體學習狀況,將全班的學生分成兩個小組,即表現前一半的學生與表現后一半的學生,然后從這兩組學生中每組挑選一個最優的與一個最差的組成一個新的小組,即四人一組,最后在每個小組中選出一位組長,使其對小組進行有效管理。
1.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音樂評賞
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老師為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可以在每次上課的時候讓學生將音樂課堂想象為一個音樂大廳,然后與學生一起欣賞美妙的音樂,并且在每次音樂賞析結束后試著讓學生發表一下內心的感受。例如:讓學生在課上欣賞《絲路駝鈴》單元中的《青春舞曲》,當學生欣賞完畢后,老師可以試著讓學生發表一下對此首曲子的感受,并且對曲子中所表達的情感進行生動的描述,在學生發表自身對此曲的感受時,有學生表示,這首曲子節奏歡快給人一種歡樂、喜悅之感。老師趁著學生此時對音樂的歡樂之感,可以再讓學生欣賞一些節奏歡快的樂曲,像《琵琶》《冬不拉》等具有民族音樂風情的曲子,從而讓學生找出這些樂曲間的異同,雖然它們都屬于歡快節奏的樂曲,但是卻給人一種不同的感受。為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老師可以讓學生在每次音樂欣賞結束后,書寫一份關于樂曲的小詩歌,以小組為單位使學生對照音樂來欣賞彼此的詩歌,從而達到良好的情感交流效果,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賞析能力。
2.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豐富學習內容,活躍課堂氣氛
興趣是驅動學生學習的動力,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需要學生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音樂的學習也不例外。在音樂的學習中學生總會有很強的表現欲望,因此,如果老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個特點開展音樂教學,將會有效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教師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之間的表演活動,這樣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利于學生增強團隊合作精神。老師在安排小組表演時可以嘗試讓學生在樂曲欣賞結束后,各小組自主編排舞蹈或者歌曲,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表演。例如,在學習了《草原牧歌》后,老師可以根據學生對歌曲的理解,使每個學習小組自行編排舞蹈,從而體現草原的風土人情。良好的表演活動不僅可以活躍氣氛,而且可以豐富學科內容。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能夠提高團隊合作精神,而且可以使他們在一起享受音樂,討論音樂,在感受音樂的同時學會演繹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上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為我國音樂的發展貢獻出一份屬于自身的力量。
[1]洪葉.基于小班化教學的初中音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探究[J].新課程(中旬),2013(8):30-31.
[2]蘇育樓.初中音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分析[J].成才之路,2015(7):91.
·編輯 張珍珍